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及其影响

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及其影响

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及其影响毕业论文标题: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及其阻碍系别:会计系专业:会计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年月日摘要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会计政策选择成为企业的必定。

会计政策选择贯穿于企业从会计确认到计量、记录、报告诸环节构成的整个会计过程,会计的过程事实上确实是会计政策选择的过程。

本文通过对会计政策的内涵、必定性、动机、原则及会计政策的选择的阻碍的阐述和分析,进而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展开深入探讨。

关键词:企业;会计政策;选择;阻碍目录摘要 0名目11 引言22 企业会计政策及选择的差不多内涵22.1 企业会计政策的定义 22.2 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的定义 33 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的本质及必定性 43.1 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的本质 43.2 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的必定性44 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存在咨询题及其计策74.1 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存在的咨询题 74.2 解决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存在咨询题的计策85 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的阻碍 95.1 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的原则 95.2 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的阻碍 105.3 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的进展方向12终止语12致谢14参考文献 15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及其阻碍1 引言我国新企业会计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扩大了企业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权,从而使得企业治理当局及会计人员面临如此一个咨询题:会计政策的选择对企业将会产生什么阻碍?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范畴有哪些?如何运用其职业判定能力;在国家会计政策的范畴内选择适合的会计政策?本文就此谈一点认识。

2 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的差不多内涵2.1 企业会计政策的定义在谈会计政策之前,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政策那个词的含义。

从汉语的字面意思来看,政策意为“为政之策”,原指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和任务而规定的行动准则。

而政策一词在英文中相对应的单词是(SSAP2)中对会计政策的讲明为“企业所选定并一贯遵循的特定会计基础”。

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会计准则对会计政策的定义也差不多与英国类似,都使用“会计基础”一词。

以上各国会计准则对会计政策的定义中,美国强调“特定会计原则以及为遵循这些原则而采纳的方法”,英国则直截了当以“会计基础”代替会计政策,并将会计基础讲明为“出于财务报表的目的,为将差不多会计概念应用于财务交易和事项所采纳的方法”。

而“差不多会计概念”则指“作为企业期间财务报表基础的要紧差不多假设”,并列举了要紧的“差不多概念”:连续经营、权责发生制、一致性和慎重。

可见,所谓“会计基础”即体现“差不多会计概念”(相当于我们所讲的会计原则或会计假设)的会计方法(即具体会计方法和程序)。

因此,不管是美国会计准则中强调的会计原则、方法,依旧英国会计准则中强调的会计基础,其内容差不多相同,只只是措辞不同而己国际会计准则对为兼顾各国会计准则制定体制以及用语习惯方面的差异,对会计政策做了最为宽泛的定义,包括了特定会计原则、会计基础、会计惯例、会计规则和会计方法等,但它们并非指不同的对象,如美国倾向于使用会计原则、会计方法等词描述会计政策,英国使用会计基础一词,而会计准则由政府部门制定的一些国家,如法国、德国,通常体现为会计制度或会计法规等。

不管措辞如何,会计政策既包括总的、指导性的会计原则,也包括相对具体的、体现会计原则的会计方法。

会计原则决定了会计方法,会计方法体现着会计原则,二者共同构成了会计政策的差不多内容。

通过以上比较,我们能够给出会计政策的初步定义:会计政策是企业治理当局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所选用的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程序)。

2.2 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的定义“会计政策”重在指政策内容(原则、方法或程序)本身,而“会计政策选择”则侧重指政策的形成、修正及调整的过程,即任何会计政策差不多上政策选择的结果。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指在既定范畴内(一样由各国的会计准则、其他法规等组成的会计规范体系所限定),按照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和特点,对可供选用的会计原则、方法、程序进行分析、比较,进而拟订会计政策的过程。

会计政策的选择有两个明显的特点:(1)、选择不是个别原则、方法的简单聚拢,而是一种整体优化。

即构成企业会计政策的各组成部分应有内在一致的目标,受统一的政策思想指导。

(2)、选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政策的最初确立需要做出选择,而已有的政策变更也是一种选择。

3 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的本质及必定性3.1 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的本质企业会计政策是连接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桥梁和纽带,它既受会计理论的指导和阻碍,又直截了当规范和制约企业会计实务,并对企业会计报表和资本市场产生广泛而深刻的阻碍。

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定义,会计政策是指“企业编报财务报表时所采纳的具体原则、基础、惯例、规则和实务”;会计政策有宏观会计政策和微观企业会计政策之分(黄菊波等,1995),宏观会计政策是指一国政府或政府授权的机构为了规范企业会计行为、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目标而制订和公布的会计准则、规范的总和,其核心是会计准则;企业会计政策则是企业在宏观会计政策的范畴内,按照企业的具体情形所选择的最能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会计原则、程序和方法的总称。

至于会计政策选择,诚如张为国教授所述,“所谓会计选择行为,即指前述利害集团(指股东、债权人和企业治理者等-引者注)选择会计目标和会计准则的行为”。

财务会计的目标在于向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在现有的以会计准则为会计政策规范主体的模式下,对某一经济事项的会计处理有多种备选的会计处理方法,为企业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留下了较大的选择空间。

技术就比较复杂了,它是人类智能和体会的具体表现,也是利用硬件的有效手段。

3.2 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的必定性(一)市场压力是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必定结果。

由于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广泛分离,导致托付代理关系显现,企业治理当局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不可幸免。

会计政策的选择实质上是爱护企业治理当局利益的。

治理当局作为资源投入运作的实际操作者,天然具有其他契约有关者所无法获得的信息优势。

来自市场的压力是对经理人员会计政策选择最有效的鼓舞约束机制。

竞争的经理市场和有效运行的监管市场促使经理人员为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而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

这是因为理性的经理人员都期望在经理市场上有较高的人力资本价值,而其又取决于所经营公司的市场价值。

同时如果经理人员未能使公司价值达到最大化,该公司将成为被监管的目标公司,一旦监管成功,经理人员往往被撤换。

因此,在证券市场、经理市场和监管市场的压力下,经理人员为了达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必定会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

(二)会计准则制定与完善的渐进性与局限性为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提供了空间。

随着经济的持续进展,各种新业务的持续涌现,会计准则的建设滞后于经济的进展,再加上对市场机制的过分依靠,致使政府监管力度不够,这为企业实现其目标而运用会计选择提供宽敞的空间。

第一,从会计准则制定看,如果我们能对一系列会计的基础概念都作出严密的定义,再通过恰当的思辨过程,即可得出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会计准则,这种会计准则同企业的各类经济业务之间能够形成一一对应的单映射关系,从而使会计实务达到科学、合理且内在一致的完美境域。

如果是如此,就不存在企业是否有会计政策选择权的咨询题了。

然而,理论与现实往往背离。

现实中的财务会计是存在于信息不对称、可能显现市场失灵的非理想的状态下。

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不可能对企业发生的每一笔具体业务制定出确切的处理方法与程序,而仅是人们订立有关契约时所需的会计信息提供一个大致的估量,这就导致实务中各类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同会计准则之间不再是一种一一对应的单映射关系,而是一种一对多的多映射关系。

正由于会计准则的这种不完全性,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提供了空间。

其次,企业的会计报告不仅仅是反映企业治理当局、政府、工会及债权人等各利益集团决策的结果,而且会直截了当阻碍到这些利益集团的决策行为,而这些行为进而又会对其他集团的利益产生阻碍,因而,会计信息也就会有“经济后果”。

从那个意义上讲,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不再是纯技术性的,而是各利益集团之间相互竞争的政治博弈过程。

而且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本身也确实是这一博奕活动的参与者,同时是有着自己的效用函数的“经济人”。

其效用要紧表现为自己在通用会计准则制定上所拥有的垄断权与权威性。

因此,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为了保证自己效用函数的最大化,必须平稳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利害关系,缓解各利益集团对准则制定机构的抵制压力,以保证各利益集团都能同意博弈的结果。

明显,放宽通用会计准则中对一些经济业务会计处理的选择空间,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之一。

可见面对势均力敌的各有关利益集团之间冲突,慎重和理性不在于寻求最终答案,而在于折衷,即这本质上确实是政治过程。

因此,即使我们临时撇开技术性因素不予考虑,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及由此形成的政治博弈过程亦使得企业被给予会计政策选择权。

第三,从会计准则制定的效率上考察,会计信息是一种具有外在性的公共物品,由于信息用户数量庞大,为了节约用户之间的直截了当缔约成本,由政府把握统一制定会计准则能够形成一种规模经济效应。

然而,由于各个企业的情形千差万别,企业经营者拥有更多的企业信息。

同时,如上所述,政府在会计准则的制定上是一种多方参与的政治博弈过程,需要以“充分程序”来表现制定过程的决策民主性,而且企业这一组织形式的决策速度远快于政府。

为了保证剩余会计准则制定的及时性,政府也不宜拥有全部的会计准则制定权,而应使企业之间拥有一定量的会计政策选择权。

(三)从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角度看,企业具有会计政策选择的内在动机,而且这种选择将是企业长期的、动态的优化过程。

由于企业所处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程度越来越高,企业的经济业务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各个企业的情形也千差万别,企业如果不能审慎地从法规承诺的若干备选会计处理方案中进行恰当的选择,就无法正确进行会计处理和实现客观公允揭示。

同时,按照契约理论,企业是一系列复杂契约关系的连接点,而会计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于为企业中的各类契约的订立与执行提供相应的数据,以界定契约关系,企业的经理人员有动机利用可供选择的会计政策来改变契约中所使用的会计数字,以和谐与契约各方的利益关系。

随着竞争的加剧和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以及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国际化的加速,企业兼并愈演愈烈,以资本为纽带的企业集团已进展成为一种差不多的企业组织形式,因而会引发更多的也更为复杂的会计政策选择咨询题,甚至跨国会计政策选择咨询题。

因此,会计政策的选择将在企业连续经营期内存在,而且出现出长期的、动态的优化特点。

4 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存在咨询题及其计策4.1 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存在咨询题第一,企业利用会计政策选择作为操纵利润、装饰报表的要紧手段企业利用会计政策选择操纵利润、装饰报表会计信息,使会计信息质量下降,损害有关利益人的利益和企业的信誉,破坏市场秩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