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五势落地梅花桩成拳与技击浅谈
魏巍
【注:应北京昆仑元天武学文化有限公司之邀,在2011年第一届梅花桩拳高峰论坛会上,把五势梅花桩成拳和与会诸位师大爷、老师及师兄弟们一起探讨一下,如有不对之处,还请诸位批评指正。
】
【魏巍,1958年生,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武术专业毕业,原中国人民警官大学武术教官,师从韩建中先生,梅花桩第十八代传人。
魏巍自幼跟从韩其昌先生习得戳脚、形意、八卦掌、太极拳、梅花桩等传统武术及器械二十年,后亦曾参与拳击、散打等运动。
现任昆仑俱乐部武学总教官,梅花桩五势养生功总教练。
】
我本人最早是在1969年的春天,在北京月坛小公园看见韩其昌师爷在那里教拳。
由于我自幼受祖父的影响,非常热爱中国传统武术,于是我就在一旁边看边比划。
韩其昌师爷看到后就主动走过来问我道:“你喜欢练武呀?”我说:“老爷爷,我非常喜欢练”。
韩其昌师爷就说道:“那你就跟着练吧”。
此后过了一段时间,韩其昌师爷看我练的还行,就把我带到家中去练。
我看到在韩其昌师爷家小院的墙上写着一行大字:“一进二退三法四门五势六合七疾八方九成十拧”。
我那时候只知道练拳,不太能理解这行字的含义。
后来,随着练拳的逐渐深入,慢慢的韩其昌师爷就开始讲这十个名称的由来。
这也就是我们梅花桩练功的十步法。
韩其昌师爷第一句话就讲:“不知进退空学艺,不知起卧空灵利。
”所以,进退是我们开始学拳时就涉及到的,逐渐一步一步往下深入,一步一步往下去练,练到第九个字的时候就是今天要谈的梅花桩成拳。
我所学的成拳和师大爷他们所练的成拳,都是我的师爷韩其昌先生根据老前辈的一些内容归纳、整理、编排出来的一个基本的练法。
成拳是五势落地梅花桩的一种独特的技击练习形式,它具有中国传统武术的技击风格和代表性。
它包括:步法、身法、手法、智慧、攻、防、斗、引等等的综合技击技术。
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成拳十大手”。
当然,成拳不只是这十手,在此暂不赘述。
何为成拳?韩其昌师爷给的定义是:“成拳是梅花桩习练者达到一定水平以后的对练的一种形式”。
成拳不是谁上来就能练,需要有一定的基本功,最基本的要求,是能经得住摔、扛得住打,才能有条件练习成拳。
我们所讲的经摔抗打,不是傻摔愣打,它是在有一定的功夫以后,能够在摔打的过程当中可以进行自我保护的一种手段。
在这个基础上,才可以进入成拳的练习。
成拳十大手,这些老先生们年轻的时候都曾经练习过,我本人有幸在韩其昌师爷晚年的二十年时间里,跟随韩师爷学习五势落地梅花桩成拳十大手。
韩其昌师爷亲自教我们,我从中得到了很大的益处。
首先,1980年我和安家臣率先把梅花桩的成拳对练推向了全国的武术比赛,每人拿了一块金牌。
随后,我们又跟随中国第三次武术代表团访问日本,到日本去了一个多月,我们所学习的梅花桩得到了日本武道界的广泛赞誉。
韩其昌师爷在梅花桩成拳的整个编排过程和顺序方面,动了很多的脑子,花
1 / 4
费了很大的心血,研究出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再由繁到简这样一个过程。
梅拳成拳这十大手仅仅是一个代表,练拳者随着自身功夫的增长以及知识的增长,将可以学习到成拳的诸多变换方法,用于实战。
梅花桩成拳同时也是承上启下重要的一环。
因为我们在前八个步骤把梅花桩的整体的套路和我们练功的方法全都掌握了以后,怎么样过度到拧拳,这就是成拳。
只有把成拳练好、成拳练精了,自然而然就过度到拧拳阶段。
如果没有成拳这一个重要的环节,拧拳的乐趣、技巧是无法学到的。
现在很多我的师兄弟,凡是跟师爷练过拳的人,在北京的这些同志们,都从成拳当中得到了很大的好处。
梅花桩成拳的主要优势,我归纳有两点:第一,把练习者的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功力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人能够身强体壮。
第二,它把技击的手法交给练习者了,练习者可以知道怎么去动手,这是成拳最主要的功能。
韩其昌师爷在讲成拳的过程当中,曾经多次说过,说我们练武术练了半天,武术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武术的最高境界应该说是技击。
现在不少人士在讨论技击,传统武术应该怎么技击?怎么去打?似乎真正能体现这个内容的不太多。
事实上,中国传统武术的技击有它一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内容。
梅花桩成拳把武术的八纲完完整整的融合在一起,“踢、打、摔、拿、跌、扑、滚、翻”。
所有传统武术都应该具备这八纲,梅花桩成拳在这方面很好的把它反映了出来。
武术当中的散手只是一个个别的招式,怎么样把这些散手串联起来,怎么样在实战当中把它连起来?其一、是要把这八种技术融合在一起;其二、是在实战的过程当中把零散的散手连在一起。
这是梅花桩成拳所要研究的两个主要问题。
只有把这两个问题弄明白了,才能说懂一点拳,继而才能称得起叫技击。
胡踢烂打也能赢人,但是那不能称为“技击”,传统武术的“技击”是有技巧的。
这里可以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有很多的老先生们都经历过:老北京过去的天桥跤场,摔跤的那些老先生们不是在那连拧带摁的,他是有技巧的,摔出来的美感要让大家叫出好来。
外行看热闹,内行要看出门道来,说这个钩子很漂亮给那人摔倒了,使绊的人还在那站着,并没砸人家。
这不光是有技术,还有武德。
更高明的一点,是他把技击的技巧性在表演的舞台上能够充分的展示出来。
这个事例从侧面印证了传统武术的技击,就是既要表现出技击的技术,还要表现出来动作的美感。
传统武术中讲究赢人赢得要干净利落,动手赢人不伤人。
怎么能做到这一点?第一,本人要有功夫,第二,技术要纯熟,使出这一下技术来能够使得很严谨,只要这技术使上,不管老的也好嫩的也罢,怎么样都能瓷瓷实实的给用上,这是成拳要教大家走的一条路。
只有通过这条路,练习者逐渐把技术完善了,把技术成熟了,才能表现出来美,这叫“技击”,它是区别于瞎踢烂打的。
我们在练习成拳的过程当中是能够逐渐的体会到的。
很多的同志,包括山东、广东和北京的梅拳徒弟,大家都接触过成拳。
远的不说就说近的,北京的诸位师兄弟成拳的水平如何,大家心里有数。
韩其昌师爷把好东西传给我们后人了,我们接过来没有?我们自己练的如何?能不能达到上述的水平?这要看每个人的努力。
我相信大家学成拳很不容易,韩老先生那么大岁数还辛辛苦苦把这功夫传给我们,希望我们能接过来,再把他传下去。
在此,我就再介绍一下梅花桩成拳的内容。
2 / 4
受到,
体能分配上、
现在,
一些人对中国传统武术嗤之以鼻。
那么,在这种新的形式下,我们练的这些传统武术内容能不能适应这种新的技击形式,能不能在这个过程当中应用出来呢?
虽然我本人不再年青气壮,就让我的儿子魏峥去跟他们这些人切磋交流一下。
北京比较盛行的五大技击俱乐部,这些新型的格斗形式中,包括日本K万选手,俄罗斯的综合格斗选手,巴西柔术,以及最新流行的街头打斗术等,通过他去跟他们切磋、交流。
魏峥还年轻,功夫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技术相对粗糙,也是业余武术爱好者的身份,但是他敢打、有勇气、不惧阵,这是难得的优点。
我看过他参加的三场教学比赛,这三场,对手都是西方职业选手。
在这三场教学赛中,魏峥与他们打的结果,谦虚的说,算是小胜。
通过这些实践证明,无论以前我本人,还是魏峥等现在的年轻一代传统武术习练者,在与国外的武术格斗形式的对比中,都体验到了我们中国传统武术所具有的技击优势。
在当今流行的新的格斗形式上,我们的中国传统武术的独特的技击性具有毫不逊色的实战能力。
我希望大家应该再去实践、总结,在更多的切身体会中,把韩其昌师爷所传的梅花桩成拳合理的利用,好好的开发,能够得到更好、更多的成绩,使自身得到更大的受益,使得中国传统武术的强身、健体和技击的特点得以传承和发扬。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