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1-2012-1仪器分析实验教案
2011-2012-1仪器分析实验教案
1.6、2.0ml亚硝酸钠标准使用液(相当于0.0、1.0、2.0、3.0、4.0、8.0、12.0、16.0、20.0ug
的亚硝酸钠)分别置于50ml容量瓶中,各加水至25ml处。在样品管及标准管中分别加入0.4%
对氨基苯磺酸溶液4ml,混匀后静置3~5分钟,然后又在各管及标准管中分别加入0.2%盐
五、实验记录与数据处理
酸值(mg·NaOH/g)=cV×40/m
式中V-----耗用NaOH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
C----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实际浓度,mol·L-1
m----样品质量,g;
40----NaOH的摩尔质量。
六、思考题
1.为什么滴定至终点要在短时间内完成?
2.如何消除可能产生的干扰因素?
二、实验重点
制作吸收曲线和标准曲线及溶液浓度的测定
三、实验类型
四、实验原理
组成蛋白质的二十多种氨基酸,在可见光区均无吸收,由于酪氨酸、苯丙氨酸
和色氨酸特有的共轭结构,它们在紫外光区有吸收且符合朗伯-比尔定律,它们的最大
吸收峰位于280nm附近。因此,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可测定这三种氨基酸的含量。
五、实验用品
(1)准确称取草酸试样一份(0.5g左右),置于小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然后定量
地转入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
实 验 教 学 教 案 用 纸
(2)移取20mL试液于锥形瓶中,加酚酞指示剂1~2滴,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
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记下体积读数,至少平行做3次。
入试剂瓶中,再加水250mL,用橡皮塞塞好瓶口,摇匀。
(2)溶液的标定:
准确称取0.4~0.5g基准试剂邻苯二甲酸氢钾两份,分别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
20~30mL纯净水溶解后,加入1~2滴酚酞指示剂,用NaOH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
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计算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
2.测定试液酸值
mg/mL表示)和相对标准偏差。
八、思考题
1.色氨酸的紫外吸收主要来源于其结构中的哪些部分?
2.标准曲线绘制时,色氨酸的纯度对样品测量结果有影响吗?
3.如何利用紫外吸收光谱进行物质的纯度检查?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
实 验 教 学 教 案 用 纸
实验四红外光谱法测定苯甲酸的结构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苯甲酸的红外光谱特征,通过实践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鉴定方法。
软件:IRSolution;
压片机、膜具和干燥器;玛瑙研钵、药匙、镜纸及红外灯。
试剂:苯甲酸粉末、光谱纯KBr粉末。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
实 验 教 学 教 案 用 纸
四、实验内容
1.将所有的模具擦拭干净,在红外灯下烘烤;
2.在红外灯下研钵中加入KBr进行研磨,至少十分钟;
3.将KBr装入模具,在压片机上压片,压力上升至8-10Mpa左右,稳定10s;
环境等领域。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方法主要是依据分子内部原子间的相对振动和分子转动等信
息进行测定。红外光谱法所研究的是分子中原子的相对振动,也可以归纳为化学键的
振动。不同的化学键或官能团,其振动能级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所需的能量不同,
因此要吸收不同的红外光。物质吸收不同的红外光,将在不同波长出现吸收峰,红外
TU-1901型双光束紫外可见光分光光计、比色皿一套、吸量管(5mL,3只)、容(50mL,
量瓶1只;25mL,6只)、烧杯、洗瓶,色氨酸标准溶液(1.0mg/mL)和未知液。
六、实验内容
1.吸收曲线的绘制
用移液管准确移取5.00mL标准溶液于50 mL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摇匀。
用1cm比色皿,以蒸馏水为参比,在240-320nm之间,扫描吸收曲线。
2.标准曲线的制作
在5只25mL的容量瓶中分别取上一步配置好的标准溶液(100µg/mL)0.50、1.00、
1.50、2.00、2.5mL,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摇匀。
用1cm石英比色皿,以蒸馏水为参比,在最大吸收波长处分别测定各标准溶液的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
实 验 教 学 教 案 用 纸
试样的红外谱图。
五、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
1.解析苯甲酸红外谱图中的各官能团的特征吸收峰,并做出标记。
2.将未知化合物官能团区的峰位列表,并根据其他数据指出可能结构。
六、思考题
1.测定苯甲酸的红外光谱,还可以用哪些制样方法?
2.影响样品红外光谱图质量的因素是什么?
实 验 教 学 教 案 用 纸
实验五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法
配备的5只清洗干净的专用刻度消解管中,然后用蒸馏水将各消解管的体积调至3mL,
(4)28.6%的硫酸的配制:取30mL浓硫酸于70mL蒸馏水中
(5)专用氧化剂及专用复合催化剂溶液的使用方法:取一瓶专用催化剂(白色)溶于
500mL市售浓硫酸中。取一瓶专用氧化剂(橙色)溶于100mL28.6%的硫酸中。专用
氧化剂及复合催化剂必须等完全溶解后方可使用。
(6)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准溶液
精确称取在105~110℃烘干2h并于干燥皿中冷却制室温的邻苯二甲酸氢钾0.4251g于100mL
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则释至刻度,则此溶液的COD为100mg/L。
四、实验内容
1. COD值为0~100mg/L测量范围标准曲线
用移液管分别吸取COD为100mg/L的标准溶液0.0mL、0.6mL、1.2mL、1.8mL(COD
和3.0mL(COD理论值分别对应于0、20mg/L、40mg/L、60mg/L、100mg/L)于随机
实 验 教 学 教 案 用 纸
五、实验用品
仪器:分光光度计
药品:亚铁氰化钾溶液、醋酸锌溶液、硼砂饱和溶液、0.4%对氨基苯磺酸溶液0.2%盐酸。
萘乙二胺溶液、亚硝酸钠标准溶液
六、实验内容
1.样品处理
称取经绞碎并混合均匀的样品20克于100ml烧杯中,加硼砂饱和溶液40ml,搅拌均匀
后,以70℃以上的热水100~150ml将样品全部洗入250ml容量瓶中,放入沸水浴中加热15
三、实验类型综合性
四、实验原理
样品经沉淀分离蛋白质,除去脂肪后,在弱酸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起重氮
化反应,生成重氮化合物,再与盐酸萘乙二胺偶合,形成紫红色的染料,其颜色的深浅与亚
硝酸盐的含量成正比,可与标准比较定量。通过分光光度计比色测定,计算出样品中亚硝酸
盐的含量。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
低于16cm,12mL有刻度线。
2.试剂
实验用水为三级蒸馏水。
实验用水为三级蒸馏水。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
实 验 教 学 教 案 用 纸
(1)浓硫酸,比重1.84,无黑色残渣。
(2)专用氧化剂:随机配备
(3)专用复合催化剂:随机配备
(4)28.6%的硫酸的配制:取30mL浓硫酸于70mL蒸馏水中
光谱就是这样形成的。红外谱图的横坐标是红外光的波数(波长的倒数)。纵坐标是
透过率,它表示红外光照射样品薄膜上,光能透过的程度。
不同的样品状态(固体、液体、气体以及粘稠样品)需要相应的制样方法。制样
方法的选择和制样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谱带的频率、数目和强度。
三、仪器与试剂
仪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岛津prestige-21);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化学需氧量的测定的意义及重要性
2.掌握重铬酸钾法的特点、有关反映式,掌握COD的测定原理及COD快速测定仪的
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通过COD快速测定仪,采用国家环保总站任课的快速消解比色法。该法基于在重铬酸钾和
复合催化剂的混合酸性溶液中,于165℃氧化消解试样Cr6+被还原为Cr3+,测定反应液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
实 验 教 学 教 案 用 纸
实验三紫外光谱法测定色氨酸的含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及其可分析物质的结构特征;
2.学会制作吸收曲线和标准曲线,能正确选择合适的测定波长,并对未知浓度的
色氨酸溶液进行测定。
3.了解运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未知化学物质的思路。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
实 验 教 学 教 案 用 纸
实验二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样品制备、提取的基本操作技能。
2.进一步熟练掌握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3.掌握比色法测定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样品制备、提取的基本操作技能。
难点:比色法测定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原理和方法。
精确称取在105~110℃烘干2h并于干燥皿中冷却制室温的邻苯二甲酸氢钾
0.4251g于100mL的小烧杯中,用少量水溶解,并定量的转移至500mL的容量瓶中,
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该溶液的用,该溶液的COD值为1000mg/L。
用移液管定量吸取COD值为1000mg/L的标准溶液50mL于500mL容量瓶中,用
吸光度A。
3.样品测定
准确移取待测色氨酸溶液2mL于25 mL的容量瓶中,用蒸馏水溶液稀释至刻度线,
摇匀。按上述方法测定吸光度值。平行测定3次。
七、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
1.从吸收曲线上选择最适宜的测量波长。
2.以吸光度为纵坐标,色氨酸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根据样品溶液的吸光度,
从标准曲线上查出其对应的色氨酸浓度,并计算出待测色氨酸溶液的初始浓度(以mg/mL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
实 验 教 学 教 案 用 纸
实验一、有机化工产品酸值的测定—酸碱滴定法
一、实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