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流失案例分析
流失途径
体改委要求修改资产评估报 告,国资减值300万; 转让协 议少 算709万地上建 筑物和1.4亩土地。
行政干预,评估“缩水”
添地集团按理不应享有国家 政策优惠 ,但却以 “参与改 制”名义,以优惠8%的价格 拿到了武汉冠生园的资产。
假“改制”,真优惠
添地集团抓住协议漏洞,拒 绝支付剩余款项,导致江汉 区财政 拨款460万元给 武汉 冠生园厂,用于职工安置。
2. 转让价格的“暗箱操作”
在订立第三份协议前,江汉区国资局确认的资产评估价值为3680万元,但在改制 中,添地公司仅以1311万元就取得了冠生园的土地、地上建筑资产以及无形资产。 区体改委确定的每亩69万元地价,也大大低于当时每亩150万元左右的市场价格。
3. “私企买厂,政府埋单”
按计划,武汉冠生园厂用自己最值钱的资产换来的1311万元是用来安置职工的, 但这部分款也没用全拿到。添地集团找尽理由,在支付了960万元的买地款项后, 剩余款项就拒绝支付了。这样一来职工得不到妥善安置,事情越闹越大,江汉区政 府只能拨款460万元代添地集团支付给武汉冠生园厂。 至此,原评估3680万元的资产,仅收回960万元,此次由私企及江汉区政府部 ⻔联袂导演的“改制”造成2000多万元国有资产的流失。
流失原因
2. 肆意修改评估价值,“暗箱操作”合法化
资产评估过程中虽然有第三方的评估机构参与,但并没有达 到初衷。在区体改委的“指示”下,评估机构修改了资产评估报 告,制造了“合理、专业”评估的假象,使国有资产“缩水”。 资产评估价值由政府职能部⻔认定——评估机制不健全 Ø 我国部分地区对国有资产的评估并未全面进入产权交易市场 Ø 国有企业因历史负债和经营效益不好等因素,急待出售、租赁, 容易导致买方压价
流失原因
3.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违法乱纪者的全身而退,实际上是在为那些窥探国有资产的 人壮胆。本案发生在2001年,至2004年2月才在央视《焦点访谈》 播报,2004年4月《处理通报》随之而来。若是没有公开披露, 这个事没准还真“藏”住了。 政府职能部⻔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在改制中操作程序均违规、 违法,却没有受到法律的制约——监管不力
案例简介
原武汉冠生园厂⻓韩某某擅自与 添地公司签订了第三份资产出售协议 书,将改制变成了单纯的土地转让行 为,又弄虚作假变造职代会决议,办 理了资产变更手续,并将冠生园的土 地、房产两证过户到添地公司。 区体改委、区经贸委在改制过程 中,存在违规操作、违规审批、甚至 弄虚作假等问题。
——《关于对武汉冠生园食品公司违规 改制问题处理情况的通报 》
财政拨款,侵吞国资
国 有 资 产 流 失
流失原因
1. 国企负责人、管理者损公肥私
本案是私企和国企管理者相互勾结,最终导致国有资产的流 失。管理者并没有保护国有资产的主观态度,甚至还帮助私企一 步步侵吞国有资产。 公权牟私——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 Ø 国有企业结构模糊 Ø 国有资产投资不明确,委托代理关系链过长
1. 从“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接收”到“部分资产出售”
“整体接收”——“产权接收”——“部分资产出售” 经过三份协议,原来的改制已变为出售冠生园所有的土地及其部分地上建筑,这 样一来,添地公司不仅以极小的代价获得冠生园最有价值的资产,而且本来所应承 担的数千万元银行债务也被一笔勾销。不仅如此,添地集团在拿到土地、房产两证 后,竟还翻脸拒绝承担职工安置的责任。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讨论
——武汉冠生园改制黑洞
目 录
案例简介 国有资产流失途径分析 国有资产流失原因 探讨如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案例简介
武汉冠生园是一家老字号的国有企业,由于经营不善,多年来连续亏损,资不 抵债。到2001年他们负债达到1亿元,而资产却不到4000万元,在无力回天的情况 下,他们选定了武汉添地集团来进行改制。经过多次协商,2001年12月双方签署 协议。冠生园将部分资产出售给添地集团,但这个协议并没有实现武汉冠生园改制 的初衷。
谢 谢!
防止流失
国有资产是我国国有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国有资产流 失的危害性不言而喻。当前,国有资产流失已严重制约市场经济的 发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刻不容缓。
宏观层面: Ø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解决本源问题 Ø 治理国有资产流失的法律对策 Ø 全方位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和健全企业监督的约束机制 微观层面: Ø 规范国企产权交易,消除产权交易的自定价问题 Ø 公开民企参与国企改制全过程,接受群众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