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政治学概论 期末复习资料

国际政治学概论 期末复习资料

一、填空(省略)二、名词解释题1、国际政治学:国际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2、国际行为主体:国际行为主体是指能够独立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影响和作用的一系列实体。

3、国际社会:指各个人类政治共同体或国家及其成员间相互交往关系的总和,或指因共同的物质条件而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世界共同体。

4、国际政治格局:指国际舞台上的主要政治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

5、国家实力:也称为综合国力,是指一国所具备和拥有的各种力量的总和。

实际上就是一国所拥有的全部实力。

6、无政府状态:一是指没有政府或缺乏控制;二是指由于不存在政府而导致的没有法律和政治秩序的混乱和无序;三是指由于不存在政府而人人享有完全自由的乌托邦社会;四是指单纯的缺乏秩序(与政治和政府无关)。

因此根据常识,人们常常认为无政府就意味着混乱(chaos)和无序(disorder)或者(是缺乏健全的、真正有约束力的国际规范和法律体系,不存在一个凌驾于主权国家之上的世界政府或国际机构来协调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即使有某种国际机构,也缺乏强制性的力量和措施来保障国际规范和法律执行的国际社会。

)7、蝴蝶效应:用混沌学的语言说就是,一个混沌系统将一个很小的微观扰动放大为宏观行为的能力。

8、集体安全:以集体的方式威慑或制止侵略,从而保障国家安全的设想与原则。

9、国际冲突:国际冲突是指国际行为主体之间为实现各自的利益和目标而进行的反抗行或敌对性的相互作用,是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由于所追求的利益和目标的不同而处于自觉地对立之中的相互行为和相互活动。

10、国际法:又称国际公法,即国际社会之法,是国际社会中用以调整国家间相互关系、规定国家的权利和义务的原则和制度的总称。

11、国际政治的全球化: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世界各国的相互依存关系不断加深,整个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在国际政治的一系列重要领域出现全球性的问题。

12、国际体系:也称世界体系,包括世界经济体系和世界政治体系,是国际范围内由各行为主体(主要指国家)之间的相互政治经济联系与作用所形成的有机整体。

13、国际政治的动力:指推动国际社会发展和国际政治演变的作用力,其内涵既包括国际政治的一般动力,又涉及国际政治中的权利、实力和利益关系。

14、科技革命:指科学技术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发生的根本性的质的突破和飞跃。

15、全球性问题:是全人类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所共同面临的世界性问题,16、世界主题:实质上就是全球性问题,是指世界范围内的基本矛盾和根本问题,是国际社会面临的主要任务和主要课题。

三、简答题1、试析国际体系形成的标志答:国际体系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国际分工的完成,世界市场的出现以及殖民体系的建立。

①国际分工始于地理大发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完成,它是世界经济全部发展过程的基础,它与殖民扩张相配合,在经济上和政治上把世界各国联结成一个无法分割的国际体系。

②世界市场包括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并以世界货币为前提,是世界范围内的交换场所。

世界市场使货币发展为世界性的,并形成了世界货币体系。

世界货币的出现,不仅促进了世界经济联系的扩大与发展,而且广泛服务于资本输出和瓜分殖民地的战争。

③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是帝国主义统治、控制和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总体,既是帝国主义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也是国际体系形成时期的生命线。

2、试述科学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与传统主义的方法的主要区别答:主要区别在于:①强调国际政治学理论的抽象化、系统化、一般化,即国际政治学理论的“纯理论化”和“价值中立”,主张以“理论取向”代替“政策取向”。

②注重将现代科学领域的新成果、新方法引入国际政治学研究,例如系统论、控制论、博弈论、数理统计和模拟分析等。

③强调国际政治的分层研究,即打破“国家中心论”的束缚,注重研究各种非国家、超国家、跨国家的行为主体,甚至是个人。

④强调国际政治理论的量化研究和计算机模拟,认为只有能够量化的,才能是科学的,只有首先“定量”,才能正确的“定性”。

3、试列举摩根索“现实主义六原则”答:①政治是受根植于人性的客观法则所支配的;②以权力限定利益是普遍适用的,利益直接支配着人的行动,而权力是利益得以实现的保证,一个国家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自己的国家利益,取决于自身在国际政治中的权力地位;③政策的好坏不在于它是否合乎道德,而在于它是否能够转化为成功的政治行动;④道德和政治行为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相互对立,普遍的道德准则并不能以其抽象的公式运用于国家行为,政治家也没有权利因不符合道德义务而放弃能够成功的政治行动;⑤普遍的道义法则与特定的国家道义不能混为一谈,后者是与权力和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⑥政治现实主义同其他学说的区别,就在于它强调政治领域的独立性,强调权力政治的作用4、沃尔兹对以摩根索为代表的传统现实主义理论做了哪些修正?答:沃尔兹对以摩根索为代表的传统现实主义理论作了三个重大修正:①摩根索把国际政治的第一推动归为人性,即“政治法则的根源是人性”。

沃尔兹认为,按照科学哲学的要求,人性是难以验证的东西。

他认为,国际冲突的根本原因不是人性,而是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②摩根索认为“理性”的政治家就是孜孜不倦地致力于积累越来越多的权力,权力被视为目的本身,而沃尔兹把权力看做一种有可能使用的手段,他认为,在重要关头,国家所最终关心的并不是权力,而是安全;③传统现实主义将因果关系看做单向的,即主要从处于相互作用的个人或国家那里寻找原因,沃尔兹承认,某些国际后果的原因在于相互作用的单位层次上,但是还有某些原因存在于结构层次上,存在于单位层次上的原因与存在结构层次上的原因是相互作用的,如果人们在方法上既注重单位层次,又注意结构层次,就能够全面把握国际体系内的变化与延续5、建构主义的核心命题有哪些?答:建构主义的核心命题有:①国际体系的结构包括物质结构和社会结构两个方面。

物质结构是行为体的实力分配及其相对位置;社会结构则是指行为体占支配地位的信仰、规范、观念和认识等文化因素。

国际体系的物质结构只有在观念结构的框架中才能具有意义。

②认同是利益的基础,认同构成利益和行为。

决定和改变国家行为、认同和利益的不是体系的物质结构,而是在国际政治互动过程中不断产生的社会结构,他们影响着行为体的认同和利益,导致相互关系的合作或冲突。

③国际政治行为体和结构之间存在着相互构成关系,社会结构不仅确定单个行为体的含义及认同,而且确定这些单个行为体所从事的经济、政治及文化活动的模式,同时,社会结构又是行为体实践的结果6、试述自然环境的构成要素答:自然环境的构成要素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地理因素,其中包含:a地理位置,即某个国家或某种政治力量在地球上所处的位置特征。

b 国土面积,包括国土面积的大小以及表现为方圆、狭长、紧凑和分割等不同的国土面积的形状。

c 地形地貌,即某个国家地表形态的总体状况。

d 自然气候,由温度和湿度两大因素构成。

②人口状况,人口状况既是指世界人口的总体状况以及人口在世界各国及地区的分布情况,又包括某一国家的人口状况。

就某一国家而言,人口状况包括人口的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内容。

③自然资源,一般是指天然存在的自然物,不包括人类加工制造的原材料,如土地资源、矿藏资源、海洋资源、生物资源、水利资源等。

7、经济全球化和相互依存的深入发展给当代国际政治的深入发展带来的新问题有哪些?带来的新问题有: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和相互依存对国家主权形成了严峻的挑战,由于相互依存的日趋深入,一个国家在制定政治、经济发展战略时必须遵循国家政治、经济体系中的一系列规制,兼顾其他国家的利益,甚至让渡一定的主权;另一方面,某些发达国家利用经济全球化和相互依存的潮流,凭借自己在经济、政治、科技领域的优势,在国际规制制定、知识产权维护、互联网信息文化交流传播等方面推行“经济霸权主义”和“信息霸权主义”8、国际政治力量与一般的国际行为主体的不同体现在哪里?为什么?国际政治力量与一般的国际行为主体的主要不同在于行为能力或对国际政治的影响力。

一个政治经济实体,只要它在国际事务中具有独立的行为能力,就可以成为国际行为主体,就可以成为一般国际政治系统的构成要素,而一个国际行为主体,只有当它的行为能力达到一定的长度,即对国际政治的发展、对其他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重大影响时,它才能成为一种国际政治力量,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构成要素。

9、主权让渡的原则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主权让渡具备三个基本属性,即:自愿性、平等性和共享性。

自愿是让渡的前提和基础,所有让渡均源自主权国家根据自己的利益的判断进行的取舍,主权国家同时还保留在必要时收回权力;平淡是让渡的程度和方式,也是主权平等原则的体现,共享则是让渡的归属和结果,让渡不是主权的丧失,而是在共同体内共享更大的主权。

10、作为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和平“与“发展”的相互关系是什么?和平与发展不是彼此孤立的。

和平与繁荣,动乱与贫穷,从来就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既相互关联、相互渗透,互为因果。

一方面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基本前提,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只有在和平安宁的环境中,才能进行经济建设并获得发展,另一个方面,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是维护和平的有力保障,世界经济的发展使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加深了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并促成了国际政治的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形成了制约战争的有利环境。

因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取决于世界经济的繁荣和进一步发展,发展问题是两大主题中的核心问题,11、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认为当代世界的相互依存为“复合相互依存”。

试述其特征。

“复合相互依存”的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多渠道的国际联系;二是对外事务的议事日程日益庞大和多样化;三是军事力量在复合相互依存占优势的某些领域的作用逐渐下降,经济力量的作用日益上升。

12、宗教影响国际政治的具体途径有哪些?第一、宗教本身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形式,同样具有动员和团结本国人民的作用。

第二、宗教和教派争端乃至战争是造成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内乱与经济落后的重要根源。

第三、宗教矛盾和冲突是导致国家间冲突和战争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四、宗教与国际恐怖主义相结合13、肯尼恩·沃尔兹关于国际冲突起源的基本概念是什么?肯尼恩·沃尔兹对关于冲突起源的三种基本概念进行了区分:第一种概念是“任性与国际冲突”,根据这种基本概念,战争源于人类的本性和行为;第二种概念是“国家与国际冲突”即从国家的内部结构中去寻找冲突的起源;第三种概念是“国际体系与国际冲突”即国际无政府状态是导致国际冲突的原因。

任何国际冲突根源的理论解释都是在这三种基本概念中的某一种或几种的基本展开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