浅谈如何积累作文素材-作文教学论文
浅谈如何积累作文素材
吉林刘瑜
【摘要】小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几种方法:一、从身边的小事中积累作文素材;二、活动中寻找作文素材;
三、从观察中发现作文素材;四、从体验中丰富作文素材。
关键词作文学生素材生活
有句顺口溜“作文难,难作文,下笔无言难成文;头儿空,肚儿空,空来空去空对空。
”这不仅道出了小学生面对作文无处下手的窘境,也道出了学生面对作文无话可说的尴尬局面。
那如何帮助学生摆脱这种无素材可写的窘境,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呢?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应根植于学生的生活世界,才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性认识,激起学生表达生活的热情和需要。
现将我实践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从身边的小事中积累作文素材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很多同学在写记事作文时,要么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写一些惊天动地、影响颇大的事,要么千篇一律,缺乏真实感。
其实在学生身边每天都会发生很多小事。
这些小事离学生生活很近,学生有深切感受。
因此教学中,我经常会选择学生身边敏感的一些小事,让学生说感想,写想法。
例如:在刚刚结束的纪念“5.12”四川大地震中罹难群众默哀活动后,班级一改往日热闹景象,静的出奇,似乎连呼吸的声音都听得见。
于是我马上把同学组织
起来,让学生说说默哀后的感受。
有的同学说:“老师,默哀的时候,我的脑中不断出现那位老师张开双臂保护学生的画面。
”有的同学说:“老师,看到那么多的和我年龄差不多大的孩子失去了亲人,无家可归,我真哭!还有的同学说:“老师,昨天我从电视上看到那么多解放军叔叔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在抢救人们。
”看着孩子们一张张动情的笑脸,我说“假如,你就在地震现场,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学生因为有了深切感受,写作思路一下子打开了,写出的文字极具个性、极具感染力。
二、从活动中寻找作文素材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寻找乐趣,掌握丰富的素材,有了素材,学生就会有话可说,才会愿意写、主动写。
因此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我注重引导通过自身体验,鼓励学生投身于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获取写作素材,让学生的作文由原来的“无米之炊”变成现在的“有米之炊。
例如:有一次,我在班级组织学生玩“成语接龙”的游戏。
开始时,我并没有告诉学生要写作文。
而是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活动时同学们的表情、动作、语言。
当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变迫不及待的把他们心中想写的写出来。
另外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其他活动。
如体育活动、读书活动、参观活动、科技活动、社会调查访问活动、安全演练活动……等等。
这样,从体验中有感而发,不仅大大降低了学生作文的难度,还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
三、从观察中发现作文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
”因此在教学中,我时刻注意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把凌乱的观察自主有目的的认识活动;应教会学生学会调动多种感官,学会抓住事物的特征,按照一定顺
序观察;引导学生在学会观察的同时深入思考和感悟;例如,在教学写景作文时,我先交给学生观察的目的、方法,然后放手让学生在休息日浏览、观察。
学生观察后,有了素材,作文时才能妙笔生花,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后,要持之以恒,养成观察的好习惯,并坚持写观察日记。
四、从体验中丰富作文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在作文教学中,我建议从“亲情”这一极易引发学生共鸣的话题入手,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并直抒胸臆。
例如,四年级小练笔有这样一篇文章:
奶奶病了,爸爸这几天一直在医院护理奶奶,几天没看见他了,今天爸爸回家了,一进家门,我吓了一跳。
爸爸似乎比往常更黑了。
原来眼睛灰灰的,一点也没有神,原来鼓鼓的大肚子好像也没有以前那么大了。
我想一定是医院太吵,爸爸休息的不够好。
爸爸问我:“心不心疼?”我说“不”,其实我是“刀子嘴,豆腐心。
”一看到爸爸的样子,我的心就不由自主的心疼起来。
本来以前我有点讨厌他,从来不想和他沟通。
但现在,我突然有许多心里话想和爸爸说。
但我最想说的是:“爸爸,我爱你。
”
这是在学生作文中我们非常想看到的真情实感。
我想, 每一个孩子,每一天,都要和父母共同生活、、共同经历一些事。
这些事都是会让孩子们感同身受的, 或者刻骨铭心的。
学生的心灵一旦震撼,便会情不自禁地从心底深处发出“我爱您”“太了不起了”“我太自豪了”的心声。
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抓住这一引发点,顺势把学生引发到自己的认知世界、生活世界。
于是一个个令学生悲伤、内疚、痛苦、遗憾、兴奋的画面便由心中升起。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没有说教,
完全让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做主。
只要我们能够引导学生,让他们心怀感恩,用真挚的眼睛去观察和父母生活中的琐碎小事,用真挚的心去体验感悟亲情,然后直抒胸臆。
如此,一个个真挚的“亲情”案例便会在学生的笔下鲜活下来。
一个个写作素材也丰富起来了。
总之,我认为只要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入手,鼓励学生观察生活,鼓励学生尽情表达自己想说的话,流露自己想表达的情感。
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持之以恒的坚持训练,孩子就会多留心周围的人和事。
写作的时候这些材料就会纷纷涌来。
既富有生活气息又富有个性的作文就不愁写不出来!
作者简介:
刘瑜(1974—),女,任教15 年。
现任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教师。
2006 年被评为“通化市优秀德育教师”“通化市优秀教师”。
该教师积极参与学校多项课题的研究。
如国家级课题“脑功能开发与利用”、省级课题“小学自主学习策略的研究”。
获得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共计8 项。
(作者单位:集安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