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章节习题:小学科学学科知识小学科学学科知识一、单项选择题1.小学正式开设科学课程是在()年。
A.1902B.1903C.1904D.19052.下列关于2001年颁布的《国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放创新B.高瞻远瞩C.系统完善D.灵活变通3.下列不属于小学科学课程设计主线的是()。
A.科学知识B.科学方法C.科学探究D.科学态度4.近现代的小学科学教育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个时期。
A.五B.六C.四D.三5.()时期我国开始初步形成自己的科学教材教法体系。
A.第一B.第二C.第三D.第四6.1904年()颁布和实施后,科学教育以法令形式被正式纳入教育体系中,科学教育开始初步进入制度化阶段。
A.“癸卯学制”B.“壬寅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7.小学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人人都能学的科学B.以生活中的科学为逻辑起点C.以科学探究为最重要的学习方式D.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8.自然科学课程体系的中心概念是()。
A.环境保护B.人与自然C.科学、技术与社会D.科学方法9.兴趣、态度、意志等属于自然科学课程的哪一教学目标?()A.认知B.技能C.科学方法D.思想情感10.根据对科学教育本质功能的认识,自然科学课程的教育目的是()。
A.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B.发展智力、培养能力C.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D.保护自然、保护人类自身11.下列不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的是()。
A.自然界的层次结构B.自然界的无限发展C.自然界的相互作用D.人类要征服自然12.下列哪项不属于科学素养的因素?()A.科学方法B.科学思想C.科学精神D.科学兴趣13.蚜虫在植物的嫩枝上吸食汁液,每个蚜虫只有针眼大小,用()可以看见它们的肢体。
A.眼睛B.放大镜C.显微镜D.平面镜14.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应重点评价小学生()。
A.科学学习的内容B.科学学习的方法C.科学学习的态度D.科学学习的结果15.在一个阴湿山洼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蜘蛛、老鼠等动物,它们共同构成一个()。
A.生态系统B.生物群落C.种群D.食物网16.()指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而建立起来的动态平衡联系。
A.生态系统B.生态多样化C.自然动态化D.自然平衡17.技术可包括物体形态、()形态、社会形态三个方面。
A.科学B.智能C.观念D.意识18.()是小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主要阵地,是提高小学生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有效载体。
A.小学科学综合性学习B.小学科学课堂学习C.小学科学课外探究D.小学科学课外活动二、材料分析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豌豆荚里的豌豆》课堂教学片段师:刚才我们同学都说到这两种果实里的种子不一样,如果我们要把黑板上的小问号去掉,该怎么办?生1:解剖,剥开……师:要剥开我们得注意,这些果实里头的种子宝宝呀都是一个一个小生命,我们要怎么剥才不会伤害到它们?生2:我觉得应该从柄开始。
生3:动作要轻。
师:我也建议大家,可以先把豌豆荚的柄拉下来,这条丝先把它拉下来,再剥开。
这时候我们可能会更容易,而且这时候的种子宝宝不要让它到处满地撒,老师给你准备的这张纸巾可以摊开,在这张纸巾上把它剥开。
但是油菜荚更加细嫩,你们要特别小心,我建议大家可以从尾部开始,大家可以看看,这尾部是没有种子的。
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把豌豆荚和油菜荚小心剥开;教师巡视指导。
(如果拉不开,可以从这边上小心地剥开,尽量不要伤害到里面的种子宝宝。
老师给你的仅仅是建议,不一定要完全按照老师的方法去做;我想你们自己动脑子肯定能够找到更好的办法。
)剥开后学生不断发出惊叹!对他们来说是第一次看到两种果实里的种子宝宝。
师:谁找到了它们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你来告诉大家。
问题:试结合上面的教学案例说说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如何恰当地发挥指导作用?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淀粉的踪迹》中淀粉和滑石粉的比较片段师:同学们看一下桌子上,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什么?其中有两袋粉末,关于这两袋粉末,你有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师:看来大家对这两袋粉末到底是什么很感兴趣,今天老师带来的一袋是淀粉,另一袋是滑石粉,(板书:滑石粉、淀粉)可是老师忘了贴上标签,你们能把这两袋粉末区分开来吗?师:你们准备采用什么方法?(指名说)(学生分组动手观察)(汇报交流)师:你们用什么方法?初步判断的结果是什么?师:刚才我们用看、摸、闻等方法有了两种初步判断,那么哪种判断对呢?你们还有什么办法加以证明?引出用实验方法。
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方法:分别从两个袋子里取出一些粉末,放在纸上,再滴入碘酒,仔细观察,你们会有什么发现,实验时当心把粉末弄到桌上。
(学生分组动手实验)(汇报实验发现,教师记录结果)问题:试结合上面的教学案例说说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教学《观察蚂蚁》一课时,老师课前让学生带来了蚂蚁,可刚上课不久,有一位学生不小心打翻了装有蚂蚁的盒子,蚂蚁倒了一地。
这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一:老师对这位学生进行了批评,并且制止他抓蚂蚁,让他与其他带蚂蚁的同学一起观察,然后继续顺利地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进行教学……方式二:老师没有指责,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捉。
这时有的学生努力地去捉东奔西跑的蚂蚁,满头大汗但却一只也没有捉到;有的轻易就捉到了两三只;有的学生用放大镜在地上就展开了观察;有的让蚂蚁在自己的手上爬;还有的和蚂蚁玩起了堵截的游戏……问题:这两种教学方式你认为哪一种处理比较恰当,或者你是否还有更好的处理方法,请阐明你的观点。
三、教学设计题1.设计《各种各样的叶》一课的教学过程。
2.为《铁生锈了》编写一份教学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1.B【解析】1903年,小学正式开设科学课程,当时称为格致课。
2.A【解析】2001年颁布的《国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主要特点有:(1)与时俱进;(2)高瞻远瞩;(3)系统完善;(4)灵活变通。
3.B【解析】小学科学课程通过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三条主线,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融会贯通。
所以不属于小学科学课程设计的主线的是科学方法。
4.C【解析】近现代我国小学科学教育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第一个时期(1903~1948)、第二个时期(1949~1979)、第三个时期(1980~2000)、第四个时期(2001至今)。
5.C【解析】第三时期我国开始初步形成自己的科学教材教法体系,第四时期,较完善的科学教材教法体系开始形成,新的科学教材处于实验阶段。
6.A【解析】l904年“癸卯学制”颁布和实施后,科学教育以法令形式被正式纳入教育体系中,科学教育开始初步进入制度化阶段。
7.D【解析】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
其他三项也是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但不是核心理念。
8.B【解析】人与自然是自然科学体系的中心概念。
9.D【解析】兴趣、态度、意志与人的情感有关,属于自然科学的思想情感教学目标。
10.A【解析】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自然科学课程的教育目的是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
11.D【解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主张人和自然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们只能在人同自然的相互作用中认识自然界以及认识人自己,建立人同自然相统一的辩证世界图景。
12.B【解析】科学素养的四个核心因素是科学兴趣、科学精神、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
13.B【解析】放大镜是用来观察物体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是焦距比眼的明视距离小得多的会聚透镜。
物体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正比于物对眼所张的角(视角)。
14.C【解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与科学学习的内容、方法和结果无关,只与科学学习的态度相关。
15.A【解析】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自然系统。
阴湿山洼中堆放着长满苔藓的腐木,并生活着多种生物,它们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16.D【解析】生态平衡,又称“自然平衡”,指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而建立起来的动态平衡联系。
17.B【解析】技术是人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以及改造自我的过程中所用到的一切手段、方法的总和。
其可包括物体形态、智能形态、社会形态三个方面。
18.A【解析】小学科学综合性学习是小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主要阵地,是提高小学生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有效载体。
二、材料分析题1.【参考答案】要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前就要认真做准备,可以先回答下列问题:为什么这节课(这个环节)要进行小组合作?不用行吗?如果要用,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 教师该如何点拨、引导?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三种具体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小学科学学习中,哪些内容适合进行班级集体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适合学生个人自学?要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有所选择,从而避免一些形式主义的做法,提高小组学习的效率。
课中,当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教师不是等待,不是观望,更不是干自己的其他事情,而是深入小组当中,了解学生合作的进程,讨论的焦点,等等,为下一个环节的安排做好充分的准备,担负着更大的管理和调控的职责。
2.【参考答案】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关注学生,注意对小组合作学习中探究的方法、规则的指导和点拨。
比如,在小组合作探究前先引发学生提出问题:“关于这两袋粉末,你有什么问题?”让问题来自学生,自然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在开始探究前先让学生说说“你们准备采用什么方法?”先让学生简单描述自己的设想,这对更好地完成小组合作学习很重要。
在小组合作前,还应该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学生才知道如何去开展活动,才知道如何进行密切的合作,提高合作的效率,才能使小学合作真正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效能,真正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发展。
最后汇报交流前还应该让学生也说说“交流汇报前我们要注意什么?”这样使学生体会到交流汇报是在分享劳动成果,要学会赞美,学会理解。
更重要的是,去品尝成功的快乐,坚定了继续研究、探讨的信心。
同时也把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规则自然而然地渗透其中。
3.【参考答案】方式一是比较传统也是大多数老师会采取的方式,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课堂显得井然有序,但学生可能发现不了蚂蚁的更多的特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得不到发展。
方式二从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角度出发,比方式一处理恰当一些,教师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成为学生亲密的伙伴,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势必比较主动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