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引领,融合创新,扎实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应用是中小学信息化发展的永恒主题,只有抓好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信息化设施和资源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益。
今年4月13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指出教育信息化要从建设转到深度应用、融合创新上来,深度应用、融合创新将是我们今后的工作重心,如何推动应用是大家都在研究的课题。
近年来我省在教育信息化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我们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推动应用工作:一、以课题研究为龙头,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
我们以课题研究为龙头,大力抓好了信息技术建设与应用课题研究,组织开展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课题研究,全省参加省电教馆组织的课题研究的学校多达几千所,研究内容涉及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研究范围广。
通过课题研究,大大提高了全省中小学教师的科研能力,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一直以来,山东的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的热情非常高,在全省上下形成了良好的科研氛围。
我省电教系统历来具有重视课题研究的优良传统,我们电教系统一直致力于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从“九五”开始省电教馆就组织200多个中小学校承担了中央电化教育馆和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的研究课题《多媒体促进中小学教学改革的策略和方法的研究》;“十五”期间我们组织全省中小学承担了800多个省电教馆立项的教育技术研究课题,同时并承担并完成了国家级和省级重点研究课题《中小学网络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全省有218所中小学参与研究,开发出了小学语文、数学、科学、外语和初中语文、数学、外语七个学科的497课单元网络课程资源;“十一五”期间我们又承担了省教育科学规划办重点研究课题《信息技术在中小学优质教育中运用策略、方法的研究》和《中小学网络课程开发与应用的研究》,全省有321个中小学参与研究。
《中小学网络课程开发与应用的研究》课题开发出了小学语文、数学、科学、英语和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生物、历史、地理九个学科的1047课单元的网络课程资源。
“十二五”我们又申请承担了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研究课题《山东省中小学网络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全省有525个学校参与了课题的研究,开发制作了涵盖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初中语文、英语、物理、生物、历史、地理十个学科的1851个中小学网络课程资源。
通过多年的课题研究,我们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运用水平和科研水平的中小学学科教师,建设了一支教师科研队伍。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迅猛发展,新媒体、新技术不断涌现,教育信息化发展迎来了新的快速发展时代,在未来几年内,智慧校园、智慧教育、教育云、在线教育、电子书包、翻转课堂等技术形式和应用模式将不断普及和深化。
这就需要我们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深入研究探索信息化在教育教学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更大限度地发挥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效益,提高教育质量。
我们要以抓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为契机,来进一步缩小城乡和区域差异,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进而实现教育现代化。
课题研究工作是我们电教工作的重头戏,我们一如既往的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2016年为了充分发挥山东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和山东省电化教育示范校的示范、引领作用,我们组织了这些学校参加由中央电化教育馆和教育部数字支撑研究中心立项课题的申报工作。
我省申报中央电化教育馆立项课题440个,经过专家评审有166个课题立项。
申报教育部数字支撑研究中心立项课题388个,经过专家评审,全部立项。
我省课题立项数居全国之首。
有几个市课题研究工作开展得非常好,课题申报立项数量非常多,像潍坊有90个、济宁89个、东营68个、威海53个、济南49个。
2016年11月份中央电化教育馆王珠珠馆长来山东调研信息化工作,与省教育厅郭建磊副厅长座谈时专门表扬了山东课题研究的氛围很好,学校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很高。
在2017年的全国电教馆馆长会上,珠珠馆长对我省的课题研究工作再次给予了肯定和表扬。
课题申报立项后,为了使研究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保证研究工作健康、有序、顺利地开展,我们加强了课题研究的管理工作。
2017年6月20日我们在潍坊寿光市组织了全省承担两类课题的554个立项课题学校的课题开题暨培训活动。
我们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原北京市电化教育馆馆长潘克明教授及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东北师大博士生导师钟绍春教授给课题学校的教师针对课题研究及今后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央馆和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研究中心负责课题的同志针对课题管理进行了培训,共有800多人参加了培训活动。
通过培训活动,老师们收获很大,使这些课题学校明确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以确保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今年4月份教育部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研究中心和省电教馆一起对我省承担的388个由他们立项的子课题进行了中期验收和指导工作。
根据我省各地承担子课题的数量和就近的原则,确定了济南、淄博、潍坊、济宁、威海等五个课题验收及指导地点,这五个地点的子课题验收的组织工作分别由五个市的电教馆承担。
每个验收点的课题数都在70个以上,有的达到了90多个。
我们分两个专家组用一天的时间对每个验收点的每个课题采取课题校PPT汇报,专家点评的方式进行了验收和指导。
本次验收和指导工作成效非常显著,我们对每个课题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建议。
通过指导使每个课题学校都明确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回去及时调整研究思路,确保课题研究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
我们之所以下大力气抓课题研究工作,是因为认识到只有加强课题研究,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才不是盲目的蛮干,才能提高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成效。
学校发展的关键是教师,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教学改革的推行,迫切需求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
“教师应成为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
我们提倡让课题研究成为一种习惯,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老师们要加强教学反思,重视学习、实践、认识的积累和感悟,在课题研究中促进自己的专业化发展。
希望通过课题研究,搭建教师学习和研讨的平台,促进教师逐步从一个普通的“教书匠”成长为一个乐于研究、善于研究的研究者,成为教育行家、教育专家、教育思想家。
并通过这些教师的引领,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促进教师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推动学校良性发展。
我们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会、培训会、交流会、总结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广泛交流、借鉴,拓展课题教师的研究视野,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同时我们把开展课题研究和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课题研究首先是一种教育教学行为,然后才是科学研究行为,即做课题的目的是要研究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使之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育科研并不是独立于教育教学之外的额外工作,而是立足于学校的工作实践、渗透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着眼于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而展开的。
所以课题组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开展研究,把课题研究作为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问题的主要途径,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提高,在实践中总结,切实在课题的实施中服务于自己的本职工作,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以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为抓手,促进教育信息化的融合创新,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融合能力和水平。
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是我省广大中小学教师参与的一项大型竞赛活动,能为教师们搭建一个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是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能力和水平的真实体现。
通过多年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我省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对于加强教学资源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多年来,我们一直重视抓好全省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工作,并推荐优秀作品参加由中央电化教育馆组织的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
我省教师在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的获奖成绩逐年提高。
从2005年开始至今我省在全国大赛中的获奖成绩一直在全国位列前列,我们年年获得优秀组织奖。
通过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充分体现了我省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
从2016年开始我们积极探索创新活动组织及评审机制,我们在配合央馆此项活动的同时,还与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合作,推荐优秀作品参加他们组织的幼教、小学、初中、高中、职教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大奖赛,我们把两项活动合并,统一口径多出口,给老师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参与更多的交流活动,提高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这种组织机制得到了教育部领导的认可,其他省也在仿照我们的组织办法参与全国大赛。
另外就是我们整个活动的作品推荐报送评审全部在活动平台上进行,评审专家由各市推荐组成专家库,平台随机抽取评审专家,评审专家对参评作品实现盲评,评审工作真正实现公开、公正、透明,2016和2017年连续两年活动实现0投诉率。
2016年全省17个市共报送作品2773件,推荐评审专家1320名。
8月初作品分组完成后,我们随机抽取专家,组成评审组对作品进行评审,整个评审过程是在活动领导小组的协调、监督下完成的。
经过专家的认真评审,共评出省一等奖738件,二等奖949件,三等奖607件。
其中9月份推荐了293件优秀作品参加央馆举办的第二十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展示活动,经过角逐,我省共有213件作品在全国获奖。
其中一等奖30件(占全国一等奖比例为11.15%),二等奖85件(占全国二等奖比例为12.25%),三等奖98件(占全国三等奖比例为10.27%),我省获得优秀组织奖。
同时我们还推荐206件作品参加由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举办的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的现场决赛。
进过角逐,最后我省获得小学组一等奖14件,二等奖47件;初中组一等奖13件,二等奖30件;高中一等奖4件,二等奖11件。
2017年全省17个市共报送2889件作品,经过专家认真评审,从中评选出一等奖599件、二等奖867件、三等奖581件。
我们从中推荐了277件作品参加由中央电化教育馆组织的第二十一届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获得一等奖28件、二等奖77件、三等奖78件,获奖率66%,我省获得优秀组织奖。
同时我们还推荐了613件作品参加由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组织的幼教、小学、初中、高中、职教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大奖赛。
获得一等奖40件、二等奖194件、三等奖8件。
2018年全省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我们共收到17个市报送的作品3966件,推荐专家2343名,目前评审工作正在平台上紧张的进行中,8月评审结束后,我们还将推荐优秀作品参加由中央电化教育馆组织的第二十二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及由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组织的幼教、小学、初中、高中、职教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大奖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