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本产业布局分析

日本产业布局分析

日本产业布局分析07043311季婷婷产业布局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在空间上的分布。

可以通俗的理解为产业规划,产业规划就是对产业发展布局,产业结构调整进行整体布置和规划,产业结构就是指三大产业结构。

对日本的产业布局的分析,重点则从日本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出发。

二战后,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日本先后进行了四次大的产业结构调整。

第一次是战后经济恢复期,日本政府致力于重建产业以奠定经济自立发展的基础,依靠“倾斜生产方式”。

推行“产业合理化”政策,以煤炭、钢铁、电力、造船为重点产业,将有限的资金和原材料投人到重点产业,再以重点投入部门为杠杆推动整个工业的回升,到1959年,日本经济全面恢复到战前1936年的水平。

第二次产业结构调整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主要特征是以重化工业为主导产业,全面、大量地引进重化工业技术,加大对技术成果的消化、吸收。

1956~1973年的18年问,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达到9.7%。

其中,1959~1970年的12年间,有10年的增长率高达两位数以上,这样的增长速度在全球经济发展史上实属罕见。

进人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冲击”和石油危机的爆发使得日本出口导向型经济受到很大的冲击,出现“滞胀”局面。

究其原因,60年代的高速发展是以廉价而稳定的石油供应和保障产品顺利出口的国际机制为前提的。

以此为转折点,日本开始进行第三次产业结构调整。

此次调整的主要方向是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

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

主导产业是汽车和电器机械。

最近一次的结构调整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

经济重点逐渐由制造业向非制造业转移,促进以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创造性知识密集型”的产业政策,“以科学领先、技术救国”的方针。

调整产业结构。

1997年5月。

日本政府在《实现经济结构变革及创造的行动计划》中确立了15个新兴、成长性产业.即医疗福利、文化生活、信息通信、新制造技术、流通领域、环境、新能源及节省能源、人才、国际化、住宅等。

并测算出与上述15个产业相关的领域从1995~2010年可以提供700万个就业机会。

15个产业中除新制造技术与迄今为止仍然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制造产业有关以外,其他产业都呈现出信息化、服务化的特征。

而日本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其战后的经济增长点主要是靠“移植 (即大量引进外国的新技术和新产业)而形成的。

随着赶超阶段的结束,模仿目标逐渐消失。

今后日本经济的发展.虽然离不开国际市场和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但是经济主导产业的形成则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一味依靠“移植”.而要立足于“内生”。

“内生”经济主导产业的形成,一要靠自主的技术开发,二要靠国内需求的拉动。

从这个角度看,可成为21世纪初日本经济的增长点的将会是信息通讯产业、化学工业、环保产业以及面向企业和个人的服务业。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信息通讯产生在21世纪将会有更大的技术变革和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近年来美国新经济现象表明,产业信息化是工业化国家产生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信息产业的发展程度及传统产业的信息化程度是决定其经济发展方向的关键因素。

始于2O世纪8O年代的以做电子、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产业为先导的信息革命。

使美国的产生结构加速从物质生产为主向以知识信息生产为主转变。

主导产业正从钢铁、汽车、化工等传统产业迅速向包括集成电路、计算机软件、个人电脑、传真机、光缆等在内的信息技术产业转变。

信息产业已成为美国经济强有力的新增长点。

据1997年美国《商业周刊》报道,在过去的三年中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7%来自于高科技产业。

1996年美国信息技术产业创造的产值已占其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3%。

信息产业不仅本身是一个庞大的产业群,对经济增长具有强大的拉动作用。

而且它还可以不断地改造传统产业,使之向知识集约型产业发展。

有鉴于此,日本对信息通讯业的发展寄予很大期望。

根据日本通产省预测。

到2010年,如果能在全国敷设光纤网络,信息通讯产生的规模将达123万亿日元,将提供243万个新的就业岗位。

这意味着它所创造的市场规模和容纳的就业量将远远超过迄今日本所有的主导产业所具有的能量。

果真如此的话,信息通讯将成为21世纪经济中首屈一指的主导产业。

进人90年代以后,在长达十年之久的经济萧条中化学工生是日本少数几个一直保持增长的行业之一。

现代产业和技术的飞跃往往取决于新材料的开发研制,而新材料的获得,越来越多地依赣于化学方法和化学工业。

因此,制造各种合成材料的化学工业将可能是今后发展较快的领域。

化学工业中的另一个增长较快的领域是医药化学.随着日本日渐步人老龄化社会,对医药特别是营养滋补类药品的需求将日趋增多,市场前景令人乐观。

当前自然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环境保护已越来越引趁全人类的广泛关注。

1997年12月在京都召开的防止地球变暖会议上确定了在工业化国家的目标2008-2010年间,大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为实现这一目标,有关国家必须进行能源结构转换以减少能耗。

从表面上看,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等环保措施会对经济增长造成不利行为,但它也从另一个方面为创造新的产业提供了大好时机。

随着有关国家环保法规的强化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各种节能型机械设备、环保汽车、节能型家电等环保型产品的市场必将迅速扩展,开发和生产各种清洁能源、垃圾无害化处理等部门也必将成为扳为重要的产业领域。

日本产业界在7O年代中期以后的环境保护工作中取得了许多环保、节能成果和经验。

目前日本在环境保护和节能方面的技术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1993年经合组织环境委员会的一份报告指出,在过去2O年中日本经济增长了12.2%,但氧化硫的排放却减少了82%,氧化氨的排放也减少了21%。

据日本通产省预测,到2010年日本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产业的市场规模将从1997年的15亿万日元扩大到37万亿日元。

因而,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产业及传统产业的环保化开发将是一个重要的成长型产业领域。

从情况看,日本的服务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同。

这一结论不仅仅是出于日美两国产业结构方面的指数比较(这一时间段美国制造业产值仅占GDP的20%,而日本为30%)。

而主要是因为日本商品流通等服务业的落后性,人口老龄化和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

日本虽然已经建立起了世界一流的工业生产体系,但与人们日觜生括密切相关的服务业却较为落后,这可以从日本高昂的消费物价方面反映出来。

据日本经济企划厅1鲫5年11月的统计结果。

东京的物价水平是纽约的1.59倍,伦敦的1.52倍,巴黎的1.34倍,柏林的1.35倍造成日本消费物价高昂的主要原因显然不是由于其生产领域效事低下,而是由于其流通领域效率低下。

日本政府对服务生的规制严格而广泛,限制市场主体的自由进人和其他经营行为。

这是一种典型的保护弱者(比如小商店)的政策。

随着“大店法”的废止及其他方面规制的缓和,必然会有大量资本渗入商品流通等服务业内。

据日本通产省预测,到2010年日本与藏通有关的产业领域的市场规模将从1997年的36万亿日元上升至132万亿日元,是所有产业部门中增幅最大的一个。

随着物质产品日渐丰裕,人们的消费必然要从单纯的物质消费向文化生括消费发展。

因而,文化消费型为品和服务也是工业化国家最重要的产业领域之一。

另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深(1995年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14.5%,预计到2O2O年这一比倒将达到25.8%)。

与老年人护理、医疗保健相关的服务业和将会进一步发展。

总之,在21世纪,第三产业必将成为日本产业发展的最重要领域之一。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未来方向:(1)主导产业将由数种产业构成世界市场需求多样化决定产业多样化,审视世界主导产业发展和转移过程,即从煤炭、钢铁和纺织业到家用电器和重化工业,再到汽车工业,其根本的原因是在相应的经济发展阶段形成了趋同而集中的社会大众需求,它们是一些衣、食、住、行方面基本生活用品需求。

在这些基本生活需求满足以后,人们有条件可以追求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多样化且呈多极华,这也就决定了主导产业将由数种产业组成。

(2)日本有可能形成比较优势的产业领域1997年5月16日,在日本内阁会议确定的“改革和创造经济结构的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了可以成为21世纪初经济新增长点的l5个领域及预计可望达到的市场规模(万亿日元),它们是:住宅领域4,医疗、福利领域91,生活文化19,整建城市环境16,环保领域37,节能和新能源开发7,信息通讯业126,物资流通业132,人才培养与交流8,国际化服务业2,商务辅助服务业29,新制造技术领域dl,生物工程领域l0,宇宙航空业9,海洋开发业7。

可以认为这l5个领域基本指出了日本形成新一代主导产业的范围,根据主导产业需要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诱发系数足够大的特点和前文述及的产业结构调整应考虑的4个因素,下面列出的产业,首先是符合世界市场发展趋势的朝阳产业(考虑世界市场需求趋势),也是极有可能产生科技创新和突破的领域(考虑知识经济的影响,技术创新和赛破),其次我认为日本在这些产业发展方面具有一些有利条件(考虑国际分工新格局。

经过努力,最有可能形成日本新一代的主导产业,因而也可能就是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未来方向。

1.环保产业日本是发达国家中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环境保护对日本国民的未来生活关系重大。

日本环境问题的严峻现实,使解决环境问题的要求强烈而迫切,这就导致巨大需求,需求将创造供给日本有庞大的资本,日本国民又富有,投资环境保护事业,是有利可图的朝阳产业。

日本在解决自身环保问题的过程中,将积累经验,在管理和技术等方面形成优势,很可能在未来世界环保市场上占据重要位置。

日本科技厅在1996年提出投资1.4万亿用l0年时间开发高速超级并联计算机和大容量的存储器对地球大气气候、水循环、生态系统变化进行综合科学研究。

日本向环保领域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

2.海洋开发日本列岛四面环海,长期受资源匮乏之苦.日本开发海洋,既有地利,也有动力,更有开发海洋所需要的巨量财力、人力资本和物质基础。

在海洋开发领域,世界尚处在大规模开发的前夜,日本也并不落后,有些领域甚至有领先优势,只要日本肯F功夫,可期望日本在未来的海洋产业领域铸就辉煌。

5年来,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的预算增加了一倍,达2.2亿美元,日本已拥有数艘世界上最强大的研究船,如世界上潜得最深的载人潜水器和遥控潜水器,以及世界上最大的海洋研究船。

并计划建造一艘海下钻探深度3500米的船,以日本为中心开展“2l世纪海洋钻探计划”。

3.节能和新能源开发核能、水能、太阳能、风能和生物物质能,这些新能源是能源产业的未来。

日本是石油和煤的进口大国,世界石油危机对日本经济影响很大。

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开发新一代能源,对日本利益很大,日本四面环海,水能、风能资源丰富,日本在太阳能领域.已经领先于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