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积累作文素材的方法
作者姓名:何倩学校:南充市高坪区江东初级中
学
从事语文教学十几个年头,这期间教过不同阶段的学生: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
他们中总有一些提起作文就唉声叹气的人。
因为他们总是无事可写。
笔者认为,解决他们作文难的办法之一,就是要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库。
那么,如何才能积累作文素材呢?
一、用心体验
新课标要求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可是现实生活中,学
生的体验的太少,或者都是些枯燥而乏味的事,能写出来
吗?怎么办呢?
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在写作生涯中,还发生过花钱买“踢”的奇怪故事呢!
莫泊桑在构思一部作品时,有个细节需要细腻地描写人被踢以后的感觉,可他没有这方面的体验,怎么办。
于是,他花钱买“踢”。
是啊,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不是从书房里整出来的,而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
俄国作家契诃夫说得好:“要描写人和生活,就要经常亲自熟悉生活,而不是从书本上去研究它。
”同学们,让我们走出教室,放下课本,走进生活中去——去用心的体验百姓生活,去
欣赏大自然的美妙多姿……生活为我们创造了素材,也为我们丰富了写作素材。
二、细致观察
大文豪鲁迅说:“如果要创作,第一须观察……”观察了才能占有第一手材料,才能保证写作的真实性。
唐代画家戴嵩的《斗牛图》一直被视为珍品收藏,不料却被牧童指出:两牛相斗,从来都是尾巴贴在屁股下面的,哪有牛争斗时翘着尾巴的?因此《斗牛图》也失去了它的价值。
从中可以看出没有细致的观察,作品的真实性就得不到保证。
因此,要想收集到较好的写作材料,写好作文,要先学会怎样观察生活。
(1)观察准备
要明确观察目的。
只有观察目的明确,写出的文章中心才能鲜明、突出。
(2)按顺序观察
只有观察有序,我们所获得的一些认识,才能连贯、系统起来,才能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
观察的顺序很多:有方位顺序,如前后顺序、上下顺序、远近顺序等;有时间的先后顺序;有整体部分的顺序;有事情情节发展的顺序……我们在观察时,要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选择恰当的顺序。
(3)抓特点,有重点地观察
面对一种事物或现象,要做到细致地观察,重点地去观察。
只有抓住了人或事物的个性化的方面,才能既把握住事物的整体,又能抓住特点。
另外还要写好观察笔记。
三、用心聆听
倾听是了解、理解、接受、接纳外部世界的过程。
倾听是学习。
一个会倾听的人能够从别人那里获得很多信息,能够随时学到知识。
常听人家说“一双灵敏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
一个人的见闻是有限的,若能博采众家之长,就会丰富自己的见闻。
《聊斋志异》不就是蒲松龄听来的吗?听得多,见得广完全可以丰富自己的素材“百宝箱”。
四、大量阅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得多了,那些知识就储存在脑里,想写的时候它就会自告奋勇的跳出来毛遂自荐了。
比如2001年的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2002年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的高考满分作文《昭君的选择》,近几年高考满分作文《宝钗鸣冤》、《刺秦》等,这些文章之所以得到评卷老师的青睐和赞许,这与小作者们平常大量阅读是不无关系的。
正因为他们阅读的文章多,了解许多的历史故事,所以在考场上常能超常发挥。
五、想像丰富
如果仅仅有丰富的经历,细致的观察,用心聆听和阅读,是断写不出好文章的。
于漪曾说:“联想宽广,想象丰富的
人,文章常常呈现汪洋恣肆才情横溢的情景。
反之,行文枯涩,才思干瘪。
”因此我们在前四个环节的基础上要放飞想象的翅膀,让作文文采飞扬。
六、勤写随笔
当上述方法用到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能忘了,随时要养成写随笔的有好习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为灵感有时是转瞬即逝的,我们只有采取记笔记的方法把这些记忆保存下来。
总之,在生活中,我们只要掌握好这些方法,就能丰富作文素材库,作文时就不再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了。
通过多年来,我一直这样培养学生积累素材,大多数怕写作文的学生,再也不害怕。
反而乐于观察,乐于写作。
而且,部分学生还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