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二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二

第七章国家机构1、国家机构是国家机关体系的总和,包括全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

在现实上,它是实现国家权力,执行国家职能,进行日常活动的组织体系。

2、国家机构的组成:1)国家元首;2)立法机关3)行政机关4)司法机关。

3、国家机构的主要特点:1)阶级性2)社会性3)整体性和系统性4)强制性。

4、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三权分立与制衡的基本原则的基本含义是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种权力,它们分别由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掌握,各自独立行使,形成鼎立之势,而又相互制约和平衡。

5、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机关立法机关的议会最早产生于英国。

两院制即议会由两院组成,一般称为参议院、众议院,通称为上议院、下议院。

一般下议院权力高于上议院。

议会的主要职权职能:1)立法权2)财政权3)监督权一是决定和监督政府的组成。

总统提名的政府高级官员,必须经过参议院同意后才能任命。

在议会制国家,由议会选举产生政府首脑(总理或首相),由政府首脑再组织政府。

二是在议会制国家,议会拥有倒阁权,即通过对政府不信任案使政府集体辞职。

三是行使弹劾权,即议会对政府高级官员个人的犯罪或严重失职行为进行控告和制裁,追究法律责任,罢免其职务或判罪。

四是行使质询权,即议会对政府的政策和政府成员所管理的事务提出口头或书面询问,要求有关者做出解释和答复。

6、委托立法权:议会制定的法律,只规定有关事务的一般规范,通常由议会授权政府补充必要的实施细则,政府有权制定相应的规章、规则、条例,这些一般与法律具有同等或相关效力。

这种行政立法权称为委托立法权。

7、违宪审查是司法机关审查和裁决国家机关的行为是否违反宪法,审查对象包括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法令,政府根据法律颁布的行政法规、发布的行政命令以及采取的行政措施。

8、资本主义国家行使违宪审查权的机构有两种类型,一为由普通法院行使违宪审查权(美、日、加、澳),一为由专门的宪法法院行使违宪审查权(德、法、意)。

事前审查(法国),事后审查(美国)。

9、资本主义国家司法原则:司法独立原则、无罪推定原则、不告不理原则,辩护制度和法官保障制度。

10、司法独立是指法院和法官只服从法律,独立行使司法权,有三个方面:一是司法权由法院和法官独立行使,二是一个法院的审判活动不受另一个法院的干涉,三是法官在审理过程中坚持独立。

11、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12、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国家机构中的体现:1)保证人民当家做主,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由人民代表大会行使。

2)保证国家机关之间的合理分工,协调运作,依法进行权力制约。

3)保证立法和决策民主化和执行的集中化与分工责任制。

4)保证合理划分中央国家机构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和管理权限,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

13、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职权1)立法权即制定、修改、废止和补充法律的职权。

2)决定权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就国家重大问题和事项作出决定的权力。

3)任免权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组织其他国家机关的权力,具体指人事任免权。

4)监督权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监督其他国家机关的权力。

14、国务院的主要职权1)行政立法权;2)议案权;3)行政管理权4)行政区划管理权5)领导和管理经济和城乡建设权6)社会管理权7)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15、我国的司法机关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刑事案件和行政诉讼案件。

人民法院实行四级两审终审制,设有基层、中级、高级、最高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行使法律监督权,提起公诉,对法院的错误判决和裁定,依法提出抗诉。

16、我国司法机关的活动和工作遵循和执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和如下原则:1)法院和检察院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2)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3)司法独立4)法律面前人人平等;5)保障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原则;6)公开审判原则;7)民主集中制原则。

第八章国家政权与民族问题1、民族是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联结起来的人们的稳定的社会共同体。

2、民族问题的根源第一,民族差异的存在是产生民族问题的基本前提。

第二,剥削制度是产生民族压迫的根源。

第三,各民族事实上的不平等是社会主义时期产生民族问题的根源。

3、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关系联系:第一,民族是由不同的阶级组成的。

第二,民族压迫的实质是阶级压迫,它是压迫民族的统治阶级对被压迫民族的压迫。

区别:第一,民族与阶级的含义不同。

阶级是以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作用和取得报酬的方式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社会集团;民族则是以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的经济生活和共同的心理素质四项特征来区别而形成的稳定的共同体。

第二,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范围不同。

民族问题涉及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民族内部问题不属于民族问题。

民族问题比阶级问题更为广泛和复杂。

第三,当一个民族为了民族独立和平等,反抗外来侵略时,这时的主要矛盾就会由阶级矛盾转化为民族矛盾,从而使阶级矛盾从属于民族斗争。

第四,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消失也不相同。

首先是阶级消灭,国家消亡,最后才是民族的消亡,即民族的融合。

4、民族问题与革命政权的关系(为什么说民族问题是社会政治总问题的一部分)第一,从民族问题对革命和政权问题的依赖性来看,解决民族问题不能离开当时的政治总问题。

第二,从民族问题对革命和政权的影响来看,一个社会,民族问题解决得好坏,是直接影响到革命是否成功、政权能否稳定的大问题。

5、民族问题在当代国际政治生活中的作用首先,民族冲突导致地区政治局势不稳,引起社会动荡,严重影响该地区有关各民族人民的社会生活。

其次,民族冲突又使国际政治问题的解决形式出现了重大变化。

再次,民族冲突又对国际关系格局以及相关国家的政治和外交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最后,霸权主义以及大国的干预和操纵仍然影响着地区民族冲突并使民族冲突问题进一步复杂化。

6、民族运动指被压迫民族反对压迫民族、争取民族平等或民族解放的斗争。

7、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是指资产阶级的民族观点和解决民族问题的纲领与原则,是资产阶级最基本的民族政策。

第一,民族优劣的观点。

第二,民族至上的原则。

第三,民族投降的原则。

8、民族政策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解决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

9、大国沙文主义指大国在对待小国的关系问题上表现出的一种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反动资产阶级民族主义。

10、资产阶级实行民族压迫政策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实行民族歧视,制造民族纠纷、民族隔阂和民族仇恨。

(2)强制推行民族同化,用暴力消灭落后民族和种族的政策。

(3)分化少数民族,收买少数民族上层,实行民族怀柔政策。

(4)制造民族分裂。

(5)借“民族自决”的口号煽动民族分裂,煽动少数民族脱离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

11、社会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任务和途径任务是消灭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帮助落后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赶上先进民族,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与共同繁荣。

途径是社会主义内容的民族化包括民族政权机关的民族化,经济发展的民族化,语言发展的民族化等等。

12、民族平等作为社会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其主要内容包括:(1)民族平等指的是一切民族的平等,是全世界所有民族的平等。

(2)一切民族在享有权利方面的平等。

(3)民族平等是事实上的平等。

13、社会主义国家仍然存在民族矛盾的原因1)民族差异的存在(主要原因);2)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3)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残留;4)国内外阶级斗争会反映在民族关系上。

14、民族自决权指每个民族在自主的基础上安排自己生活的权利。

15、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不可分割的领土之内,在最高国家机关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民族自治地方,组成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利。

16、我国民族区域自治遵循的原则1)民族区域自治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范围内的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的区域自治;2)民族区域自治是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的;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必须保证自治机关充分行使自治权。

17、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第一,中华民族要获得解放,就要对外摆脱帝国主义的压迫,实现民族独立;对内实现各民族自由联合,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

第二,我国各族人民自觉团结在党的周围结成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了统一的武装力量。

第三,各族人民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彻底摆脱受压迫、受剥削的地位,保证各民族在经济和文化上的繁荣发展。

第四,在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之间形成互相依存、互相帮助、不可分离的关系。

第五,为了防止和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维护我国的独立与安全,需要各民族人民紧密团结,密切合作。

第九章政党和政党制度1、政党是阶级组织,它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所组成,有共同的政治主张,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夺取和巩固政权而组成政治组织。

2、政党的特征:1)政党是特殊的政治历史现象。

2)政党由阶级、阶层、集团中的一部分人所组成。

3)政党是有组织、有纪律的组织。

4)政党有自己的政治纲领(区别其他社会团体重要标志)。

5)政党与国家政权密不可分。

3、执政党是在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或者在总统选举中获胜的政党。

在野党指在多党制条件下所有不执政的政党。

反对党指在两党制条件下与执政党相对峙的最大的在野党,它往往有一套类似政府组织的班子。

4、政党的功能1)争取群众和教育群众。

2)集中阶级意志。

3)行使国家权力。

政党掌握政权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操纵议会,通过选举取得议会多数席位,二是以本党的党员充任官吏,组织政府。

5、资产阶级政党最初产生于英国,结社自由作为公民基本的政治权利被写入宪法,是近代政党产生的前提条件。

6、资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特征第一,标榜“超阶级性”。

第二,围绕议会和选举开展活动。

第三,组织特征上的两极分化。

第四,党内派系斗争合法化。

第五,资产阶级政党的“合法反对”和“公平竞争”原则。

7、资产阶级政党在西方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1)政党政治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标志。

2)政党制度在资产阶级民主中的协调作用。

3)政党政治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调整机制。

8、两党制指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中,由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者赢得总统选举的胜利而轮流执政的政党制度。

9、两党制的特点1)国内存在势均力敌长期占据本国政坛的两大政党;2)两党处于竞争和对立状态;3)两党制以多数代表制为基础。

第一种模式:以英国为代表的议会内阁制下的两党制。

第一,两党的活动围绕议会选举展开。

两个大党靠竞争争夺下议院席位,由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织内阁,其成员也都是议会议员。

第二,两党采取集中制。

为保证政党的议案能在下院通过,所有该党议员必须按本党的决定进行投票。

第二种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总统制下的两党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