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末考试高一物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其中..1.~.8.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9.~.12..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要求,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零分.........) 1.有A 、B 两小球,B 的质量为A 的两倍.现将它们以相同速率沿同一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图中①为A 的运动轨迹,则B 的运动轨迹是( )A .①B .②C .③D .④2.如图示是氦原子核在固定的正电荷Q 作用下的运动轨迹,M 、N 、P 、Q 是轨迹上的四点,图中所标出的氦原子核在各点处的加速度方向正确的是( )A .M 点B .N 点C .P 点D .Q 点3.已知河水的流速为v 1,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 2,且v 2>v 1,下面用小箭头表示小船及船头的指向,能正确反映小船在最短时间内渡河、最短位移渡河的情景图示依次是( )A .①②B .①⑤C .④⑤D .②③ ① ② ③④4. 地球的半径为R0,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一颗人造卫星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卫星距地面的高度为R0,下列关于卫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卫星的线速度大小为 B.卫星的角速度大小为2C.卫星的加速度大小为D.卫星的运动周期为5.2013年12月14日21时许,嫦娥三号携带“玉兔”探测车在月球虹湾成功软着陆。

在实施软着陆过程中,嫦娥三号离月面4米高时最后一次悬停,确认着陆点。

已知总质量为M的嫦娥三号在最后一次悬停时,反推力发动机对其提供的反推力为F,引力常量为G,月球半径为R,则月球的质量为()A.2FRMGB.FRMGC.MGFRD.2MGFR6.两个质量不同的小球用长度不等的细线栓在同一点并在同一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它们的()A.角速度相同B.线速度大小相同C.周期不同D.向心加速度大小相同7.人通过滑轮将质量为m的物体沿粗糙的斜面由静止开始匀加速地由底端拉上斜面,物体上升的高度为h,到达斜面顶端的速度为v,如图所示.则在此过程中()A.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功为mgh+m v2B.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功为mv2C.人对物体做的功为mghD.人对物体做的功为mv28.两带电平行板水平放置,三个完全相同的带电粒子(不计重力),在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以不同速度水平飞入板间电场,出现了如图所示的轨迹,由此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的速度最大B.c的速度最大C.b和c同时飞离电场D.动能的增加值c最大,a和b一样大9.如图所示,在O点固定一点电荷Q,一带电粒子P从很远处以初速度v0射入电场,MN为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虚线是以O为中心,R1、R2、R3为半径画出的三个圆,且R2-R1=R3-R2,a、b、c为轨迹MN与三个圆的3个交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P、Q两电荷可能同号,也可能异号B.a点电势大于b点电势C.P在a的电势能大于在c点的电势能D.P由c点到b点的动能变化大于由c点到a点的动能变化10.一已充电的平行板电容器与静电计连接如图所示。

已知静电计指针张角随着电容器两极间的电势差的增大而增大。

现保持电容器的电量不变,且电容器N板位置不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将M板向左平移,则静电计指针张角增大B.将M板向右平移,则静电计指针张角增大C.将M板竖直向下平移,则静电计指针张角减小D.将M板竖直向上平移,则静电计指针张角增大11. 如图所示,在竖直纸面内有一匀强电场,一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 的小球在一恒力F 的作用下沿图中虚线由A 匀速运动至B .已知力F 和AB 间夹角θ=60°,AB 间距离为d ,且F =mg .则( )A .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 =F qB .A 、B 两点的电势差大小为 2Fd qC .带电小球由A 运动到B 的过程中电势能减少了32mgd D .电场方向与F 方向关于AB 对称 11.如图所示,物体A 、B 通过细绳及轻质弹簧连接在轻滑轮两侧,物体B 的质量为2m , 放置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物体A 的质量为m ,开始时细绳伸直。

用手托着物体A 使弹簧处于原长,A 与地面的距离为h ,物体B 静止在斜面上挡板P 处.放手后物体A 下落,与地面即将接触时速度大小为v ,此时物体B 对挡板恰好无压力,则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mg hB .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等于mgh - 12mv 2 C .此时物体A 的加速度大小为g ,方向竖直向上D .此后物体B 可能离开挡板沿斜面向上运动二、实验题(13题5分,14题10分,共15分)13.某实验小组采用图示的装置探究“动能定理”即探究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做功与小车动能的变化之间的关系。

实验中,小车碰到制动装置时,钩码尚未到达地面。

(1)为了把细绳对小车的拉力视为小车的合外力,要完成的一个重要步骤是;(2)为使图示中钩码的总重力大小视为细绳的拉力大小,须满足的条件是钩码的总质量________小车的总质量(填“大于”、“小于”、“远大于”或“远小于”)。

14. 用如图实验装置验证m1、m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m2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m1上拖着的纸带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迹进行测量,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下图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0是打下的第一个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

已知m1= 50g 、m2=150g ,则(g取9.8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 在纸带上打下记数点5时的速度v= m/s;(2) 在0~5过程中系统动能的增量△E K = J,系统势能的减少量△E P = J;△E K和△E P不相等的原因是,由此得到的结论是三、计算题(本题共四个小题,共47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重要的演算步骤和单位,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15. (10分)已知月球半径为R0,月球表面处重力加速度为g0.地球和月球的半径之比为=4,表面重力加速度之比为=6,则地球和月球的密度之比为多少?16.(12分)质量为m的物体静置于水平地面上,现对物体施以水平方向的恒定拉力,t s末物体的速度到达v时撤去拉力,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求:(1)滑动摩擦力在(0-3t)s内做的功;(2)拉力在t s末的功率.17.(12分)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正方形光滑玻璃板abcd,边长L,距地面的高度为H,玻璃板正中间有一个光滑的小孔O,一根细线穿过小孔,两端分别系着小球A和小物块B,当小球A以速度v 在玻璃板上绕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时,AO间的距离为r.已知A的质量为m A,重力加速度g.(1)求小球的角速度;(2)求小物块B的质量m B;(3)当小球速度方向平行于玻璃板ad边时,剪断细线,则小球落地前瞬间的速度多大?18.(12分)如图所示,AB是真空中的两块相距为d1=0.5m的平行金属板,两板间电压U AB=200V。

O、P分别为AB板上正对的两个小孔,在B板右侧有足够长倾斜放置的挡板EF,挡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00。

已知小孔P到挡板的水平距离PD=0.5m。

某一质量m=4×10-10kg,电荷量q=1×10-4C的粒子,从小孔O由静止开始向B板运动,经小孔P水平射出打到挡板上。

不计粒子重力。

(1)求粒子从小孔O运动到挡板上的D点所用的时间。

(2)如果在B板右侧至EF区域加上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E2,粒子仍能打到挡板上,求所加电场E2的最大值。

高一物理期末考试答案一、选择题1.A 2.C 3.C 4.A 5.A 6.A 7.B 8.B 9.CD 10.AD11.A C 12.AB二、实验题13(1)平衡摩擦力(2分) (2)远小于(3分)14 (1)2.4 (2)0.58 0.59 有阻力 误差允许范围内机械能守恒三、计算题15.【解答】解:设星球的密度为ρ,由G=mg 得GM =gR 2,ρ==联立解得ρ=设地球、月球的密度分别为ρ、ρ0,则 将=4,=6代入上式,解得=16.试题分析:(1)在13ts ~,物体在动摩擦力的作用下做匀减速运动,有: t mv ma f t v t v v a 2;22132-==-=∆-= 根据功的公式以及平均速度:43;23;2221mv fs W vt t v s v v v f -======总 (2) 加速过程的加速度:tmv f ma F ma f F F t v t v a 23;;11111=-==+==∆=合 根据功率可以得到:t mv Fv P 232==17.(12分)解:(1)根据公式:v =ωr (2分) 可得:ω=(1分)(2)以B 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T =m B g ,(2分)以A 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 B g =,(2分)得:m B =. (1分)(3)A 下落过程,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3分) 解得: (1分)18.(13分)解:(1)粒子在两板间运动时: qE a m = 1U E d = 21112d at = (共3分) 代入数据联立解得41110s t -=⨯ (1分)粒子到达P 孔时的速度411110m/s v at ==⨯ (1分)粒子由P 孔运动到挡板的时间4210.510s PD l t v -==⨯ (1分) 粒子从小孔O 运动到挡板上的D 点所用的时间s t t t 421105.1-⨯=+=(1分)(2)当电场强度最大时,粒子运动轨迹与板相切,速度方向沿板EF ,0060tan v v y=(2分)t m qE v y =(2分) 02PD l t v = (1分) 联立得V /m 3400=E (1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