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食品的干制保藏

第二章-食品的干制保藏


1-脂质氧化作用
2-Maillard 反应
3-水解反应
4-酶活力 5-霉菌生长 6-酵母生长 7-细菌生长
第二节 食品的干制机理
一 食品的干燥机制---湿热传递(重点)
表面水分扩散到空气中
内部水分转 移到表面 热量从空气
传到表面,
由表面再传 到食品内部
Food H2O
热量传递
水分转移
第二节 食品的干制机理
己醛
2-甲基-1-丁醇 反-2-己烯醛 己酸乙酯 乙酸己酯 乙酸反-2-己烯酯 己醇
0.01±0.003a
0.09±0.01a n.d 0.3±0.04a n.d 0.7±0.06d
tr
0.08±0.005a n.d 0.3±0.06a n.d 3.2±0.2c
tr
0.01±0.002b tr 0.2±0.04b 0.01±0.005b 7.6±0.3b
化学变化
——营养成分的损失
碳水化合物
美拉德反应出现褐变; 温度较高时碳水化合物极易焦化; 分解。
脂肪
氧化酸败
蛋白质
蛋白质对高温敏感,在高温下蛋白质易变性; 蛋白质降解。
维生素
各种维生素是加温干燥中损失比例最大的成分。
化学变化
——色泽变化
色泽随物料本身的物化性质改变(反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射等)
二 干制过程曲线
干燥曲线
第一临界水分(C) 平衡水分(DE)
干燥速率曲线
干燥过程临界点(C〞)
表面气化
内部扩散
食品温度曲线
影响干制的因素
外部蒸发, 内部扩散 饱和水蒸气层; 不必要的反应
A. 温度 B 空气流速 C 空气相对湿度
流速越快,干燥越快? 越低越快;降速期没影响, 内部质量传递
实例
冷冻干燥
褐变
褐变
化学变化
——风味变化
增香 芳香物质的损失 异味、煮熟味
实例
表1 不同干燥方式苹果片的风味比较
风味物质 新鲜样品 均值±方差 (mg/l) 乙酸乙酯 乙酸丙酯 丁酸乙酯 2-甲基丁酸乙酯 预处理样品 均值±方差 (mg/l) FD 均值±方差 (mg/l) FD+VMD 均值±方差 (mg/l) VMD+FD 均值±方差 (mg/l)
tr
tr n.d 0.03±0.004c 0.05±0.002a 8.6±0.2a
行长期保藏食品的一种方法。
问题:
什么可以作为衡量干制品货架期/腐败变质 的指标呢? 是水分含量吗?
第一节 食品干制保藏原理

食品的水分含量
存在相关性
食品的腐败性
水分含量相同,有时腐败性却显著不同
水分含量不是一个腐败性的可靠指标
食品中的水分状态
自由水( free water)
横坐标作图,所得曲线称为等温吸湿曲线。
MSI
吸湿等温线分区
为了说明吸湿等 温线内在含义,
并与水的存在状
态紧密联系,可
以将其分为Ⅰ、
Ⅱ、Ⅲ区。 (P27)
区Ⅰ的水的性质
构成水和邻近水,最强烈地 吸附,最少流动


水-离子或水-偶极相互作 用

在-40℃不结冰
不能作为溶剂,看作固体的

一部分,占总水量极小部分
第二章
食品的脱水
主讲: 黄略略 短号: 897113 QQ: 646300556
典型的干制食品
面条
肉类 休闲食品 粮谷类
水果
茶叶
乳制品
蔬菜
速溶粉
不列入干制范畴

自然界中水分存在的形式
水的三相图
概述
食品干制保藏的概念
脱水干制品在其水分被降低到足以防止腐 败变质的程度后,并始终保持低水分可进
(一般来说只有干制品的水分降低到1%以下时,酶的活性才会完全消失)
酶在湿热的情况下容易钝化 可用接触酶和过氧化物酶作为指示酶
Aw与化学反应速度
影响比较复杂
一般情况,Aw↑,反应速度↑
Aw与脂质氧化
(1) Aw: 0-0.33范围内
随Aw↑,反应速度↓ 过分干燥,食品稳定性下降

(2) Aw:0.33-0.73范围内
BET单层
区Ⅰ和Ⅱ接界 0.07g H2O/ g干物质 Aw =0.2 相当于一个干制品能呈现最 高的稳定性时含有的最大水 分含量

区Ⅱ的水的性质
多层水,通过氢键与相邻的
水分子和溶质分子缔合,流
动性比体相水稍差
大部分在-40℃不结冰
导致固体基质的初步肿胀
区Ⅰ和区Ⅱ的水占总水分的
区 Aw 含水量% 冷冻能力 溶剂能力 水分状态 Ⅰ区 0-0.2 <1 不能冻结(-40℃) 无 相当于单分子层水 Ⅱ区 0.2-0.85 <4 不能冻结(-40℃) 轻微-适度 相当于多分子层水 Ⅲ区 >0.85 >95 正常 正常 相当于体相水
微生物利用
不可利用
部分可利用
可利用
实例
80
60
含水率(%,wb)
0.75
0.75 0.61
Echinulatus 曲霉
Xeromycesbisporu s(耐干酶)
0.64
0.61
一般把Aw0.70-0.75作为m生长的下限值
Aw 与酶活性
0.60-0.80 酶活性达到最大
<0.60时
酶活性降低或者减弱
要抑制酶的活性, Aw要在0.10以下
通过Aw来抑制酶活性不是很有效
问题:
什么可以作为衡量干制品货架期/腐败变质 的指标呢? 与水分的结合程度有关
衡量水结合力的大小或者区分自由水和结合水,可用 水分子的逃逸趋势(逸度)来反映。 食品中水的逸度(f)与纯水的逸度(f0)之比称为水分活度
(Water activity, Aw)
水分活度(Aw)的定义
f Aw f0 f p f 0 po
低压或室温时, 差别<1%
f ——溶剂(水)的逸度 f0——纯溶剂(水)的逸度
逸度:溶剂从溶液逃脱的趋势
p Aw po
严格
p Aw po
仅适合理想溶液
水分活度(Aw)的定义
Aw与产品环境的平衡相对湿度(ERH)有关
p Aw ERH p0
ERH (Equlibrium Relative Humidity) Aw是样品的内在品质,ERH是与样品平衡的大气的性质
0.01±0.002b
0.01±0.003b n.d n.d 0.8±0.02a 0.6±0.03c 1.7±0.11a
0.01±0.001b
0.01±0.002b n.d n.d 0.1±0.02d 0.2±0.04d 0.2±0.02c
0.01±0.003b
0.01±0.004b n.d n.d 0.1±0.03d n.d 0.2±0.02c
在-40℃以上不结冰,不能作为外来溶质的溶剂
与纯水比较,分子平均运动大大减少
不能被微生物利用
化学结合水通常食品干燥也不能也不需要除去这部分水(除
煅烧)
化学结合水的含量通常是干制品含水量的极限标准
举例(渗透压结合水)
结论:
食品中结合水的含量高,则食品不易腐 败,货架期则长;反之,如果食品中自 由水的含量高,则食品极易腐败,不耐 贮藏。
导湿性:水分扩散一般总是从高水分处向低水分处扩 散,即从内部不断向表面方向移动,这种水分迁移的 现象称为导湿性。 导湿温性:在对流干燥中,物料表面受热高于它的中 心,因而在物料内部会建立一定的温度梯度,温度梯 度将促使水分(无论是液态还是气态)从高温向低温 处转移,这种现象称为导湿温性。 湿物料内部同时会有水分梯度和温度梯度存在,因此 ,水分迁移的方向有导湿性和导湿温性共同作用
天然色素成分发生变化:类胡萝卜素、 花青素、叶绿素; 褐变:酶促、美拉德、焦糖化
化学变化
——色泽变化
食品褐变:分为酶促反应与非酶促反应 酶促反应是指在多酚氧化酶作用下使食品中的酚类物氧化成红 棕色物质。 非酶促反应是由蛋白质、氨基酸和以及脂肪氧化的醛、酮等羰 基所发生的反应。也称羰氨基反应或美拉德反应。 焦糖化:赋予食品特有的色调与香味。温度小于150 ℃ 糖分子 不断裂,产生一系列异构化,分子间分子内脱水,产生寡聚糖、 无水糖;温度大于150 ℃ 糖分子碳链断裂,产生低分子挥发物 如麦芽醇及某些酮类。

随Aw↑,反应速度↑
(3) Aw >0.8

随Aw↑,反应速度增加很缓慢
Aw不能抑制氧化反应,即使
水分活度很低
Aw与非酶褐变
Aw≤0.15,酶活力才完全丧失;
中等至高Aw(0.6-0.8),反
应速度最高; 水是一个产物,水含量继续增
加,会稀释中间产物的浓度,导
致产物抑制作用。
Aw与食品安全性的关系
水分含量的表达公式
干基水分
Md ms md
湿基水分 M W
ms md ms
其中:ms——水分重量
md——干物质重量
水分含量与Aw的关系 食品Aw与水分含量的关系—水分吸附等温线 (MSI)
(Moisture sorption isotherms, MSI),

MSI:在等温条件下,以食品含水量为纵坐标,以Aw为
0 0.11 0.224 0.33 0.427 0.476 0.737 0.901
38℃
25℃
8℃
水分活度
图5-3 杨梅甘蓝混合粉在不同温度下的等温吸附线( 弓志青.速溶杨梅-甘蓝固体饮料的加工及贮藏工艺 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无锡: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2008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