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营管理】4第四篇森林经营技术

【经营管理】4第四篇森林经营技术

管联系,减少水分物理蒸发; (2)改善土壤的保水性、透水性和通气性; (3)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加速有机物的分解。 2、除草的作用: 主要是清除与幼林竞争的各种植物。
(二)松土除草的年限、次数和时间
松土除草一般同时进行,也可根据实际情况 单独进行。
松土除草的持续年限应根据造林树种、立地 条件、造林密度和经营强度等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多从造林后开始,连续进行数年,直到 幼林郁闭为止。
(一)土壤管理 1 松土:一般5~15cm,竹类>30cm。 2 扩穴培土: (二)土壤改良 1、种植绿肥:紫云英、苕子、草木樨、苜蓿等 2、 固氮树种:紫穗槐、赤杨、木麻黄、柠条等 3、化学改良:改变酸碱性 4 、工程改良:盐碱地、沼泽地 5、保护林内凋落物
(三)林地施肥
①灭生型
这类除草剂在植物间没有选择性,或选 择能力很小,因而不能直接喷洒在生长 期的苗木上,如百草枯等。通常用在防 火道或非耕地上灭草。
②选择型(传导型)
这类除草剂在不同植物间有一定的选择性 (利用其在植物体中的生物化学反应的差异, 如转化药剂,使无毒变为有毒,或降解药剂, 使有毒变为无毒),能够毒害或杀死某些植 物,而对另外一些植物则较安全。但除草剂 的选择性是相对的,它与剂量和植物的生育 阶段等因素有关。如2,4-滴是选择性除草 剂,若用量大时就成为非选择性除草剂。
1、施肥的意义 (1)补充因采伐、迹地清理而损失的养分; (2)补充因长期人工林单作经营而损失的养分; (3)提高土壤贫瘠立地的肥力; (4)促进苗木生长、提高苗木抗逆性 2 林木所需的营养元素 3 林木营养诊断方法 (1)DRIS法(诊断施肥综合法) (2)叶片营养诊断:叶片养分分析、表观诊断 (3)土壤分析法
4、除草剂的灭草原理
(1)除草剂进入植株体内的途径 ①叶面吸收:除草剂可以通过叶表皮的气孔
或角质层吸收。 ②根部吸收:除草剂进入土壤后,进入土壤
溶液。植物根系没有特殊保护层,在吸收水 分和养分的同时,也吸收药剂。
光合作用,导致叶绿素的氧化,植株死
亡。这类药剂对人畜一般无毒害作用。主要类别有 脲类、三氮苯类与酰胺类等。 ②破坏植物的呼吸作用 如砷酸盐,五氯酚钠等,茅草枯。 ③干扰植物体内激素的作用 打破原有天然植物激素的平衡,在低浓度时对植株 生长有刺激作用,而在高浓度时则产生抑制作用。
森林杂草 机械锄草
二、灌溉与排水
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 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 要组成部分和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
第十章 林地及林木抚育管理
第一节 林地管理 第二节 林木管理
第一节 林地管理
一、松土除草 (一)松土除草的作用 1、松土的作用: (1)在于疏松表层土壤,切断上下土层之间的毛细
②有机化合物除草剂
这类除草剂由碳素化合物构成,主要以有机 合成材料如苯、醇、脂肪酸、有机胺等制成。 这类除草剂效果高,用途广,得到了迅速的 发展。主要包括苯甲酸类(如草灭平、敌草 死等)、脲类(如敌草隆、灭草隆等)、二 苯醚类(如除草醚、果尔等)、三氮苯类 (如西玛津、扑草净等)、有机杂环类(如 百草枯等)、有机磷类(如草甘磷等)。
第四篇 森林培育技 术(下)—森林经营
第十章 林地及林木抚育管理 第十一章 森林抚育间伐(采伐) 第十二章 林分改造 第十三章 森林收获作业法与森林更新 第十四章 森林采伐规划设计
森林经营
森林经营:从幼龄林开始,根据经营目的,对森林 实行的各种抚育、改造、保护、采伐更新等技术措 施的总称。
森林抚育:幼林郁闭后到主伐利用前的营林措施。 森林培育: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
我国现行的《造林技术规程》的规定,幼林 抚育年限约3--5年。
。每年松土除草的次数,一般为每年1~3次。
(三)松土除草的方式和方法
1、松土除草的方式 松土除草的方式一般与整地方式相适应 。 松土除草的深度,应根据幼林生长情况和土
壤条件确定。一般松土除草的深度为5~ 15cm,加深时可增加到20~30cm。竹类松 土深度40cm的经济效益最佳。
2、除草方法
除草的方法有:人工除草、机械除草、生物 除草、化学除草。
目前,山地造林松土除草基本上是手工操作, 但是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平原造林虽 然大多采用机械化作业,工作效率水平较高, 但成本也较高。现在主要用化学除草剂进行 除草。根据不同的地区的特点和除草剂的性 质,选择不同的除草剂。
①触杀型:利用土壤处理
这类除草剂被植物吸收后,不能在植物体内 移动或移动性很小,因而药剂主要在接触的 部位发生作用,如除草醚。一般在用药上要 掌握好时机,喷洒要均匀周到才能收到好的 效果,同时其持效期较短,因而对大型草种 和宿根性杂草难以根除。
②内吸型(传导型):叶面喷洒
这类除草剂被植物茎、叶或根部吸收后,能 够在植物体内转运,把药剂转运到其他部位。 引起这些部位的一系列生理代谢变化,使杂 草死亡。如苯氧类等。
1、 灌溉的作用 2 、合理灌溉:灌溉时期、灌水的流量和灌
水量(田间持水量的60~80%) 3、灌溉水源:引水灌溉、人工集水、井水灌
溉 4 、灌溉方法:漫灌、畦灌、沟灌、节水灌
溉(低压管道灌水、喷灌)、微灌(滴灌、 雾灌、渗灌、小管出流灌、微喷灌)、集流灌 溉。 5、林地排水
三 土壤及养分管理
3、化学除草剂分类
(1)按化学成份分类
①无机化合物除草剂 ②有机化合物除草剂:
(2)按除草生理机制分(根据除草剂在植物体内 转移性的不同)
①触杀型 ②内吸型
(3)按药剂作用方式分
①灭生型 ②选择型
①无机化合物除草剂
主要由天然矿物原料制成,化学性质稳定, 不易分解,大多能溶于水中,成为水溶液状 态。能渗进植物组织,易对植物产生药害。 一般药剂用量较大,使用浓度较高,用药后 会把所有植物杀死,具有灭生性,并且容易 在土壤中流失。这类除草剂主要用于道路两 侧、防火线、次生林改造等。其防除对象是 多种恶性杂草和木本植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