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汇文中学已经走过138年的历史。
从1926年时任校长高凤山先生提出并确立“全人教育”思想,到今日北京汇文中学所秉持的“以人为本、重在发展”办学理念,北京汇文办学始终将对人的关爱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放在育人的首位。
正因如此,北京汇文中学毕业的学生中涌现出中外科学院院士、大学教授、科学家、艺术家、名作家,还有著名劳动模范、体育健将、共和国的部长、党中央委员、部队将军和国家领导人,可以说是人才济济,英才辈出。
更有成千上万的北京汇文中学校友分布在各行各业,为祖国的富强建功立业。
进入21世纪的北京汇文中学,将继续以“智、仁、勇”校训激励和鞭策自己,继承和发扬汇文中学的光荣传统,以更开放的姿态努力为每一位有志于成才的学子提供优秀教师队伍和现代化教学设施,以及发展特长、展示才能、参与中外交流的广阔舞台;继续积极创设宽松、民主的成长环境,与社会各界一道,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使汇文中学真正能够成为“人文荟萃”、“广育人才”,具有学府风范的学校。
北京汇文中学始建于1871年,是首都百年名校。
学校2005年起恢复初中部,现为包括高中部、初中部以及国际部在内的完全中学。
139年的办学实践中,汇文形成了深厚的人文积淀和历史传统,彭雪枫、张学思、张克侠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大珩、王忠诚、贾兰坡、林同炎等三十多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国学家启功、儿童教育家孙敬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沛瑶、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等都是汇文的杰出校友。
在新中国建立后历次市级重点中学的评审中,汇文均名列其中。
2001年,汇文中学成为北京市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校。
学校办学理念是“以人为本,重在发展”,强调学校教育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学校教育要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为学生可持续发
展创造良好条件。
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础上,汇文中学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国际视野,具备融会整合能力的国家栋梁之材。
学校的教师队伍具备较高学历层次、敬业精神和学术水平,把教会学生做人放在第一位,以“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发展特长”为教学工作方针,历年学科竞赛获奖人数,升入清华、北大人数和高考重点率均名列北京市前列。
各项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形成了“全面发展,学有特长,宽松开放育人”的办学特色。
北京汇文中学站在教育面向世界的高度,积极推动中西文化交融,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是基础教育界最早的对外交流窗口学校之一,是联合国教科文俱乐部在中国的第一个基层单位,学校与法国、德国、丹麦、瑞典、韩国、日本、美国,以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十余所学校建立友好交流关系,每年有数百名师生参加互访活动。
学校也是北京市首批可招收外籍学生学校之一,从1994年成立北京汇文语言文化学校至今,陆续接待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长期、短期学习者五千余人,目前在读外籍学生有一百多人,国际部高考成绩长期稳居我国基础教育对外办学领域第一名。
汇文中学中国部设有初高中6个年级共41个教学班。
学校硬件完善,水平一流。
校园面积53128平方米,建筑面积58127.69平方米,体育场面积21123平方米,体育馆使用面积8766.92平方米。
是我市中心城区中占地面积最大的中学。
学校现有普通教室62个,专用教室13个,实验室14个。
学校图书馆(室)藏书总量12万册,各类报纸37种,各种杂志232种。
从“八五”以来,汇文中学的干部和教师积极参加国家、市、区各级科研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近年来,汇文中学学生在全国、市、区各级各类竞赛中每年都有上百人次获奖,全面展示了汇文人的素质与风采。
汇文中学百余年的历史,是与国家和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的奋争史、爱国史、育人史。
在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蓬勃发展之时,汇文中学全体师生在社会各界的倾力支持下,为将汇文打造成为全国著名教育品牌而努力。
3.《汇文学则》和汇文的办学特点
1927年,在校长高凤山及董事会、职教员会议的提议下,经董事会批准,制定了《汇文学则》。
《汇文学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汇文的办学思想和特点。
下面试做一些剖析。
提倡全面发展的“全人教育”
《汇文学则》第一章阐明了汇文的办学宗旨:“本校以实施中教全人教育为宗旨:⑴增进身体健康,⑵涵养审美感情,⑶培植职业知能,⑷预备升学基础,⑸练习善用间暇,⑹学作良好公民,⑺养成高尚品格。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宗旨包括了德育、智育、群育、体育、美育几方面的内容。
1929年《汇文年刊》所载《体育的本义》(作者是汇文体育教练尚树梅先生)中,对所谓“全人教育”做了更加明确的说明,文中列了一个表:
“道德教育]
智育教育|----养成一个完全人”
体育教育]
当然,这里的“德育”,和今天我们所说的“德育”有着根本区别,但是,五十多年前即提出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观点,亦足证教师之水平。
新校歌如下:
⑴泱泱乎我汇文,浩浩乎我汇文,历史悠久,人材济济,雄壮且大而刚。
胥爱母校强,祝她地久天长,校训智仁勇,互磔砺相颉颃。
就良师取益友,坚修学行志气昂,勖哉尔我弟兄,齐奋发服务家邦。
⑵泱泱乎我汇文,浩浩乎我汇文,历史悠久,人材济济,雄壮且大而刚。
胥爱母校强,四方学子负笈远,东西南北革一堂,万国精华齐陶冶,黄钟大吕竞鸣何铿锵,中外文化沟通民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