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紫藤萝瀑布教师复备栏1.积累词语。
2.了解作者的相关情况。
1.整体感知内容,在了解背景知识的基础上感悟中心。
2.品味自己感触最深的句子,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1.学会热爱生命、珍惜时光。
2.学会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抒发感情。
掌握文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方法。
难点学案主导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法,点拨法。
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归纳法。
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
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1982年10月病逝),作者非常悲痛,她在《哭小弟》一文中写道:“他们几经雪欺霜冻,好不容易奋斗着张开几片花瓣,尚未盛开,就骤然凋谢。
我哭我们这迟开而早谢的一代人!”此时,作者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写成此文。
四、读准字音五、辨清字形(包括引入新课,课小结作业布置。
)六、【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进行描写的?作者从三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花色、花形、花香。
同时,作者先写花瀑,次写花穗,再写花朵。
是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描写的。
2.文章从开头“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结尾又“不觉加快了脚步”,你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因为家庭遭受迫害、小弟身患绝症等原因,多年来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
面对生机勃勃的紫藤萝花,作者深受启发和鼓舞,产生了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进而感悟出人生的哲理。
3.这篇课文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思想?试着找出最能表现课文中心的句子。
作者见到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
(大意正确即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七、【再读课文,梳理结构】请根据作者的行文思路,给文章划分结构。
第一部分(1~7):着重描绘盛开的紫藤萝瀑布的形和色,抒发“我”的赏花之情。
第二部分(8、9段):回忆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的不幸遭遇,反衬眼前紫藤萝花的生逢其时,反映出国家和人民(个人)重获生机。
第三部分(10、11段):写“我”由眼前盛而密的紫藤萝瀑布,思考领悟到人生哲理。
八、【感悟精彩句子】1.“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从修辞手法分析该句的表达作用。
句中用帆和船舱作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花盛开的形状,突出了花朵儿的活力、娇美之态,也抒发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2.怎样理解“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美好和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
厄运过后,要面对新的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3.“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包含了怎样的哲理?积小流以成江河。
每个人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分子,只有每个人都奋发有为,社会主义事业才能灿烂辉煌。
【把握文章主旨】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旨。
本文借对一株紫藤萝的描写,写出了作者从迷惘、惆怅、痛苦到领悟、宁静、喜悦的思想变化过程。
抒发了作者对美之本质的深度追求、对生命意义的执着拷问,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历史长河迂回曲折而终将前进的无限感慨。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1.托物言志,含蓄地表达情感。
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既写一树花,又写一穗花、一朵花,主要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因此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是本文写法上的一大特色。
作者通过对紫藤萝花的生动描绘,突出花的勃勃生机,赞美生命的顽强和美好;通过回忆过去家门前“稀落”“伶仃”的紫藤萝花,隐喻家里曾遭受的不幸和灾难,小弟的病症更是“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
正是这样含蓄而有节制地表达情感,才能更理性地领悟生命的本质,感受生命的永恒和美好。
2.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
作者发挥出色的想象力,在本文中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细腻传神地描绘紫藤萝花。
如“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一句将藤萝花比作“瀑布”,形象而贴切地表现出花的繁盛、灿烂;“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和阳光互相挑逗”,以“欢笑”“挑逗”将花瀑拟人化,仿佛一个顽皮、吵闹的孩子,突出了花的情趣。
另外,作者还运用通感、对比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写花瀑“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向人的心底,表现出自己观花赏花时心情趋于宁静平和的细微感受;用“浅紫色”来描绘花香,把嗅觉转化为视觉,使无形的香味化成有形的颜色,巧妙地写出了花香给作者的那种缥缈的感受。
九、作业布置【方法活用,片段作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并灵活运用所学修辞手法,写一个片段作文,抒发某种情怀。
1.积累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贾平凹及其作品。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思路,了解一棵小桃树的成长过程以及作者的情感变化的过程。
2.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培养坚强不屈、勇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理解课文赞美小桃树顽强生命力寄寓的深刻含义,了解作者追求人生美好理想的愿望和信心。
难点.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培养坚强不屈、勇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学案主导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法,检测法。
资料助学法,小组讨论法,归纳法。
辨清字形(包括引入新课,课小结作业布置。
)理解词语伫立:长久地站立。
生灵:生命。
踏青:清明前后到郊外去游玩散步。
孱头:软弱无能的人。
矜持:拘谨,拘束。
垂垂暮老:形容像老人一样没有生气。
通读全文,画出课文中描写小桃树在不同生长阶段中的形态、颜色、动作、神态的重点语句,并说说这些描写表现了小桃树的什么特点?①摹形着色的:纤纤生灵、太小、瘦瘦的、黄黄的、太白、太淡、单薄——表现了它的弱小。
②描写动作、神情的:哆嗦、弯着头、抱紧着身子、努力撑着、挣扎、抖着、摇着、苦涩涩地笑——表现它面对逆境顽强搏斗。
【感悟精彩句子】赏析下列句子。
(1)我说,我的梦是绿色的,将来开了花,我会幸福呢。
这几句表明“我”的理想是美好的,是生机勃勃的,是充满希望的。
(2)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眼睁睁地羽毛剥脱,变得赤裸的了,黑枯的了。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详尽地描述了小桃树被无情的风雨肆意折磨过后的“可怜”相。
【探究写作技巧】文章第8、9两段对于自己为什么交代得那么多?有什么作用?作者写这篇散文是为了托物言志,借小桃树说及自己的一些经历,透露自己所受的遭遇,抒发自己的慨叹、理想和情志。
将小桃树的经历与“我”的经历融为一体,更好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把握文章主旨】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旨。
本文描写了一棵在逆境中诞生并成长的小桃树,虽历经风雨仍顽强生存,赞颂了小桃树顽强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揭示了一个生活的哲理:不屈不挠的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深入研读,探究方法】1.倒叙写法,结构巧妙。
开头先写小桃树第一次开花便经风雨,接着具体写了小桃树怎样从播种到第一次开花过程中如何经历磨难,展示它顽强不屈的性格,是文章的主体,最后写小桃树与风雨搏斗,照应开头,突出中心。
倒叙的结构安排,叙事一波三折,悬念层叠涌现,吊足了读者的阅读胃口。
2.对比衬托,层层渲染。
文章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小桃树和院子里爷爷的盆景的待遇做对比,表现了人们对待小桃树的冷漠;而肆虐的暴风雨和“我”的不忍看、颤抖、内心凄惨的呼喊则衬托了小桃树的纤弱、单薄、苍白;千百次地俯下身、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显示出小桃树无比顽强的生命力。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运用对比的写作方法描述一个人事物前后的变化差别,200字左右。
1.词语积累与运用。
2.了解两位诗人。
3.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
4.背诵两首诗。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诗中直抒胸臆与象征手法的运用,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地面对人生的各种重大选择。
难点体会诗中直抒胸臆与象征手法的运用,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学案主导法,点拨法,检测法。
作业布置。
)发展。
那么是继续留在家乡,还是去英国?是当一名农场主,还是当诗人?他面临着两种选择,“不能同时去涉足”。
况且当时诗人的境遇并不好,但他毅然选择了诗歌。
1912年,他变卖农场去了英国,在伦敦附近住下。
最终他成功了,191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少年的意志》,从此走上了诗歌创作的道路。
当写这首诗时,他已经是一位小有名气的诗人了。
正如诗中所说:“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读准字音辨清字形理解词语忧郁:忧伤,愁闷。
导入2:同学们,人生的道路有千万条,可我们却只能走一条。
那么,面对人生的岔路口,我们将如何做出选择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未选择的路》,或许对你能有所启示。
新课展开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
因为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2.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会到来。
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身处逆境,但只是暂时的,当时过境迁,往事将成为亲切的怀恋。
【品味亮点词语】《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作者用“欺骗”这个词是否恰当?为什么不用“伤害”或其他的词?这样用的效果是怎样的?恰当。
“欺骗”一词原义是指用虚假的言语或行动来掩盖事实的真相,使人上当。
此处作者用了“欺骗”一词其实是一种拟人的写法,把生活中碰到的悲伤与痛苦说成是生活“欺骗”了你,这样写使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更贴切,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
没有把痛苦等说成是“伤害”其实是一种乐观思想的表现。
“伤害”是指在人的心里有了伤痕,难以愈合。
作者此处只是把生活中的不如意,轻描淡写成一种“欺骗”,发现了这种欺骗时勇敢面对,重新振作即可,不要总在伤心的往事中徘徊,而忽略了眼前和未来的美好。
另外,年轻人总是对未来抱着太理想的态度,所以在碰到事情不如想象中美好时往往会有心理落差,觉得生活“欺骗”了他,所以此处的“欺骗”也可理解为个体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一种距离,以及这种距离给人造成的心理落差和情感失落。
【感悟精彩句子】细读课文,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1)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在遭遇困难的时候,我们需要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自己应该怎样做,而不能气馁。
(2)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心里总是存着美好的想象,美好的愿望,表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可从多角度理解。
一方面,它强调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它暗示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每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人生,即使是痛苦的体验。
【把握文章主旨】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