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爱学生需要教育智慧(华林飞)

关爱学生需要教育智慧(华林飞)

注:严格要求,有情操作
★温柔一刀,何须动雷霆万钧之怒
教育案例一 在实际工作中,我倡导散发着人性光辉、 富于人情味的“惩戒与批评”。 拿治理迟到来说,如果有 人迟到说家中的闹钟坏了,我就送一个闹钟。如果说病了身 体不舒服,我就送他到医院。如果学生迟到了,我就主动送 上早点,学生只要吃上两回我送来的早点就很不好意思再迟 到。而且我让他们迟到后自己把名字写在《班级日志》上。 一个月以后分校班难以攻克的顽症—迟到现象居然绝迹。
★李镇西:最初以爱心与教育成名,后来以民主与
教育成家。
★魏书生:以立志教育、忘我精神成名,以民主与
科学成家。
没有教育智慧就做不好班主任
如果教育工作者完全没有爱心,面对学生的时候就是激 情燃烧完了的岁月,那教育活动就成了 “一群闹更年期的 和一群闹青春期的对话。”
如果光有一番热情,只知道自己怀着无限爱心去从事教育事 业,常常会遭受挫折,发出“华佗无奈小虫何”的感慨。
作为一名中学班主任,对学生光有慈母般的爱是远远不 够的,促使学生主体发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搭建“绿色 生命平台”,才是教育的核心——教育爱。教育爱是深刻的 理念,是一种丰富的情感,是教育行为的源头活水,唯有爱, 教师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才会把辛苦的 教育工作当成乐趣来从事;也只有爱,才能使教师感觉到每 个学生的喜悦和苦恼都在敲打他的心,引起他思考、关怀和 担心,教育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
★以柔克刚,学会宽容与忍耐
教育案例一
新时期 关爱学生需要教育智慧

关爱学生就是要三分教育七分等
评 待。学生的转化需要时间和空间,不
要不耐烦,不要把学生逼到死角,穷
追猛打和喋喋不休只会把事情弄得更
糟。对待迷路的孩子要有“宗教家”
的情怀。
教育误区: 教师使用尖酸嘲讽的语 言,尽管满含“恨铁不成钢”的爱意, 但师生之间的隔膜就在这不经意中产 生。这样不适当的表达,不仅无助于 教育目标的实现,相反会产生巨大的 破坏力量:激起学生的怨恨心理、报 复幻想,甚至闭锁心灵。
关爱学生需要教育智慧
华林飞 武汉市第十一中学
新时期:关爱学生需要教育智慧
理由一: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没有人能够光凭理论概念教导 学生,学生问题千奇百怪,即使教师相信民主、爱心、尊重、 接纳、个别差异等理论,到时候依然手足无措。
理由二: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应付教育工作中时刻会发生的 繁杂问题,教师需要特殊的技巧合情合理地解决学生中间发生 的各种问题。需要运用教育智慧全面关爱学生,促进学生的健 康成长。
不靠制度管人,累死没人同情。制度创新,才能还原教育 活动是智力活动的本来面目。
点 评
现代文明最值得崇尚的就是制度文明, 现代人就应该是合理制度的设计者和合理 制度的遵守者。制度设计好之后,人就是 最为关键的因素。在执行制度的时候一定 要有情操作,使我们的教育是一个充满温 情和理性的历程,让我们每个班主任老师 变得温柔而坚定。
★鼓励期许,掌握有效的励志方式。
教育案例一
指导学生写“自强日记”。 制作“励志卡片”。 绘制“成长曲线”,

对学生的期待就是教师对学生最大的关爱。古

代圣贤很多人就是在期待和鼓励中激发人生潜能
而成为一代英才。每个人的励志方案必须量身定
做,体现因材施教原则。教育心理学依据则是,
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发扬积极因素去克服
消极因素。这一做法,著名的“霍桑实验”已经
证是可取的而且是有效的。
注:你想把他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他就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人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124-125
★制度创新,变人治为法治
教育案例一 在制定班规时我将班级管理细化,然后落实到人,实行 “班务承包制”,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专业人做专业 事”。
理由三:教育创新的需要。面对90后这些最不缺乏爱的 “新新人类”,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需要变更,对学生的关 爱也要赋予新的元素,也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对教育爱这个古 老的话题予以全新的解读。
理由四:是把“爱的教育”升华为“教育爱”的
需要
爱的教育与教育爱。台湾著名教育家高振东先生认为,爱 的教育是教育工作者一般的工作方法,而教育爱才是教育工 作者一流的意识形态。
由于各级各类教育部门一再只强调教师要关爱学生,相对 忽视了教师工作方法的培训,因而教育智慧的贫乏是所有教 育工作者最大的无奈,现实生活中教育工作者经常遭遇面对 复杂实践缺乏有效举措的尴尬事件。过去说最大的贫困不是 物质的贫困,而是观念的贫困。现在我们可以说,班主任当 前遇到的最大的尴尬不是理论的匮乏,而是具有操作价值的 方法技巧和教育智慧的匮乏。
理由五: 教育是一个激情和理性相伴的历程
★魏书生、李镇西的故事。
魏书生曾是一名工人,写了150次报告要求当老 师。李镇西带着王蒙描绘20世纪50年代初期北 京某女子中学一个班集体生活的长篇小说《青春 万岁》走上了讲台。他当时的理想是“我一定要 把我带的班也建设成为《青春万岁》所描绘的那 样的班级。”
教育案例二 为了克服班级部分学生身上的不良习惯, 我策划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主题班会,叫“对面的女(男) 孩看过来”。让男生先夸夸本班的女生,然后让女生再夸 夸男生。紧接着我又让男女生彼此善意地给对方提意见, 挑毛病。第一位站起来发言的女生就对同桌的男生说: “你打球后一身汗也不洗,身上有一股怪味道,让我受不 了?”全班大笑。那位男生脸一下子红了,此后很快改掉 了不讲卫生的毛病。在一番善意的批评后,男生女生的毛 病还真改了不少,真没想到,这种班会的比我抱怨式的说 教效果好多了。这一招已经成为我的招牌菜,被领导戏称 为“男女搭配,改错不累”。
教育案例二 改变批评的方式 教育案例三 收作业、午睡等日常管理的创新 教育案例四 试行班级管理学分制
反 思
当然,头两个月,学生行为规范还是经常被政教处亮红 灯,但我以最大的耐心等待奇迹的出现。几个月以后,违规 违纪现象逐渐消失。 自此九班班风正、学风浓,无论什么 时候走进九班,都会看到整个班级窗明几净,学生们都心无 旁骛地自觉学习,到学期末就评为本年级的“文明示范班” (虽然是文明示范班中的末位,但全班同学却确实兴奋了一 回)。由于我重视规则的建立和规则意识的培养,慢慢学生 自觉性增强了,偶尔做错了事会主动按班规认罚,也不需要 我发雷霆万钧之怒,我的任务就是轻松友善地带着笑容看他 们自觉进行错误补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