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考试题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考试题

精品教育第1次月考 语文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 欢谑(xu è) 艾蒿(h āo ) 熹微(x ī) 屯戍(sh ù)B. 暧昧(ài m èi ) 墓冢(zh ǒng ) 渣滓(z ǎi ) 碾坊(ni ǎn )C. 红缯(z ēng ) 龟裂(j ūn ) 虔诚(qi ǎn ) 馔玉(zhu àn )D. 圭臬(ni è) 茶峒(d òng ) 灵寝(q ín ) 脚踝(hu ái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寒喧 油尽灯枯 美不胜收 叹为观止 B. 濒临 因地制宜 孜孜以求 不刊之论 C. 眩耀 恍然大悟 雍容华贵 栩栩如生 D. 瘫痪 强弩之末 幅圆广阔 盛气凌人 3、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恃(依赖,倚仗)惶惶(恐惧不安)径须(只管)B. 无明(没有觉悟)谙(熟悉)但愿(只希望)C. 会须(一会儿)暧昧(不光明,不可告人)沮丧(灰心失望)D. 濒临(紧接,临近)觉解(了解和自觉)恣(纵情任意)4、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他的这篇论文,见解深刻,富有创见性,文字运用也很_______。

②.农村能源短缺和不稳定供应,极大地_______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③.那人东张西望,神色慌张,十分可疑,很可能就是哪个行迹____而久未被抓住的犯罪嫌疑人李某。

A. 精要 限制 秘密B. 精辟 限制 隐密C. 精辟 局限 神秘D. 精当 制约 诡秘 5、下列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集电话、电脑、相机、信用卡等功能于一体,手机在生活中的作用被发挥得酣畅淋漓....。

B.10月23日以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以至全世界,都被车臣非法武装制造的人质劫持恐怖事件搅得天翻地覆。

C.今年的“排队推动日”活动中,虽仍有凤毛麟角....的几个“不自觉着”,但广大市民不论乘车还是购物都能自觉排队。

D. 短短几年工夫,这个村子就解决了温饱问题,家家都饱食终日,不再愁吃愁穿了。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通过今年食盐抢购事件,使我们看到了我们国国民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科普常识都有待提高。

B.中国撤离在利比亚的公民行动,表达了党和政府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外交为民”的理念。

C.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许多代表指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发展成本过高,已成为城市发展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D.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具有广泛的活动基础,每年有超过1000万名左右的前少年参加从基层学校到全国大赛的不同层次活动。

7、下列句子中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 A.请你明天在家里等我,我会按时光临的。

B.你们的服务质量不错,下次我一定惠顾。

C.星期天我登门拜访你,你在家恭候吧。

D.我们一定提供优质服务,欢迎各位光临。

8、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辨析有误的一项是( )A .红柳强大的根系如盘卷的金属,坚挺而硬韧,与沙砾粘结得如同钢筋混凝土。

(比喻)B .红柳的根一旦燃烧起来。

持续而稳定地吐出熊熊的热量,好像把千年来,从太阳那里所得的光芒,压缩后爆裂出来。

(拟人)C .金红的火焰中,每一块红柳根,都弥久的维持着盘根错节的形状,好像一棵傲然不屈的英魂。

(比喻)D .四月的一天,春风就像今天抚摸你的额头,抚摸你的粗糙的小脸蛋,抚摸你忧伤的心。

(拟人 排比)9、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朱自清,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B.《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里的珍品,它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艺术而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日趋衰落的历史趋势。

C.戴望舒,原名梦鸥,浙江杭县人,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代表诗人。

D.《窦娥冤》是我国明代著名戏曲家关汉卿的代表作之一。

………………………密………………………………封…………………………线……………………………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10、对《我爱这土地》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歌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的是喻体“鸟”。

二、判断题。

(5分)1、《人生的境界》的作者是著名哲学家冯友兰的一篇学术随笔,文中描述了人生的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2、“鱼和熊掌”的典故出自《庄子·告子上》,《画里阴晴》一文中作者是反其意而用之。

()3、《南州六月荔枝丹》大量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增添了文章的艺术趣味。

()4、《合欢树》的作者是史铁生,当代作家,代表作有《我与地坛》、《命若琴弦》等。

()5、《善良》是一篇词句优美的抒情散文。

()三、填空题(10分)1、《将进酒》的作者是_________,人称“___________ ”。

他的诗作代表了_________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

2、《画里阴晴》选自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南州六月荔枝丹》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逻辑说明顺序。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愿长醉不用醒。

四、阅读理解(30分)(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练习题。

(10分)后来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那样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

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却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

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

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无论你在夏天还是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

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

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

老残军人退休院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候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1、本文作者是,写了作者瞻仰托尔斯泰墓地时..............的.。

.(.2.分)..2、选文采用多种描写手法,仔细阅读选文,说说选文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手法?(2分)3、请找出表现瞻仰者“敬畏之情”的语句并工整地书写出来,并说说这些语句有何作用?(3分)4、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写作技巧?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习题。

(10分)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

生在树头,从远处当然看不清它壳面的构造,只有红色映入眼帘,因而把它比做"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

至于整株树以至成片树林,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的绚丽景色了。

荔枝的成熟,广东是四月下旬到七月,福建是六月下旬到八月,都以七月为盛期,"南州六月荔枝丹"指的是阴历六月,正当阳历七月。

荔枝也有淡红色的,如广东产的"三月红"和"桂绿"等。

又有黄荔,淡黄色而略带淡红。

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

蒂部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有的一边高,一边低。

顶端叫果顶,浑圆或尖圆。

两侧从果顶到蒂部有一条沟,叫做缝合线,显隐随品种而不同。

旧记载中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因为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绝种了。

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

六十年代,广东调查得知,有鹅蛋荔和丁香大荔,重达四五十克。

还有四川合江产的"楠木叶",《四川果树良种图谱》说它重十九克左右,《中国果树栽培学》则说大的重六十克。

1、《南州六月荔枝丹》选自《》以上三个自然段的说明对象分别是荔枝的()、()、()。

(2分)2、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洁。

试分析下面加点词语的作用。

(2分)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

3、举例说明选文所用的说明方法(三种)及其表达效果:(6分)(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10分)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1、本文作者被列为。

(1分)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古之学者必有师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D.吾从而师之3、下列句子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句是()(2分)A.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B.而耻学于师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D.吾从而师之4、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B.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传:流传C.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圣:圣明;愚:愚蠢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固:本来5、用课文原文回答:老师的职能是什么?(1分)6、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