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安全实训
27
❖ 承泣 为慎重进针穴位,沿眶下缘缓慢刺入,宜浅刺0.3-0.5寸; 进针前可先嘱病人将眼球下转,使眼球后组织偏转至上方,
以免被刺伤; 不可紧贴眶下壁进针,以免损伤眶下血管、神经。
28
三、颈部危险穴位解剖
人迎: 平喉结水平,胸锁乳
突肌前缘,颈动脉搏动处; 缺盆:
锁骨上窝中央,距前 正中线4寸;
49
❖膻中 胸剑结合上方,0.6%的人存在缺损,易刺入右心室;
50
腹 部 主 要 脏 器 投 影
51
腹 部 肌 肉 ( 一 )
52
腹 部 肌 肉 ( 二 )
53
腹 部 肌 肉 ( 三 )
54
腹 部 静 脉
55
腹 腔 内 脏 器 ( 一 )
56
腹 腔 内 脏 器 ( 二 )
57
重 要 器 官 体 表 投 影
第1颈椎上方为 枕骨底
颈侧位X线片
3
第1颈椎后部为后弓, 较窄 第1、2颈椎之间距 离较下方各椎骨椎弓 之间大
4
椎动脉在第7-2颈椎横 突孔之间被后方的关节 突关节遮挡,从项部针 刺不易刺及
椎动脉在第1、2颈椎横 突孔之间垂直走行,后 方无关节突关节 第1颈椎横突孔中椎动 脉由前向内上走行入枕 骨大孔 这两个位置易被刺及
可达1寸(少);
缺盆: 直刺,深0.3-0.5寸; 该穴不可深刺,盲目向下深刺易刺伤肺,引起气胸。 针可偏向后外刺入冈上肌而至岗上窝,外下可触及臂丛神经。
36
针灸损伤常见因素: 1、责任心不强。 2、进针太深。 3、刺激太强。
37
《中医临床技能实训》 ——危险穴位解剖与针刺意外
38
三、躯干部危险穴位解剖
18
泪 器
19
平 睛 明 横 断 面
20
矢 状 面
21
冠状面
22
眶 内 侧 壁 大 量 动 脉 走 行
23
24
25
26
睛明操作方法
❖ 睛明 患者闭目,医者左手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右手缓慢进针
0.2-0.6寸,深刺可达1-1.5寸。不捻转、提插,以防伤及内眦动 脉造成出血;
针尖应接近眶内侧壁,但切忌紧靠,以防伤及筛前、后动脉。
11
风府
风府操作方法
朝下颌骨颏隆突方向直刺0.5-1.2寸,缓慢进针,严禁大
幅度提插捻转;
经过有枕大神经和第三枕神经(第三颈神经后支)分布的 皮肤,针刺时有韧感,并有一定阻力。经皮下组织,内有第二、 三颈神经的皮支和皮下静脉。针刺时,阻力较皮肤小,并有松 软感觉, 达项韧带,阻力较大,针刺该穴最深不得穿透项韧 带。
58
❖日月 有肋间内、外肌,肋下缘有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
腹横肌;有肋间动、静脉;布有第七或第八肋间神经。 ❖ 梁门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深层为腹横肌;有第7肋间动、静脉 分支及腹壁上动、静脉;当第8肋间神经分支处(右侧深部 当肝下缘,胃幽门部)。 ❖ 上脘
在腹白线上,深部为肝下缘及胃幽门部;有腹壁上动、 静脉分支;布有第七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12
哑门操作方法
❖ 哑门 正坐伏案,头部前倾,经第二颈椎棘突上缘直刺0.5-1.2寸; 经过有枕大神经和第三枕神经分布的皮肤至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皮
神经及皮下静脉。 针刺通过该层时阻力较小,并有松软感觉。经左右斜方肌之间通过
至项韧带,再经左右头夹肌、头半棘肌之间刺入。
13
风府、哑门: 进针不宜过快,针尖不可向上,以免刺入枕骨大孔,
误伤延髓; 针刺方向如果指向两侧下颌角,则易刺及椎动脉,
引起眩晕或椎动脉出血。
14
针灸损伤常见因素: 1、责任心不强。 2、进针太深。 3、刺激太强。
15
《中医临床技能实训》 ——危险穴位解: 目内眦外上方凹陷处
承泣: 瞳孔直下,眼球与眶 下缘之间
17
右 眼 眶 骨 性 结 构
《中医临床技能实训》 ——危险穴位解剖与针刺意外
1
一一、、枕枕、部项危部险危穴险位穴解位剖
风府:后发际正中直上一寸, 枕外隆突下方的凹陷处;
哑门:后发际正中直上半寸处 凹陷处;
风池:项后外侧,平风府穴, 在斜方肌上端与胸锁乳 突肌之间的凹陷处;
2
项部解剖结构
从X线片中能看 到第2颈椎棘突
第1颈椎无棘突
有第三颈神经的皮支和皮下静脉,针刺时韧性较皮肤差,并有松 软感觉。再经斜方肌外侧,头夹肌外上部,至深面的头半棘肌, 达枕下三角有枕下神经从其深面穿出。
10
风池: 不可深刺,尤其不能向对侧目外眦、耳屏或耳屏前
缘方向深刺,以防止刺入颅腔损伤延髓或脑部。 不可向同侧眼部的目内眦方向深刺,以免损伤椎动
脉。
胸 腹 部 危 险 穴 位
39
胸、腹部重要器官解剖投影
40
胸 部 主 要 脏 器 投 影
41
胸 部 肌 肉 、 皮 神 经
42
胸 部 肌 肉 、 神 经
43
打 开 胸 前 壁 ( 一 )
44
打 开 胸 前 壁 ( 二 )
45
打 开 胸 前 壁 ( 三 )
46
打 开 胸 前 壁 ( 四 )
5
示 椎 动 脉 走 行
6
针刺可能经过第1颈 椎与枕骨底部之间 穿过寰枕后膜,刺入 椎管及颅内,损伤脑 干
7
枕 项 部 冠 状 面
8
平 风 府 、 风 池 断 面
9
风池操作方法
❖ 风池 向对侧眼内眦直刺0.8-1寸,或透风府,注意控制深度; 经过有枕小神经分布的皮肤,针刺时有韧感。至皮下组织内
47
肺下缘 胸膜下界
锁骨中线 第6肋 第8肋
腋中线 第8肋 第10肋
肩胛线 第10肋 第11肋
接近脊柱处 平第10胸椎棘突 平第12胸椎棘突
48
天突操作方法
❖天突 在左右胸锁乳突肌之间,深层左右为胸骨舌骨肌和胸
骨甲状肌;皮下有颈静脉弓、甲状腺下动脉分支;深部为 气管,再向下,在胸骨柄后方为无名静脉及主动脉弓;布 有锁骨上神经前支。针刺不可向左右刺,以防刺伤锁骨下 动脉及肺尖。如刺中气管壁,针下有硬而轻度弹性的感觉, 病人出现喉痒欲咳等现象;若刺破气管壁,可引起剧烈的 咳嗽及血痰等现象。如刺中无名静脉或主动脉弓时,针下 可有柔软而有弹性的阻力或病人有疼痛感觉,应立即退针。
29
颈 前 区 主 要 器 官 投 影
30
颈 前 区 浅 层 肌 肉
31
颈 前 区 浅 静 脉
32
颈 部 深 层 动 、 静 脉 、 神 经
33
颈 总 动 脉 分 叉 处
34
锁 骨 下 动 、 静 脉 , 臂 丛 神 经
35
人迎: 避开动脉,在其前方或略向内斜刺,深度0.2-0.4寸;最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