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固体废物处置中心项目 社会区域类

固体废物处置中心项目 社会区域类

固体废物处置中心项目题目:某市拟建一固体废物安全处置中心,其主要的建设内容包括:安全填埋场、物化处理车间、稳定、固化处理车间、公用工程及生活办公设施等。

该地区主导风向为西南风,降雨充沛。

拟选场址一:位于低山丘陵山坡及沟谷区,某村东北侧(直线距离18km),主要植被为人工种植的果园、水稻蔬菜等,交通方便,需建进场公路1000m,垃圾运输沿途经过3个村庄,人口居住稀疏。

选址区场地外东北侧为地势最高点,场地北部有一条东西走向沟谷,在沟谷两部有一个人工土石坝,沟谷汇水在此形成一个人工鱼塘。

场地外南侧池塘为最低点,场地南部汇水沿南侧坡地汇人南部沟谷向南流出。

选址区南侧5km处有一处森林公园.位于最近水厂取水点上游25km处。

选址区西边界(200m)外有一高压高架输电线穿过。

拟选场址二:位于某村庄北面山谷(距离该村15km),地表植被主要为马尾松一芒萁群落和人工种植林,交通方便,需建进场公路800m,垃圾运输沿途经过2个村庄,人口居住比较密集。

选址区临近森林公园(约lkm),场地周围地势南高北低,北侧有一水塘(非饮用水)。

选址区位于最近水厂取水点上游20km处,距最近变电站1km。

问题:1、两个场址哪个更适合建设同体废物安全处置中心,为什么?2、该建设项目评价的重点是什么?3、该项目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水环境影响的主要评价因子包括哪些?5、上述崮体废物安全处置中心还缺少哪个主要的建设内容’6、环境影响预测的主要内容及预测时段包括哪些?参考答案:1、两个场址哪个更适合建设固体废物安全处置中心,为什么?答:两个场址对比分析可知,与场址二相比,场址一优点:破坏人工种植的果园、蔬菜,对生态破坏相对较小;离最近水厂取水点相对较远,对水环境影响相对小;电力设施距离比较近,距离村庄和森林公园等敏感点比较远,对周围敏感点噪声和景观等影响小。

缺点:其建进场公路要长200m;村庄数目多,人口居住比较稀疏。

综合上述两个场址的优缺点,选择场址一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更适合建设固体废物安全处置中心。

2、该建设项目评价的重点是什么?答: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是垃圾处理工艺的可行性、垃圾场选址的合理性以及垃圾填埋场运行期间垃圾渗滤液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3、该项目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进行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如下:(1)地理位置;建设项目所处的经纬度,行政区位置和交通位置,并附地理位置图:(2)地质环境:根据现有资料详细叙述该地区的地质构造、断裂、坍塌、地面沉陷等不良地质构造。

若没有现成的地质资料,应根据评价要求作一定的现场调查;(3)地形地貌:建设项目所在地区海拔高度、地形特征、相对高差的起伏状况,周围的地貌类型;(4)气象与气候;(5)地表水环境:地表水水系分布、水文特征;地表水资源分布及利用情况,主要取水口分布;地表水水质现状及污染来源等;(6)地下水环境;(7)火气环境根据现有资料,简单说明项目周围地区大气环境中主要的污染物、污染来源、大气环境容量等;(8)土壤与水土流失:土壤类型及其分布、成土母质、土壤层厚度等;(9)生态调查:植被情况(如类型、主要组成、覆盖度和生长情况等),有无国家重点保护的或稀有的野生动物、植物;(10)声环境:确定声环境现状调查的范同、监测布点与现有污染源调查工作;(11)社会经济:包括社会经济、人口、工业与能源、农业与土地利用、交通运输等;(12)人文遗迹、自然遗迹与珍贵景观:主要是与项目临近的森林公园情况,并调查选址区是否有其他需要重点保护的景观。

4、水环境影响的土要评价因子包括哪些?答:地表水环境影响主要评价因子包括:pH、COD、BOD、SS、石油类、氢氨、总磷、挥发酚、总汞、总氰化物,还有其他重金属如Cu、Cd、Zn、As 等;地下水:pH、总汞、总氰化物、Cr6+、Cu、Zn、Cd、As。

5、上述固体废物安全处置中心还缺少哪些主要的建设内容?答:上述固体废物安全处置中心还缺少污水处理设施。

6、环境影响预测的主要内容及预测时段包括哪些?答:项目环境影响预测的主要内容包括:(1)水环境: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主要预测填埋场垃圾渗滤液、预处理车间产生的废水以及生活区污水对水环境的影响。

分析垃圾渗滤液的环境影响时,还考虑非正常情况下如防渗层破裂对地下水污染的分析。

(2)大气环境:施工扬尘、填埋机械和运输车辆尾气、填埋场废气对填埋场周围环境和沿线环境空气的影响。

(3)噪声:施工机械、作业机械和运输车辆噪声封周围环境的影响。

(4)水土流失:项目选址区位于低山丘陵区,建设期埘植被破坏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一定要采取防护措施。

(5)生态环境和景观影响:建设填埋场会在,定程度上破坏植被,占用土地引起水土流失,弃土堆放等给选址区及其周围生态环境和景观产生一定的影响。

预测时段包括:建设期、运行期和服务期满后(封场后)三个时段。

8.2.2案例二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某地拟建一垃圾焚烧发电厂及炉渣填埋场,首期建设规模为600t/d,建设工期为两年,日耗水量约为2000t/d(主要是循环冷却水)。

该项目总投资大约在2-3亿元人民币,职工总人数约为50人,年发电量大约在6000-8000万度。

厂区占地8.5Km2,已预留日后发展用地。

按照规划,该厂最终垃圾日处理量为1200t/d)二期征地面积约为43 Km2 (含水库面积9.2Km2)。

残渣填埋区规划控制用地期征地)35.63km2,填埋容量约为190万m3。

项目选址区位于山谷台地上,东面3km处有一水库,水库主要用于养殖鱼、鸭,东面2.5KM处是林场,西北1.5km处有一村庄,南面8km处为一城镇。

北面为丘陵,地表坡度一般在12。

~25。

之间,坑谷最低标高17m,山脊标高70-125m。

选址区雨水汇入水库下游的小河,小河水环境功能为景观用水。

附近地区自然植被多为人工马尾松中幼林及杉木林和矮灌丛林,代表植物群落为马尾松——桃金娘、岗松——鹧鸪草群落。

近年来,自然植被被大量砍伐,经济作物成为主导植被类型,土要有荔枝、柑桔等。

选址区下游谷地主要为果园和苗圃。

选址区气候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全年温和暖湿,光热充足,年平均气温2l.4~22.3℃,月份月均温12.9℃,七月份月均温28.7℃。

年降雨量1519.2-2206.5mm,多为台风降雨,集中在5~8月。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

受南亚热带季风影响,常年主导风以偏东风为主。

问题:1、该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是什么?2、运营期大气的环境影响预测应采用何种预测模式,主要预测内容包括什么?3、项目大气环境影响的主要评价因子包括哪些?4、该项目竣工大气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如何布点?5、在确定该选址区为可选场址之前还需做哪些工作?参考答案:1、该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是什么?答:该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包括建设期、运行期和封场后三个阶段,各自的影响如建设期主要的环境影响包括:土石方开挖对植被的破坏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水土流失;运营期:垃圾焚烧产生废气、填埋场废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咀及新鲜垃圾暂存池的渗滤液及炉渣填埋场渗滤液对水环境的影响;封场后:炉渣填埋场渗滤液对水环境的影响。

2、运营期大气的环境影响预测应采用何种预测模式,主要预测内容包括什么?答:大气的环境影响预测采用的模式如下:(1)正常情况下:对于气态污染物比如S02、NO2、HCl等采用点源高斯模式,对于颗粒物(TSP)采用倾斜烟羽模式;(2)非正常情况下:采用非正常排放模式。

大气预测内容如下:(1)小时平均和日平均的最大地面浓度和位置;(2)不利气象条件下,评价区域内的浓度分布图及其出现的频率;(3)评价区域季(期)、年长期平均浓度分布图;(4)可能发生的非正常排放条件下相应于(1)~(3)各项的浓度分布图。

3、项目大气环境影响的主要评价因子包括哪些?答:大气环境影响的主要评价因子如下:建设期:施工活动产生的TSP;运行期:垃圾燃烧产生的S02、NO2、HCI、HF、烟尘、二恶英;炉渣填埋产生的TSP;垃圾堆放和炉渣填埋产生的恶臭气体:氨、H2S等。

4、该项目竣工大气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如何布点?答:该项目竣工大气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布点:(1)焚烧炉废气监测断面布设于废气处理设施各处理单元的进出口烟道、废气排放烟道。

(2)填埋场废气监控点在单位周界外10m范同内浓度最高点。

参照点设在排放源上风向2~50m范围内。

监控点最多可设4个,参照点只设1个。

5、在确定该选址区为可选场址之前还需做哪些工作?答;在确定该选址区为可选场址之前还需做以下工作:(1)确定其选址是否符合当地的建设总体规划:(2)调查该区的地质条件,确定是否位于地下水补给区、洪泛区、淤泥区外、活动的塌陷地带、断裂带、地下蕴矿带、石灰坑及溶岩洞,以及天然滑坡或泥石流影响区。

8.2.3案例三污水处理厂某大城市拟建设一座一期规模为15万吨/日污水处理厂。

经调研,服务区范围污水量大于污水处理厂一期的处理能力。

厂区占地32公顷(预留二期用地),项目所选场址目前为旱地,不属于基本农田保护区,周围500米范围内没有居民等敏感点。

污水处理工艺采用改良型A2/O二级处理工艺。

纳污水体为天然河流,水质目标为Ⅳ类水体。

由于目前服务区范围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这一河流,导致该河流水质现状为劣V类。

根据上述背景材料,回答以下问题:l、本工程的主要产污环节是什么?(8分)①产生恶臭的工序有:主要在污水的预处理工序和污泥处理工序。

主处理区恶臭产生量很小。

污水的预处理工序包括:粗、细格栅池,曝气沉砂池。

污泥处理工序包括:污泥脱水间和污泥浓缩池。

3分②产生固体废物的工序有:粗、细格栅池,曝气沉沙池的沉砂和二沉池的剩余污泥。

2分③噪声主要来自泵房和鼓风机房。

1分④出水口的尾水。

1分⑤主处理区的含菌气溶胶。

1分2、本工程的主要环境影响是什么?(7分)①、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

a、入厂污水经过处理,水污染负荷明显减少,出厂的水质得到改善。

纳污水体的天然河涌水质将得到明显的改善。

b、超负荷污水溢流和事故排水对水环境的影响。

3分②、污水处理厂固体废物最终处置的环境影响。

1分③、污水处理厂恶臭及含菌气溶胶的环境影响。

1分④、厂区生产噪声的环境影响。

1分⑤、施工期的环境影响。

1分3、根据你的经验,为本工程提出主要的污染防治措施。

(5分)①脱臭措施:在预处理区和污泥处理区对构筑物加盖封闭,将恶臭吸入除臭塔处理。

1分②尾水消毒及尾水排放口安装在线监测仪。

1分⑤污泥的处理处置。

1分④消声减震措施。

1分⑤卫生防护距离。

1分根据去年的出题情况看,现状监测布点原则要掌握。

地表水监测布点原则:地面水环境导则中表4推荐的调查范围的两端应布设取样断面,调查范围内重点保护水域、重点保护对象附近水域应布设取样断面,水文特征突然变化处(如支流汇入处等)、水质急剧变化处(如污水排入处等)、重点水工构筑物(如取水口、桥梁涵洞等)附近、水文站附近等应布设取样断面,并适当考虑其它需要进行水质预测的地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