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质量经济性分析
从目前世界各国及国内各行业对质量成本项 目的设置情况来看,世界各国对质量成本二 级项目(四个科目)内容设置都基本相同。
案例:ABC公司从1995年开始启动质量成本项 目,以提高公司的产品质量、降低质量成本。连 续三年的成本数据如下表所示:
根据质量成本数据,编制成本报告
鉴定成本
成本报告显示1995年全年质量成本达到年度 销售额的14.2%,因为产品的质量问题给公 司的盈利造成损失,通过实施质量成本管理 系统,到1997年已经下降到10.73%,在假 设销售额不变的情况下公司盈利能力得到显 著增强。通过产品质量成本报告我们可以看 出随着公司预防成本、鉴定成本的增加公司 内、外部损失减少,公司全部质量成本从绝 对值和比重都得到显著降低 。
第七章 质量经济性分析
为什么要进行质量成本管理?
增加收入和降低成本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二个基本要素。符合 消费者需要的高质量以及和质量相对应的低成本历来是成功企业 核心竞争力的标志,质量优势和成本优势是赢得市场的关键。因 此,研究质量和成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辨证关系,寻求两者的最 佳结合,是摆在广大企业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
二、质量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一)质量成本核算
(二)质量成本的计量和计价制度
(三)建立健全质量成本核算责任制
三、质量损失的核算
(一)质量损失的账户设置。一般应设置“质量损失”总账, 下设“产品质量损失”、“工作质量损失”两个二级帐户,明 细科目的设置可根据各企业质量损失的大小,质量损失各具体 项目的构成情况,择其要者设置,以有利于对最重要的质量损 失项目进行收集和控制。
三、质量成本的科目设置
企业质量成本的科目设置一般为: 一级科目——质量成本; 二级科目——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 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 三级科目按二级科目分别展开。 国家标准GB/T13339-91《质量成本管理导则》
中推荐了21个科目,企业可依据实际情况及质量
费用的用途、目的、性质进行增删。
企业发生的所有费用都和质量问题存在直接或间接 的关系,质量成本只是其中和满意质量及不满意质 量有直接关系的那部分费用。不能认为质量成本是 指高质量所需要的高成本。恰恰相反,质量成本的 内容大多和不良质量有直接的关系,或者是为了避 免不良质量所发生的费用,或者是发生不良质量后 的补救费用。
二、质量成本的构成
4. 外部故障成本
交货后因产品未能满足质量要求所发生的费 用。 ①投诉费用; ②产品售后服务及保修费用; ③产品责任费; ④其他外部故障(损失)等。
说明
1、在质量成本的四项构成中,预防成本和鉴 定成本是为确保质量所进行的投入;内、外 部故障成本是由于出现质量故障所造成的损 失。随着预防、鉴定成本的增加,内、外部 故障(损失)成本将减少。 2、质量成本中并不包括组织中与质量有关的 全部费用,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3、质量成本的计算,不是单纯为了得到它的 结果,而是为了分析。
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贡献是衡量企业质量管理成效的主要指标。我 国许多企业的质量管理活动未能达到期望的目标,或者因质量平 庸无特色缺乏竞争力,或者因盲目追求质量技术指标导致质量功 能过剩而脱离了消费者的实际需要,或者因资源投入不足而影响 了质量,或者因资源过度消耗导致成本上升从而影响了价格竞争 力,等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忽略了质量的适用性和经济性,未 能将企业的质量管理活动和经营发展目标很好地协调和统一。 质量成本是质量适用性和经济性的综合体现,开展质量成本管理 能够很好地将企业质量管理活动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密切地联系起 来,推动企业质量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并直接对企业的经济效 益产生影响。
报告期内、外损失成本与基准期相应值的差值 报告期预防与鉴定成本之和与基准期相应值的差值
六 质量成本报告
质量成本报告是质量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对 上一期质量成本管理活动或某一典型事件进 行调查、分析和建议的书面材料。是一定时 期企业质量管理活动的总结性文件,供领导 及有关部门决策使用。
(一)质量成本报告内容
4、按报送时间划分 定期和不定期质量成本报告 定期质量成本报告包括年报、季报、月报 不定期质量成本报告是指对目前存在的主要 问题、典型事件向有关部门提供的质量成本 专题分析报告。
第四节 质量损失
质量损失应该是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 由于质量不满足规定要求,对生产者、使用者进 而社会所造成的全部损失之和。
为了进行定量分析,一般应建立质量指标体系。企 业内部的质量指标一般可分为三类: 1、基数比例指标,反映质量成本占各种基数的比 例关系。其基数主要有: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 产品销售利润、产品总成本等。 2、结构比例指标,反映质量成本内各主要项目占 质量总成本的比例。 3、质量投资效益指标,反映可控成本(投资成本) 增加而使结果成本(即损失成本)降低的情况。
一、基数比例指标 (1)质量成本率分析(每100元产品成本 中的质量成本含量) 质量总成本 质量成本率= 商品/产品总成本 100% (2)销售质量成本率(每100元销售额中 的质量成本含量) 质量总成本 100% 销售质量成本率= 销售额
质量成本分析
(3)产值质量成本率(每100元总产值中的 质量成本含量) 质量总成本 100% 产值质量成本率= 总产值 (4)销售外部损失成本率(每100元销售额 中的外部损失含量) 外部损失成本 销售外部损失成本率= 销售总额 100%
质量成本由四部分构成,包括:①预防成本;②鉴 定成本;③内部故障成本;④外部故障成本。
预防成本 质量成本 鉴定成本 内部故障成本 外部故障成本
1 预防成本
预防产生故障和不合格品的费用,包括以下 科目。 质量策划费用 过程控制费用 顾客调查费用 产品设计鉴定/生产前预评审费用 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和管理费用 供应商评价费用 其他预防费用等
它存在于产品的设计、制造、销售、使用甚至 报废的全过程。涉及到生产者、使用者和整个社 会的利益。
质量成本绝对数量分析 柱状图
质量成本相对数量分析 柱状图
鉴定成本
鉴定成本
综上所述,通过质量成本报告,可以发现如 下结论: 1、 降低质量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可以显著 增强公司的竞争优势和盈利能力; 2、 加大对生产前的质量管理可以显著降低 公司的质量成本和总成本。所以公司应加强 研发阶段和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 3、 质量成本贯穿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
第一节
质量成本 第二节 质量成本核算(自学) 第三节 质量成本分析(自学) 第四节 质量损失 第五节 质量损失函数 第六节 质量经济性分析 第七节 劣质成本
第一节 质量成本
一、质量成本的基本概念
质量成本概念是20世纪50年代有美国质量管理专家 朱兰、菲根堡姆等人首先提出的,随后在美国IBM、 GE等大公司相继推行起来并收到一定效果。我国于20 世纪80年代引进并在不少企业中开展质量成本的核算与 管理。 质量成本也称质量费用,其定义是:为了确保和保 证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满意的质量所 造成的损失。它是企业生产总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
质量成本分析
二、结构比例指标
(1)预防成本占质量总成本的比例= (2)鉴定成本占质量总成本的比例=
预防成本 100% 质量总成本
鉴定成本 100% 质量总成本
(3)内部损失占质量总成本的比例=
(4)外部损失占质量总成本的比例=
内部损失成本 100% 质量总成本
外部损失成本 100% 质量总成本
(二)质量成本报告分类
1、按提出单位划分 (1)车间(科室)质量成本报告 (2)财务部门质量成本经济分析报告 (3)质量部门质量成本综合分析报告
2、按报送对象划分
(1)厂级质量成本报告 (2)车间(部门)级质量成本报告
3按报告形式划分 (1)报表式 采用表格形式整理和分析企业质量成本数据,可供 阅读报告者简单明了地掌握企业质量成本的全貌。 (2)图示式 采用Pareto图、时间序列图、因果分析图等图示 方式整理和分析企业质量成本数据,可让阅读报告者 一目了然地看出企业质量问题的关键所在。 (3)陈述式 通过文字方式来描述企业质量成本发生的状况、 问题和改进建议。 (4)综合式 采用表格、图示和陈述相结合的方式展示企业质量成本 发生的状况,揭示企业质量问题、阐述企业质量改进方向。
第二节 质量成本核算(自学)
一、质量成本核算的方法
(一)统计核算方法
这种方法采用货币、实物量、工时等多种计量单位,
运用一系列的统计指标和统计图表。通过统计调查的
方法取得资料。不注重质量成币作为统一度量;采用设置账户、复 试记账、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等一系列专门 方法。质量成本资料必须准确完整、整个核 算过程与现行成本核算类似。 (三)会计与统计相结合的核算方法
(二)质量损失各部门责任分解。分别对设计开发阶段、生产
阶段、销售阶段、质量计划工作损失、采购损失和储备保管损 失、人力资源损失、销售服务阶段、质量计划工作中的各种机 会损失进行责任分解。
第三节 质量成本分析(自学)
企业对核算后的质量成本进行分析时要注意两点: 一是围绕质量指标体系进行分析以反映质量管理的有效 性和规律性;二是应用正确的分析方法找出产生质量损 失的主要原因,围绕重点问题找出改进点,制定措施进 行解决。 质量成本分析方法有定性的和定量的两种。进行定 性分析可以加强质量成本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定量 分析是能够计算出定量的经济效果,作为评价质量体系 有效性的评价指标。
四、排列图分析法 应用排列图对质量成本进行分析,比较直观明了。
如下页图所示。图中显示制造车间质量成本 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工艺部门。还可以用 排列图作追踪分析,如对制造车间质量成本 作深入分析,直到一个产品、一台设备、一 个工位、一道工序、一位操作者,最后找出 可采用的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