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石榴》教学实录及评析

《石榴》教学实录及评析

有的放矢言意兼得——《石榴》教学实录及评析执教:省市瑞金路小学倪鸣评析:教版教材编辑部景华巧借报纸,激发兴趣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石榴的王国。

抬起手,跟倪老师一起来写写今天要学的课题。

(生跟老师写)榴这个字单独读的时候读第二声,在这个词当中要读轻声,咱们一起来读读课题——石榴。

生:(齐)石榴。

师:读得真好。

现在呀,正是石榴成熟的季节。

瞧,枣庄的人民都把广告登到了报纸上,老师在读报纸的时候看到了这样一段话:枣庄石榴园有石榴树五百三十余万株,建于西汉年间,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是我国最大的石榴园,被誉为——生:中国第一,世界少有。

师:因此,它闻名海外。

读了报纸上这段话,相信第一小节中的“驰名中外”这个词你一定读懂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倪老师想听听谁读出了那石榴园名声很大。

(生齐读课文第一小节)点评:“善使者,功半成。

”这节课的导入很值得玩味。

第一,倪老师没绕圈子,开门见山,直接揭示了本课的学习容。

第二,利用课题资源,落实识字、写字。

第三,引进报纸资料,既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又理解了课文中的新词。

检查预习,理清文脉师:读得太棒了!看来同学们课前已经进行了充分预习,既然大家预习这么充分,今天倪老师可要来点刺激的!我要提高检查预习的难度了。

倪老师把这一课中含有生词的句子都藏到了石榴果的背后,石榴果越大,题目的难度也越大!自己选择,来挑战!开始!生:我选果子最小的那一个。

(众笑)师:1号题?看来你是一个平时做事挺稳重的人。

这句话中只有一个生词,你一定能读好!生: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师:读得太棒了!请坐。

你看台下的老师都情不自禁要为你鼓掌了。

同学们,第一位挑战者初战告捷,接着来挑战!生:我想选3号题。

师:虽然是个弱不禁风的女孩子,勇气却了得!这段话中可有不少的生字,你有信心读好它吗?生:(读)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籽儿。

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师:倪老师特别仔细地听了,有一个生字的读音,读得非常标准!它读第三声,你能带大家读读这个词吗?生:(领)咧开。

生:(齐)咧开。

师:还有一个字音,老师想给你提个醒,这个字只在一些特定的词中才读“露(lòu)”,在这儿应该读“露(lù)”,自己再把这个短句读一读。

(生读)师:刚才这个同学不仅读准了生词的读音,有个很长的句子,她也读得很流利。

其实,在读长句子的时候,只要我们像她一样注意了句子中的停顿,还有一些在意思上联系紧密的词读得紧凑一些,你,也能跟她读得一样流利,自己试试吧。

(生自由读后指名读)师:瞧,掌握了方法,长的句子我们也能读流利。

下面,我们接着挑战!还有一题,你能读好吗?生:(读)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师:也许同学们对他的朗读不满意,但是倪老师要给他100分,因为他读得特别认真,不过这个儿化音还没读出感觉,跟倪老师一起读读这个词——劲儿。

(生读,师带读,生齐读,指名读。

)师:真好。

同学们,这挑战好玩吗?想不想再来一题呀?生:想。

师:这是课文的最后一个小节,在这一小节,可出现了不少的二类字,你能把它们都读准吗?别急着举手,自己先去读读红色的词语。

(生自由读)师:谁来当当小老师,带大家读这些词?生:(领)剥开、玛瑙、紧偎、嚼嚼、甜津津。

(生跟读)师:小老师带得可太好了。

在这段话中,有一个多音字,这个字,表示去掉外面的皮或壳的时候,它就读作本文的读音——bāo,让我们一起再读读这个词——剥开。

(生齐读)师:其实,很多的多音字在查字典的时候都可以根据它的意思来选择它的读音,现在谁敢来挑战这一段话?生:(读)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籽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取几粒放人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师:读得多用心哪。

同学们,在这段话中,还潜伏着一个多音字,就是这个字——间,究竟它应该怎么读呢?别着急,让我们也试着根据它的意思来选择它的读音。

师:倪老师在字典上查到了这个字的两种意思,当它表示中间的时候,它读作——生:第一声。

师:当它表示事物不连接,被隔开这个意思的时候,它读作——生:第四声。

师:瞧,这就是石榴籽儿,这是——生:红的。

师:这是——生:白的。

师:这红色和红色之间,被白色给隔开了;这白色和白色之间,又被红颜色隔开了。

根据这个字在这里的意思,它应该选择读作——生:间(jiàn)。

师:对,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个词——红白相间。

(生齐读,指一名男生再读。

)点评:通过“检查预习”,指导学生如何把书读正确、读流利,这个环节的教学刺激、扎实、精彩。

让学生自己选题检测,带有很大的未知性和挑战性,使学生感到新鲜、刺激;字字入目,句句过心,深挖细找,不留“死角”,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这样的严格训练,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认读品质,扎实、有效;教师引导自然又步步深入,点拨关键能恰到好处,评价准确而又风趣得体,把鲜有亮点的“初读”教学,上得有声有色、情趣盎然。

师:让我们再回到课文的最后一小节。

这一小节呀就是在写人们品尝石榴,看看现在这个时间:我想同学们的肚子已经开始咕咕叫了吧。

(生点头)师:想不想就在这儿尝尝石榴?生:想。

师:好!满足你们的愿望。

(生纷纷举手,给学生发石榴。

学生品尝。

)生:石榴真酸呀。

师:你尝出来它是酸溜溜的,可惜因为时间的关系,请允许倪老师下课再让你们慢慢地品尝,好不好?生:好!师:这滋味独特的石榴,究竟是怎么长成的呢?让我们再去读读课文,听清了,这遍读课文,倪老师要求大家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流利。

用自己的速度去读吧。

(生自由读课文)师:同学们,通过刚才再次读课文,倪老师相信你们一定都发现了,课文的第二、第三两个小节就是在写石榴的——生:生长过程。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个过程吗?别着急,这次倪老师还要比一比,看看谁能说得最简洁。

给点提示,只要你说清,这是在什么季节,石榴怎么样了,就可以了。

同桌之间赶快讨论讨论,看看谁的速度最快。

(生讨论)师:谁来说说?请你上来好吗?你一边说呀,倪老师一边配合你,把你的想法写在黑板上。

生:先是春天,石榴抽出了新的枝条。

师:(指导书写“抽”字)她刚刚说抽出了新的枝条,倪老师可以说得更简洁,那就是抽枝。

春天,仅仅是抽枝吗?有补充吗?生:还长出了新的嫩绿的叶子。

师:看看老师黑板上这样的规律,能说得更简洁吗?生:长出了叶子。

生:长出了嫩叶。

生:长叶。

师:现在,你能连起来说说石榴生长的过程吗?生:石榴在春天抽枝、长叶,在夏天开花,秋天的时候果实成熟了。

点评:如何教给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容”的方法,这是小学第二学段语文老师需要探讨并在教学中落实的问题。

本环节教学,倪老师在这方面给我们做了引领。

她就石榴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先理清要点,“在什么季节,石榴怎么样了”;再学会概括,提要出春天“抽枝”“长叶”,夏天“开花”,秋天“成熟”。

既使学生把握了这段文本的“主要容”,又使学生理清了文章的思路。

精读对话,体会表达师:看来第二、第三小节的意思,你们已经读懂了。

就是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生长过程,作者却把它写得那么具体、那么生动,他是怎么做到的呢?这可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当我们需要边读边思考的时候,不妨选用默读。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二第三小节,勾画出你觉得写得特别生动、特别有趣的地方。

拿出笔,开始吧!(生默读课文)生:我觉得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籽儿。

这写得很好,因为这用了比喻句,写了石榴咧开,熟透的石榴比作了像人一样。

师:这位作者是把石榴当作了娃娃来写,这种方法倪老师要更正一下,不叫比喻叫——生:拟人。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这位同学说到的这段话,刚才倪老师在下面看的时候,有不少同学也勾了这段话,这段话中还有哪儿有趣,挑一处,读给大家听听好吗?生:我觉得“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这句话写得非常有趣。

师:石榴娃娃多顽皮呀。

老师听出来了,你们觉得这段话有趣,都是因为作者把熟透了的石榴想象成了——生:娃娃。

师:让我们去看一看吧,瞧,石榴娃娃也对你们笑哪。

(出示图片)这是笑得——(生答:咧开嘴。

)——师:这是——(生答:笑破肚皮。

)师:同样都是笑,可为什么作者在写的时候先写咧开嘴,再写笑破肚皮?老师想听听你们的想法。

生:因为想让石榴笑破肚皮的话要在它非常成熟的时候,所以它必须先要经过刚成熟时候的咧开嘴,成熟时间长才会笑破肚皮。

师:老师觉得你一定是个特别理智的学生,能从植物生长的过程来分析。

有没有同学是从笑上来分析的?生:有一个石榴咧开的口子非常大,就把它比作笑破了肚皮,是夸。

有一个石榴露出了很小的口子就说咧开嘴。

点评:如何精读课文?这也是当前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倪老师从“体会表达”入手,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课文是如何把石榴“简简单单的生长过程”,“写得那么具体、那么生动”的,使学生把读书探究的重点由传统的“写什么”变为“怎样写”,学生不但深刻地感悟到拟人写法的妙处,而且对“咧开嘴”“笑破肚皮”“甚至”等词句的意思有了深刻的理解。

师:现在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来表现这石榴笑的程度有不同吗?(生自由读后指名读,师读,再指名读。

)师:来,把自己想象成石榴娃娃,一边读一边做做动作。

瞧,这是(师做动作——扒(师指导读)师:接着说,还有哪儿写得特别生动、特别有趣?生:我认为这句——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用得比较好。

因为石榴就像在吹小喇叭一样,所以成了比喻句。

师:看来平时老师特别喜欢告诉你们什么是比喻,什么是拟人,是吗?其实呀,倪老师也觉得作者的想象特别奇特,也被这小——喇——叭吸引了。

你们想不想也走近了去看开),这是(师做动作——望)。

(生跟着做动作读)师:这个石榴娃娃,刚才你为什么要急着扒开绿黄色的叶子?生:我想让人们品尝到我的美味。

师:是啊,你是迫不及待了。

生: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一看呢?生:想。

师:走近了看哪,这石榴花跟小喇叭的确很相似,难怪作者会这样想象。

咱们一起来读。

生: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师:这小喇叭一吹呀,那会是怎样一番热闹景象呢?让我们再去看看石榴花,自己读读画线的句子。

生: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

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师:石榴花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生:这个石榴花是火红的,越开越多,不久,它的枝头就长满了石榴花。

师:花越开越密,这花显得怎么样啊?生:越开越密,把花写得非常拥挤。

师:她用了这样一个很形象的词语。

刚刚倪老师还听到有同学在下面说这花显得非常——生: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