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比较克罗齐和科林伍德表现主义美学的异同

比较克罗齐和科林伍德表现主义美学的异同

比较克罗齐和科林伍德表现主义美学的异同
在西方当代美学史上有一个重要的美学流派,即表现论。

它是西方一度兴起的浪漫主义艺术思潮在理论上的总结。

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的克罗齐和英国的科林伍德。

克罗齐是意大利哲学家、文学批评家、历史学家和美学家。

克罗齐美学在20世纪前五十年的西方美学界始终居于统治地位!他的美学是其心灵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直觉表现为核心,提出的基本命题有:直觉即表现,艺术即直觉,语言即艺术。

科林伍德是英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历史学家、美学家。

科林伍德后期的《艺术原理》集中反映了他的美学思想,他继承了克罗齐的美学思想,并进行了进一步的阐发。

他的主要美学观点有:艺术是情感的表现,艺术是想象性经验,艺术是一种语言等。

两者之间有很明显的承接性,但科林伍德也并不只是继承,他对克罗齐的理论也进行了修正和发展。

一、相同点
首先,在艺术的本质论这个问题上,克罗齐和科林伍德都主张艺术是情感的表现。

克罗齐主张:一、直觉就是抒情的表现,直觉是最基层的感性认识活动,感性认识的对象直接规定为来自情感。

二、直觉即艺术。

直觉和艺术都等于“抒情的表现”。

科林伍德继承了克罗齐的“情感表现论”,并对艺术表现的情感是怎样的一种情感,这种情感如何表现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深化和丰富了表现主义的理论。

为了进一步阐释清情感的含义,科林伍德提出了五个否命题:第一、表现情感不是唤起情感。

第二、表现情感不是描述情感。

第三、表现情感不是选择情感。

第四、表现情感不是表现自我,个人情感。

第五、表达情感不是暴露情感,暴露情感只是展示出情感的种种症状。

科林伍德认为艺术是一种想象。

艺术创造是在想象中创造,想象成为了艺术创作的核心。

两者对于艺术的本质都强调情感的表现,都反对模仿、再现说。

克罗齐指出,艺术模仿自然只是艺术是自然事物的机械的翻版,有几分类似原物的复本,对着这种复本,又把自然事物所引起的杂乱的印象重温一遍,这种艺术模仿自然说显然是错误的。

科林伍德也认为艺术必须与技艺、再现划清界线,再现是一种技艺。

科林伍德区别了再现与模仿,并对两种再现理论作了深刻的批判,一种是作为巫术的艺术,另一种是作为娱乐的艺术。

其次,在讨论艺术与语言的关系上,克罗齐与科林伍德的观点有相同之处,两人都认为艺术就是语言。

克罗齐认为语言与艺术即同为心灵活动的创造,同为表现。

语言与艺术在本质上就只能是同一的,“如果语言是心灵的创造,它就应永远是创造。

”克罗齐从语言与诗
和艺术的一致性、语言学与美学研究对象和所要解决的问题的一致性、语言与艺术的起源与发展的一致性以及语言与艺术的独创性和不可重复性四个方面论证了语言学与美学统一的思想。

科林伍德则是从艺术的想象性特征的角度作了进一步的阐释,他认为“语言,作为意识水平上经验的一个特征,它是随着想象而产生的”,语言与意识、想象有关,当意识把感觉加工为想象时,语言也随之产生。

因此,语言是受到意识控制的一种想象性活动,即想象性语言,它的功能在于表现情感,它等同于艺术。

“审美经验或者艺术活动,是表现一个人情感的经验,而表现它们的活动,就是一般被称为语言或艺术的那种总体想象性活动,这就是真正的艺术。


再次,在对于艺术存在性问题上,克罗齐与科林伍德都认为艺术品是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

克罗齐从直觉即艺术的立场出发,认为人只有以直觉的方式认识一件事物或者对事物有了一个想象,就已完成了一件艺术品。

艺术是存在于人脑中,艺术的创造与艺术的欣赏都只能在人脑中进行。

克罗齐认为创造就是作者将内心情感在心中赋予形式产生意象的过程,而欣赏则是欣赏者凭借作者艺术品的物理的符号,“把自己摆在作者的观点上,再将作者创造的程序走一遍,从而得到和作者本人大致相同的体会和感动。

”而科林伍德基于对想象的考察,也认同此观点。

他认为“存在于一个人的头脑中”的一个东西,就是一件想象的东西,创造就是想象,不仅艺术创造是想象,艺术欣赏同样是一种想象性活动。

克罗齐把直觉本身就已看成表现,艺术作品在心里便完成。

因而他也就轻视艺术作品的传达过程。

科林伍德认为艺术是情感的表现或者就是语言, 而语言本身并不一定必须传达给任何其他人。

最后,艺术与社会的关系上,克罗齐与科林伍德都否认艺术的社会价值。

克罗齐认为艺术活动不是逻辑的活动,不是经济的功利活动,不是道德的活动。

不能用逻辑、经济、道德的法规来规范艺术。

艺术只关心直觉,直觉是先于实践活动,又可以离开实践活动而独立的,对于艺术的评判与衡量就只有一个艺术的标准。

科林伍德同样也否认艺术有反映、说明现实社会生活的职能,并把主张艺术再现的美学理论斥之为所谓的技巧论,在他看来,只有表现情感的艺术才是所谓的“真正的艺术”。

二、不同点
克罗齐与科林伍德的理论也存在不同的地方,如对理智的态度上,克罗齐认为“知识有两种形式,不是直觉的,就是逻辑的。

不是从想象得到的,就是从理智得来的……总之,知识所产生的不是意象,就是概念。

”直觉知识可以离开理性知识而独立的,“直觉知识并不需要主子,也不要依赖任何人,他无须从旁人借眼睛,他自己就有很好的眼睛。

”在直觉品中即使混入了概念,那么概念也就不复存在了。

就好像糖一旦溶入水中就不见了一样。

科林
伍德的理论比克罗齐的观点要温和一些,科林伍德认为在想象的形成过程之中,意识要考察感觉之间的相似和差异,能够对感觉加以分类和编组,能够把感觉安排在一个时间系列中加以展示,这样被思考的感觉转变为想象。

因此,这样的想象既有感情因素又有理性因素,想象作为意识水平上的经验,就在感觉之上理智之下,作为中间环节,“构成了感觉和理智之间的一种联系”。

科林伍德把理性因素引进来,就使想象真正成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比克罗齐的直觉想象理论更合理。

其次,在对“美”的看法上,克罗齐认为美就是“成功的表现,或者可以说美就是表现。

”在艺术美之外,还存在着“美的事物”或者“物理的美”即指借物理的媒介如声音、颜色、线条、文字等传达出来的普通叫做“作品”的那东西的美。

美不是物理的事实,它不属于事物,而属于人的活动,属于心灵的力量,但是,物理的东西和物理的事实能帮助人再造美或回想美,经过一些转变和联想,它们本身就被称为“美的事物”或“物理的美”了。

而科林伍德却根本否认美的事物的存在,认为“美”所指的是一种并不存在的性质,并不存在“美”这种性质,“审美经验是一种自主性活动,它起自内心,并不是一种依赖于特定外在物体的刺激所做的特定反应。

”那种求助于事物的一种性质来解释审美活动, 认为在审美经验中与这种性质发生关系的活动根本不存在。

美学理论并不是关于美的理论,科林伍德也根本不研究美,而只是研究艺术的理论、审美经验的理论。

作为一个“克罗齐主义”者,科林伍德努力论证“艺术就是情感的表现”这个表现主义的艺术本质观,他在克罗齐的理论基础上做了更深一步的分析与阐释,来丰富这个理论。

在语言与艺术的关系上,在艺术的存在性问题、以及艺术的传达、艺术与社会的关系上,科林伍德与克罗齐的观点基本相同,同时又进行了补充。

而对于艺术中直觉的态度,对“美”的看法上,科林伍德的观点显得更合理。

总之,通过克罗齐与科林伍德的理论对比,发现科林伍德对克罗齐理论的继承、补充与发展。

最终建构了表现主义的艺术哲学体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