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57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57张PPT)

了 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积累卡五:李白,唐代 诗人,字太白,号青莲 居士,陇西成纪(今甘肃 天水)人。他是我国文 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 诗人,与杜甫齐名,世称 “李杜”,还有“诗仙” 之称.著有《李太白全 集》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 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 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 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 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 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 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 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 远方的友人。
积累卡三:《观沧海》赏析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前两句 叙事,中间十句写景,前六句写的是实 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这首诗借景抒 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雄心壮志 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 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 怀和豪迈的气魄的表现,诗中洋溢着激 情。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 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开阔的 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 实的,哪些是想像的?诗人又是怎样来描 写的呢?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观 东临碣石,以 沧海。
这一句诗,交代了观海的地点,直陈其事, 写登山所见。 “观”字统领全篇。
全诗以哪个字展开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由“观” 字展开,描写诗人所见所闻。
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 写现实的,哪些是想像的?
1层(开头两句): 交代观海的地点
2 层(3—8句):描写海水与山岛(。实景)
3层(9——12句):表现大海吞 (想象) 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积累卡二:名句赏析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 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诗句的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景描写,是诗人实际借助丰富奇特想 象,以沧海自比,勾画出大海吞吐日 月,包蕴万千的景象来表现诗人博大 胸怀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豪迈气 魄。
根据注释,理 解诗歌大意, 体会诗的意境。
积累卡六:杨花落尽子规啼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诗人选取杨花、
子规,一是取其季节的意义,表明事 情发生的时令:二是取其形象意义, 即二者都是有形之物,给读者以画面 感;三是取其象征意义,杨花飘忽不 定,行游无踪,暗喻征人前途命运未 卜,子规常鸣“不如归去”,借用来 关怀跋山涉水、远走他乡的友人王昌 龄,希望他早日归来。
•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
朗读,结合朗读展开想象,

感受诗歌;

• 2、品味诗句,感悟诗歌寄 寓的意境,揣摩诗歌表达 的思想感情,初步体会是
目 标
个情景交融的特点;
• 3、积累诗人等文学常识, 初步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
常识,学习欣赏诗歌。
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
曹操
积累卡一:曹操(155-220)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qiáo 县人(今安徽省亳bó县)。东 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 人。与曹丕、曹植合称“三 曹”。
他善诗歌,有《步出夏门行》 等篇。他的诗歌散文清峻整洁, 气魄雄伟,慷慨悲凉,篇中抒 发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 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
《观沧海》的体裁,是一首 乐府诗。
写作背景:
该诗写于东汉建安十二年(207) 秋。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 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 七月出卢龙寨,统一了北方。诗人 登临碣石山,登高望海,留下了这 首千古传颂的名篇。
诗歌的发展
1、四言(x先秦时代)、字数不限(汉代)----五 言(魏晋)-------五言、七言(唐代)------长短不一 (宋代开始)
2、民歌:《诗经》乐府诗(汉代和南北朝)
文人诗歌:楚辞、建安诗派(汉末)、陶渊明(五 言)、格律诗(唐)、词(宋)、曲(元)
3、文学发展: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话本 、清小说
查资料,说说你 从此诗的标题中知 道了哪些信息?
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 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 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这首诗是作者为好友王昌龄贬 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 诗。
闻闻/王王昌昌龄龄/左左迁迁龙龙标标遥/遥有有此此寄寄
[唐]李白
杨杨花花/落落尽尽/子子规规啼/啼,, 闻闻道道/龙龙标标/过过五/五溪溪。。 我我寄寄/愁愁心心/与与明/明月月,, 随随君君/直直到到/夜夜郎郎西/西!!
一、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 二、从不同的感官角度来描写,如视觉、听觉、
触觉等; 三、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描写,如从高到低、从近
到远等; 四、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面与侧面结合
五、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六、写景要特别注意用词。 七、写景要注意情景交融。
自由朗读,想一想:
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的?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 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 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 远,道路之艰难。以悲景衬托离 情,表现出作者对好友旅途艰辛、 贬所荒远的深切同情。
.本诗首句写“杨花”和“子规”,有哪些作用?
“杨花落尽子规啼”,首句写景兼 点时令.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 去”的子规,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 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又含有飙 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融情入景,表 达诗人的关切和同情。既点明题目,又 为下二句抒情做铺垫。
赏析
闻道龙标过五溪。
积累卡四:诗歌情感和主旨
这首乐府诗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 怀,奋发昂扬的精神。抒发了统一 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当堂练习
1、《观沧海》诗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 的诗句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 《观沧海》一诗以 观 字统领全篇, 先写 实 景,然后写 虚 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 人 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 ,抒发
观沧海 jié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dàn
sǒng zhì
水何澹澹,山岛竦 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解释词语,翻译诗句;理解诗歌大意,体 会诗的意境。。
• 东:向东; • 以:表目的,来; • 何:多么;
积累卡:如何写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