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准解析】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精准解析】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A. 举行全国性反攻,大量歼灭敌人
B. 开展运动战,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C. 发动战略决战,消灭敌人主力
D. 进攻南京,推翻国民政府统治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我军在军事力量上尚未取得绝对优势,在这种情
况下“攻击敌人坚固设防的大城市”的“战略决策”是发动战略决战,消灭敌人主力,因此 C
施,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故 B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机构和人员的精简,故 AB 项排除;
材料反映的是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无法保障政治清明,故 D 项排除。
【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废除了汉代以来州县长官自辟僚佐的制度”“把州郡僚佐的任
命权从地方收归吏部”“县佐必须回避本郡”“三年一任,不得连任”,结合中央集权的含
因是朝鲜东学党起义,根本原因是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需要大量的原材料
和市场,宗藩关系之争不是甲午战争的诱因,故 A 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无法体现日本运用万
国公法挑战朝贡体系,材料中森有礼的言论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借口,故 B 选项错误;甲午中
日战争中的实质是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两种不同文明的对立,故 D 选项错误。
【答案】D
【解析】
-5-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列宁认为俄国可以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发展的基础,
走与西欧国家不同的发展道路,这说明十月革命开辟了落后国家现代化的创新之路,因此 D
选项正确;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并非缺乏相应的条件,A 选项错误;材料并
未说明十月革命将会满足人民意愿,B 选项错误;材料并未强调十月革命的历史必然性,C 选
是人民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一种形式,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
14.1975 年蒋介石去世时,新华社发了一条消息,标题叫《蒋介石死了》;1988 年蒋经国去世
时,《人民日报》刊登《蒋经国昨天病逝》的消息;2003 年宋美龄去世,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
政协主席贾庆林亲自发唁电致哀。大陆对三人的态度表明( )
2020 届黄梅一中高一历史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1.据《左传》记载,郑灵公与大夫分食鼋(甲鱼的一种)羹时,“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
怒,子公染指于鼎,尝之而出。二人有隙,终子公弑其君夷(郑灵公)。这一现象说明
A. 传统礼仪秩序遭到破坏
B. 周王共主地位受到冲击
C. 经济发展使分封制瓦解
D. 诸侯间力量平衡被打破
选项错误。故选 D。
7.下图所示是发表于 1907 年 9 月的漫画《实行立宪》,漫画的构图以唱片机和人耳为主题。
下图是作者风夫的画外之音:“有音无形,有调无人。虽可娱人,究属愚人。其故维何,徒
以虚声。”该漫画表明当时
-3-
A. 光绪帝未采纳立宪主张
B. 民众反对西方娱乐方式
பைடு நூலகம்
C. 预备立宪实为虚张声势
综合两则对答可知 A. 宗藩关系之争是甲午战争的诱因 B. 日本运用万国公法挑战朝贡体系
-2-
C. 清廷运用条约体系维护宗藩关系
D. 中日利益冲突的实质是观念对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侍强违约,万国公法所不许”“高丽诸国,此是外藩……钱粮政事,向
归本国经理”可知,李鸿章运用国际公约维护宗藩关系,故 C 选项正确;甲午战争的直接原
属愚人。其故维何,徒以虚声。”联系清末预备立宪的史实分析解答。
8.1939 年,成吉思汗陵西迁备受国民政府重视,每到一地,都会举行盛大祭祀活动;成吉思
汗陵停于甘肃兴隆山时,蒋介石亲赴兴隆山,举行祭祀;在途经延安之际,毛泽东等在陕甘
宁边区发起祭祀活动。国共两党重视成吉思汗陵西迁意在
A. 塑造成吉思汗抗日先驱的形象
11.列宁在《论俄国革命》中说:“既然建立社会主义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我们为什么不
能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达到这个一定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
上别国人民呢?”列宁此论旨在说明,十月革命
A. 在俄国还缺乏相应的条件
B. 将会满足俄国人民意愿
C. 是俄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D. 开创了新型现代化道路
选项正确;A 选项开始标志是挺进大别山,B 选项开展运动战,均与“攻击敌人坚固设防的大
城市”不符,排除;三大战役后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进攻南京与“同敌人的强大机动兵
团作战”不符,D 选项错误。故选 C。
10.1831 年 11 月,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并发布宣言称:“真正自由的霞光从今天起照耀在我
们城市的上空,任何东西也遮不住它的光彩。"这说明在法国
D. 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既继承了解放区宪法性文件的文本”“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这一过
渡进程中的根本大法”可知,材料指的是新中国的《共同纲领》,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施
政纲领,A 选项正确;确立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的是 1954 年宪法,B 选项错
收归吏部,并规定县佐必须回避本郡,任期三年,不得连任。这些举措的突出作用是
A. 精简机构,提高行政效率
B. 减少冗员,节约行政支出
C. 遏制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D. 整顿吏治,保障政治清明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废除了汉代以来州县长官自辟僚佐的制度”“把州郡僚佐的任命权从地方收
归吏部”“县佐必须回避本郡”“三年一任,不得连任”,可知是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
选项错误;该举措的意图是团结蒙古等各民族共同抗日,并非激发国人抗战必胜信念,D 选项
错误。故选 B。
9.叶剑英曾写道:“为继续大量地歼灭敌人,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人民解放军就必
须攻击敌人坚固设防的大城市,必须同敌人的强大机动兵团作战……已经成为我军当时战略
决策上的重大问题。”此后我军的“战略决策”是
项错误。故选 D。
12.法学家在评价某部法律文献时指出:“(它)既传承了解放区宪法性文件的文本、内容与
精神,又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这一过渡进程中的根本大法,开启了新中国人民民主宪
政的基础。”这部文献
A. 成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施政纲领
B. 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C. 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B. 凝聚中华民族力量以共赴国难
C. 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 激发国人抗击日寇的必胜信念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时成吉思汗陵的安全受到日寇威胁,国共两党重视成吉思汗
陵西迁,其意在发扬民族团结御侮的伟大精神,凝聚中华民族力量以共赴国难,因此 B 选项
正确;成吉思汗并非抗日先驱,A 选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于 1937 年 9 月,C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大夫僭越礼制染指于鼎、弑君等现象说明传统礼仪秩序遭到破
坏,因此 A 选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对周王共主地位的冲击,B 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经济
发展的内容,C 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诸侯间力量的对比,D 选项错误。故选 A。
2.隋文帝废除了汉代以来州郡长官可以自行辟署置僚佐的制度,把州郡僚佐的任命权从地方
6.有学者认为,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
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的口
号。据此可知,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
A. 推动了中国外交近代化进程
B. 表明国人开始自觉参与爱国运动
C. 是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D. 说明中国民族主义发展到新阶段
义和措施分析解答。
3.伯利克里掌管公民大会多年,无论遇到什么事,他总能够向大会提出妥善的建议,使大会
作出明智决定。对此亚里士多德曾说:“表面上推行的是民主制,实际上却是一个人在指挥
一切。”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A. 伯利克里破坏了雅典民主制精神
-1-
B. 民主制并不排斥政治精英的作用 C. 亚里士多德的评价不符合实际 D. 雅典的城邦民主已经走向衰落 【答案】B 【解析】 【详解】题干反映了政治精英在民主运行中的作用,亚里士多德的评价也证实了政治精英在 雅典民主政治中的巨大影响作用,B 项正确;题干反映了伯利克里通过建议等方式影响公民大 会的决议,并没有破坏民主程序和精神,A 项错误;材料内容“使大会作出明智决定”可知, 体现了政治精英在雅典民主政治中的作用,故 C 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伯利克里时期 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黄金时期,故 D 项“雅典的城邦民主已经走向衰落”的说法不符合史实, 排除。 4.1689 年 3 月,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拨款法案,授予国王每年 120 万英镑的税款,其中 60 万用 于宫廷和非军事性开支,其余用于海陆军开支。到安妮女王时期(1702〜1714 年在位),财政 部每年都要制定财政预算,财政预算提交议会讨论成为惯例。这说明 A. 国王与议会斗争激烈 B. 国王不用定期召开议会 C. 议会与国王共享权力 D. 议会主权地位逐步强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议会掌握了财政大权后,经常利用国王面临的财 政困难,不断提出限制王权的要求,从而逐步强化自身的主权地位,故答案选 D。材料主旨不 是反映国王和议会之间斗争激烈,故排除 A 项;国王不用定期召开预算的说法无从体现,故 排除 B 项;议会居于权力中心地位,与国王共享的说法有误,故排除 C 项。 5.1876 年,中日就中朝关系展开论争,森有礼与李鸿章对答记录节选如下:
识已经觉醒,故 D 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注重经济诉求”,排除 A;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工
人阶级联合”,排除 B;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社会主义成为起义的指导思想”,排除 C。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