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管理本质特征:以人为本:管理重心是主体人及其首创精神以德为先:以德治企,以德治国。
侧重伦理规范行为人为为人:修身养性规范自己的行为,再图为他人谋福祉东方管理理论体系:治身论、治家论、治商论、治国论、治和论——修身、齐家、治商、治国、平天下。
第一章:东方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东方管理学 (OM)是研究古今中外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及其运行规律的现代科学,它是一门融合东西方管理思想精华的新学科。
OM研究范围:黄河、长江、恒河、印度河以及尼罗河流域的一切人类管理活动的精华。
东方管理汲取中国管理文化中道、儒、法、释、兵、墨以及回教和西方管理、华商管理等派别主干思想,开创性地提出:“三学”:中国管理学、西方管理学和华商管理学;“三为”: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四治”:治国、治商、治家和治身;“五行”:人道、人心、人缘、人谋、人才;“三和”:和贵、和合、和谐。
东方管理学的理论价值:(一)包容性:中华传统管理文化能够包容和吸收其他管理文化中优秀先进的成分。
(二)人本性:东方管理则强调人是管理的根本,是主体,追求的是人的全面自由地发展。
(三)系统性:整体观念是东方管理系统论的核心。
天地、万物、人类社会、意识形态便是一个完整的、多层次的复杂系统(四)创新性东方管理强调融合,及会泽百家。
而每一次的融合,不仅丰富了东方管理的理论体系,而且还提供了新的更有效的方法来整合组织资源。
(五)柔和性:东方管理讲究“仁治”,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自觉的行动。
(六)服务性:管理者加强自身素质的修养。
自身修养提高了才能更好地“为人”,即服务。
以亲、地、文、商、神等五缘为基础、家族式经营、网络化经营为特征的经营模式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东方管理将管理的要素概括为:“道、变、人、威、实、和、器、法、信、筹、谋、术、效、勤、圆等十五个方面。
道,治国之道。
“治大国如烹小鲜”般易如反掌,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变,随机应变。
老子曰:“天不变,道亦不变。
”人,以人为本。
而非“以物为本”,“以资为本”等等。
威,运用权威。
不以官职压人,而重身先士卒、率先垂范。
实,实事求是。
孔子认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和,以和为贵。
古训:“和气生财”、“人无笑脸莫开店”。
器,重器利器。
孔子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机器兴邦说”等思想。
法,依法治国。
避免“人治”中的种种随意性和独断性。
信,取信于民。
“正人先正己”。
筹,运筹帷幄。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谋,预谋决策。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术,巧妙运术。
讲求方式方法。
鲲堵禹疏。
效,高效廉洁。
孔子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勤,勤俭致富。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圆,圆满合理。
管理的最佳境界。
第三章东方管理学的理论基础第一节中国管理一、《易经》的阴阳学说宇宙的一切,都是由相互对立的阴、阳所组成。
又有阴阳、封有阴阳,这些都是对客观世界中阴阳的描写和反映。
❖(一)阴阳平衡的人本管理思想❖阳、阴在《易经》中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范畴。
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山为阳、水为阴。
在动物中雄为阳、雌为阴。
天道有阴阳,地道有刚柔,人道有仁义,在人类社会中,君为阳、臣为阴。
君子为阳、小人为阴❖(二)“人本”管理思想的经典一比卦❖比卦,卦象之一,是《易经》六十四卦之第8卦,为上上卦。
诚信团结❖《易经》比卦所展示的亲密关系,不能将它狭隘地去理解,认为这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我们将比卦中的人本观点应用到企业管理上,就是强调员工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要形成真诚的关系。
而西方认识到“社会人”的客观性之后,在管理上通过采用各种方式融洽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关系,满足员工的需求欲望,从而极大地刺激了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二、道家的无为学说❖“无为而治”,“不争而争”,“治大国若烹小鲜”。
❖应当清静无为,顺事物自然本性而不用私意,天下方才真正可以治理好。
❖道就是矛盾的统一,道的管理就是运用规律来正确认识和解决矛盾。
道家的处世智慧就体现在对人世间一系列利害转化关系的洞察,在这种转化中去取得最大的效率和利益。
三、儒家的仁爱学说❖“仁”字是人字旁加个二字,两个人相处之道即为“仁”。
“仁”是人们相处、相知、相爱之道。
❖“爱”为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要以个人的爱为出发点,最终形成人类的爱。
❖提倡“爱民”、“养民”、“惠民”、“裕民”。
人是最根本的,在人的管理上,必须施以“仁”、“爱”。
❖四、佛家的慈善学说❖佛教对善的内涵规定是“顺益”。
也就是指符合佛教义理,符合宇宙真实、符合人的本性,有益于世,利乐众生,就是善。
❖佛教提倡集体主义突出人的社会价值。
日本道元禅师这样解释:“韧使自己同于他,后则使同于自己”。
但是,将自己融人社会,并不等于随着与社会的融合而失掉了自己,而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才有能力度化众生。
一个道德素质低的人不可能通过自己的影响促进他人达到自己所不能达到的高度。
如果我们能够将个人融于大众,我们的家庭生活、社会人际关系就会非常和谐,大家就会运用共同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去推动社会的发展。
五、兵家的用人学说❖兵圣孙武就十分强调将帅的地位和作用,“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一)以人为本的选材标准《孙子兵法·计篇》提出了选才的五条标准:“将者,智、信、仁、勇、严也,”❖(二)以人为本的用人策略❖兵家在用人的过程中,非常重视“适”、“恩”、“威”、“恕”、“严”等几个方面的相机抉择。
(三)人力资源的柔性化管理❖“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
”意思是说:激流飞下,能够冲走石头,是因为迅猛的水势所造成的,并且提出:“故善战者,求之于势。
”因此,如何动态的提升自己的竞争平台,取得更大的竞争势能,就成为企业谋求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任务。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的柔性化管理,正是顺应了“择人任势”的需要,成为未来管理理论发展的方向,是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对象特征变化的必然选择。
六、法家的崇法学说❖(一)“祟法”是法家管理思想的核心,韩非为法家集大成者,“法”、“势”、“术”是韩非子著作中三个极重要的概念,正是它们的有机结合构建了韩非子的管理思想,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理论基础。
❖韩非子径取“人性自私论”作为他的理论根据。
他认为,“民之故计,皆就安利而辟危穷”。
“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
”人天性自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全以功利为本,并无温情可言。
❖ (二)重势❖强调“法”的同时,韩非还赋予“势”以重要地位:“势者,胜众之资也。
”即把“势”看成统治者相对于被统治者所拥有的优势或特权。
❖(三)尚术❖韩非进一步提出“术”的概念:“入主之大物,非法则术也。
······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对一无,皆帝王之具也。
”拥有了“势”的统治者,还要将“法”与“术”很好地结合起来。
第二节西方管理一、古典管理理论(一)科学管理理论古典管理理论的杰出代表人物就是美国管理学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F.见Taylor)。
19世纪未、20世纪初,他在美国米德维尔钢铁厂工作期间,针对当时管理落后、劳动生产率低的问题,经过大量试验,提出了一整套的科学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
其中土要包括:定额管理制、差别计件工资制、工人培训制、职能工长制以及操作标准化、工具标难化等。
1911年,泰罗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写成并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
(二)管理程序理论古典管理理论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是法国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H.Fayol)。
法约尔在《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1916)一书中:(1)区分了经营和管理的概念;系统地提出并阐明了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项职能;(2)法约尔还根据自己长期担任矿业公司总经理的工作经验,从一般角度提出了管理的十四条原则,从一般管理原理角度对管理理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三)行政组织理论古典管理理论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由德国管理学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提出的行政组织理论。
马克斯·韦伯最主要的代表作是1947年出版的《社会与经济组织的理论》。
韦伯与泰罗、法约尔等人是同时代人,所不同的是,他不是从企业管理角度而是从行政管理角度对管理理论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韦伯所提出的行政组织理论开辟了管理理论研究的新领域,为后来的行政管理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为此他被西方誉为“组织理论之父”。
(四)其他在泰罗、法约尔、韦伯等人从不同方面创立了古典管理理论之后,西方许多学者对古典管理理论进行了深人地研究和广泛传播,其中英国管理学者林德尔·厄威克(Lydall Urwick)和美国管理学者卢瑟·吉利特(Luther Gulick)在对古典管理理论进行综合和系统化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行为科学理论(一)行为科学理论的要点人际关系理论,主要是指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乔治·埃尔顿·梅奥等人从1924年到1932年通过著名的霍桑试验所提出的理论。
其要点是:(1)人是社会人,因此不能单纯从技术物质条件考虑问题,还必须从心理方面来鼓励工人提高劳动生产率。
❖(2)企业中不但存在着正式组织,而旦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因此,在企业管理中,不但要发挥正式组织的作用,而且要注意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3)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
职工的满足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职工的社会地位决定的,相对金钱和物质刺激来说,它在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中起第一位的作用。
❖(二)行为科学理论的贡献❖行为科学理论的贡献包括对人际关系理论的贡献、对个体行为理论的贡献、对团体行为理论的贡献和对组织行为理论的贡献四大方面❖(三)行为科学理论的局限性❖行为科学理论在研究对象方面的局限性是仅关注对人与组织管理的研究工作管理的研究与对生产及营运过程管理的研究。
行为科学理论在对人的假设方面的局限性在于,强调了“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的概念,却忽略了“经济人”这一假设的合理部分。
❖行为科学理论在研究方法方面的局限性在于,虽然运用了心理实验方法,但尚未能运用信息论、控制论与系统论等原理及方法。
研究成果也局限在如何对人与组织的管理上。
三、现代管理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管理理论发展到现代阶段。
之所以称为现代有时间的涵义,还因为有以下特征:(1)在这一时期的管理理论研究中,充分运用了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使管理思想、管理观念进一步现代化;(2)电子计算机、现代通信设备等高科技成果广泛运用于管理中,使管理方法、管理手段进一步现代化;(3)管理理论向综合和软化发展,使管理决策和管理组织进一步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