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浙江省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2020年杭州市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范式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
少游太学,与汝南张劭为友。
劭字元伯。
二人并告归乡里。
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
”乃共克.期日。
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①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
”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
”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式仕为郡功曾②。
后元伯寝疾笃,临尽,叹曰:“恨.不见吾死友!”寻而卒。
式忽梦见元伯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象。
子未我忘,岂③能相及?”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旁丧。
太守虽心不信而难违其情,许之。
式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驰往赴之。
式未及到,而丧已发引,既至圹④,将窆⑤,而柩⑥不肯进。
其母抚之曰:“元伯,岂有望邪?”遂停柩移时,乃见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
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
”巨卿既至,叩丧言曰:“行矣元伯!死生路异,永从此辞。
”会葬者千人,咸为挥涕。
式因执绋而引,柩于是乃前。
式遂留止冢次,为修坟树,然后乃去。
(节选自《后汉书》,有删改)【注释】①审:确实。
②功曹:官名。
③岂:大概,或许。
④圹kuàng:墓穴。
⑤窆biǎn:落葬下棺。
③柩jiù:棺材。
(1)下面是某同学对加点词含义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乃共克.期日——查词典,从“能够”“约定”等义项中判断“克”为“约定”B.具以白.母——联想到“表白”“告白”中的“白”,推断其义为“告诉”。
C.必不乖违..——联系上下文“巨卿信土”和母亲的话语,推测其义为“违背”。
D.恨.不见吾死友——回忆“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推知“恨”义为“悔恨”。
【答案】D(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元伯坚守两年之期,范式千里赴约,二人均是信义之人。
B.范式驰往奔丧,为元伯守墓种树,不愧为元伯的“死友”。
C.张母“望之”就断定来者是范式,侧面衬托范张情谊之深。
D.文末“会葬者”落泪,是因为众人都对元伯病逝极度悲痛。
【答案】D(3)阅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回答①②题。
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太守虽心不信而难违其情,许之。
①范式“具告太守”的内容是什么?②太守为什么会“许之”?【答案】①我们是生死之交,元伯托梦给我,希望我去参加他的葬礼。
②为他们的深厚友情所感动。
(4)你如何看待第二段故事情节的传奇色彩?请结合相关内容回答。
【答案】元伯托梦给范式,告知自己的死期,希望好友能来相送;范式赶到,灵柩才顺利下葬。
故事富有传奇色彩,突出了二人友情深厚、心灵相通,表达了人们对真挚友谊的赞美和向往。
2020年湖州市(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18题。
(14分)跋李庄简公家书〔南宋〕陆游李丈①参政罢政归里时,某②年二十矣。
时时来访先君,剧③谈终日,每言秦氏必曰成阳⑤愤切慨慷形于色辞。
一日平旦来,共饭。
谓先君曰:“闻赵相⑥过岭,悲忧出涕。
仆不然,谪命下,青鞋布林行矣,岂能作儿女态耶!”方言此时,目如矩,声如钟,其英伟刚毅之气,使人兴起。
后四十年,偶读公家书。
虽徙海表⑦,气不少衰,丁宁训戒之语,皆尽翻范世,犹想见其青鞋布袜时也。
淳熙戊申五月己未,笠泽陆某题。
(选自《渭南文集》)【注释】①李庄简公:即李光,抗金领袖之一。
宋高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参知政事。
因坚持抗全和反对秦桧“盗弄国权,怀奸误国”而罢官。
后遭秦桧党羽陷害,远贬琼州。
死后,赐谥庄简。
②丈:对长辈的尊称。
李丈,指李光。
③某:自称的谦辞。
下面的“仆”也是自称的谦辞。
④剧:激烈,热烈。
⑤成阳:此处用来影射秦桧。
⑥赵相:赵鼎,宋高宗时两度为相。
因反对秦桧和议,被贬崖县。
⑦海表:指海南岛。
1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3分(1)闻赵相过岭,悲忧出涕.(2)青鞋布袜行矣,岂.能作儿女态耶(3)虽.徙海表,气不少衰15.(1)眼泪(2)怎么(3)虽然评分标准:共3分,各诊分16.用“/”给文中画线的文字断句。
(限断三处)(3分)每言秦氏必日咸阳愤切慨慷形于色辞16.每言秦氏/必曰成阳/愤切慨慷/形于色辞评分标准:共3分,每处1分。
17.上文是如何表现李光的“英伟刚毅之气”的?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4分)17.第一,选取最能表现李光性格的生活细节。
一是李光罢政归乡,言及秦桧,“必曰咸阳愤切慨慷,形于色辞”。
二是否定赵鼎被贬时“悲忧出涕”的情状,认为“青鞋布袜”而行就是了。
三是写李光远徙海南后“气不少衰”,对家人仍“丁宁训戒”。
第二突出情态,传达精神,如当李光言及赵鼎被贬谪之事时,目如矩,声如钟”,既有对赵鼎的不屑,又含对秦桧等人的义愤。
第三,对比烘托,增其光辉。
作者把李光与赵鼎对待贬谪的态度出作对比,突出他的刚毅。
评分标准:共4分。
写出两点,意思相近即可,18请你根据上文和相关注释,推断李光“丁宁训戒”的内容,并结合陆游的诗词简述陆游受到的影响。
(4分)18. 示例(1):内容:要有气节(正气),影响:李光不畏权佞,英伟刚毅,表现出浩然正气。
陆游年轻时就对“愤切慨慷”的李光非常崇敬,四十年后还想见他“青鞋布袜”的样子,可见影响很深。
这种影响也在《卜算子·咏梅》中体现出来。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就表现出陆游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做骨示例(2):内容:爱国,抗金,影响:李光是抗金领袖之一,力主抗金,到老了,还对他的子孙“丁宁训”,陆游一生也是抗金之志不灭收复失地、统一粗国的信念始终如就如“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所表现的,到了晚年仍想杀敌报国。
陆游对祖国cen的热爱,对抗金事业的深切关注,是从小就在李光等长辈的熏陶下培养起来的评分标准:共4分;推断内容1分,结合诗词并简逃影响3分,意思相近即可2020金华(丽水)市(五)文言文阅读(11分)辨白檀树〔五代〕王仁裕剑门之左峭岩间有大树,生于石缝之中,大可数围,枝干纯白,皆传曰白檀树。
其下常有巨虺①,蟠而护之,民不敢采伐。
又西岩之半,有志公和尚影,路人过者,皆西向擎拳顶礼,若亲面其如来。
王仁裕癸未岁入蜀,至其岩下,注目观之,以质向来传说时值睛朗,溪谷洗然.,遂勒辔移时②望之。
其白檀,乃一白括树也。
夹路溪谷之间此类甚多安有檀香蛇绕之事?又西瞻志公影,盖岩间有圆柏一株,即其笠首也;两面有上下石缝,限③之为身形;斜其缝者,即袈裟之文也,上有苔藓斑驳,即山水之毳文④也。
方审其非白檀,志公不留影于此,明矣。
乃知人之误传者何限哉!(《玉堂闲话》)【注释】①虺(hu):一种毒蛇。
②移时:一段时间,③限:限制,限定。
文末的“限”指界限、边界。
④毳(cu)文:像鸟兽细毛一样的花纹。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释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A.大可数.围果得于数.里外B.又西.岩之半从流飘荡,任意东西.C.路人过.者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D.溪谷洗然.吴广以为然.15.(2分)A16.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
(限断两处)(2分)夹路溪谷之间此类甚多安有檀香蛇绕之事16.(2分)夹路溪谷之间/此类甚多/安有檀香蛇绕之事17.阅读第三段文字,完成下表。
(2分)18.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不能直接照应文题中“辨”的一项是(▲)(2分)A.注目观之,以质向来传说B.遂勒辔移时望之C.又西瞻志公影D.志公不留影于此18. (2分)D19.联系《穿井得一人》中的传闻,赏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3分)乃知人之误传者何限哉!附: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9.(3分)“乃”是“才”的意思,“哉”相当于“啊”,该句意思是“才知道人们的误传哪有边界啊”,“乃加强感叹语气,强调传闻的荒诞,人们对白檀树、志公影的传闻竟信以为真,甚至顶礼膜拜,这与(穿并得一人中“得一人之使”误传为“得一人于井中”何其相似,“乃”和“哉”也流露了作者对此类现象的不满与批评2020年宁波市(四)文言文阅读(16分)请你参与“亭亭皆有情·探寻亭文化”阅读活动,完成13-17题。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岀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妙赏亭[明]祁彪佳寓山之胜不能以寓山收盖缘身在山中也。
子瞻于匡庐道之矣。
此亭不暱①于山,故能尽有山。
几叠楼台,嵌入苍崖翠壁,时有云气往来缥緲,掖②层霄而上。
仰面贪看,恍然置身天际,若并不知有亭也。
倏然回目,乃在一水中。
激石穿林,泠泠传响,非但可以乐饥,且涤十年尘土肠胃。
夫置屿于池,置亭于屿,如大海一沤③然。
而众妙都焉,安得不动高人之欣赏乎!(选自祁彪佳《寓山注》)【注释】①暱:同“昵”,亲近。
这里指挨近,靠拢。
②掖:搀扶,挟持。
③沤:水中气泡。
④都:汇聚【亭之址·有讲究】13.根据文意,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2分)寓山之胜不能以寓山收盖缘身在间中也。
13. 寓山之胜 /不能以寓山收/缘身在山中也。
(2分。
断对1处1分。
多断1处扣1分,扣完为上)14.阅读【甲】【乙】两文,按要求答题。
(3分)(1)解释【甲】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临: .(2)请从【乙】文中找出直接写妙赏亭建造位置的句子。
.14.(1)居高面下(2)夫置屿于池,置亭于屿,如大海一沤然(3分。
(1)1分。
(2)2分,写“置亭于屿”也对)【亭之景·有情味】1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5分)(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2)亭不暱于山,故能尽有山15.(1)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消下来的,是酿泉啊。
(2)这个亭不靠近山,所以(在亭上)能尽览山色。
(5分。
(1)3分。
(22分。
意对即可)【亭之名·有因由】16.祁彪佳为什么把亭命名为“妙赏亭”?根据【乙】文中的画线句,简要回答。
(3分)16. 祁彪佳认为在此亭不仅能欣赏妙景,还能有神清气夾的奇妙感受,所以将此亭命名为“妙赏亭”。
(3分。
意对即可。
只写“能欣赏妙景”得1分)【探究成果】17.请你补全“亭亭皆有情·探寻亭文化”活动收获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