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集成电路课程设计(范例)

集成电路课程设计(范例)

内部反相器:
输入缓冲级:
内部逻辑门:
输出缓冲级:
输出级:
3.3 功耗与延迟估算 在估算延时、功耗时,从输入到输出选出一条级数最多的去路进行估算。在 74HC139 电路从输入到输出的所有各支路中,只有 Cs 端加入了缓冲级,其级 数最多,延时与功耗最大,因此在估算 74HC139 芯片的延时、功耗时,就以 Cs 支路电路图(如图 10 所示)来简化估算。
N=前级等下效级反栅相的器面栅积的面积
在本例中,前级等效反相器栅的面积为 M2 的 P 管和 N 管的栅面积总和,下级 栅的面积为 4 个三输入与非门中与 Cs 相连的所有 P 管和 N 管的栅面积总和。 因此,
所以,
(2)输出缓冲级
由于输出级部分要驱动 TTL 电路,其尺寸较大,因而必须在与非门输出与输 出级之间加入一级缓冲门 M1,如图 8 所示。将与非门 M0 等效为一个反相器, 类似上述 Cs 的缓冲级设计,计算出 M1 的 P 管和 N 管的尺寸
tox=395×10﹣10m Vtp=﹣0.971428V 3.2.1 输出级电路设计
根据要求输出级电路等效电路图如图 3 所示,输入 Vi 为前一级的输 出,可认为是理想的输出,即 VIL=Vss, VIH=VDD。
图 3 输出级电路 (1) 输出级 N 管(W/L)N 的计算
当输入为高电平时,输出为低电平,N 管导通,且工作在线性区,而后级有 较大的灌电流输入,要求|IOL|≤4mA,VOL,man=0.4V,根据 NMOS 管理想电流分 方程分段表达式:
本次设计采用的是 m12_20 的模型库参数进行各级电路的尺寸计算,其 参数如下: NMOS: εox=3.9×8.85×10﹣12F/m μn=605.312×10﹣4 ㎡/Vs
tox=395×10﹣10m Vtn=0.81056V PMOS: εox=3.9×8.85×10﹣12F/m μp=219×10﹣4 ㎡/Vs
L W
2
Vtp
p Vdd
0.1Vdd
2
Vtp
1 Vdd Vtp
ln
19Vdd
20 Vdd
Vtp
令 ,并把 的值代入公式,根据 ≤2nS 的条件,计算出 WN 和 WP
的值。
即, 使 =2nS,即
因此, 所以,内部反相器的尺寸为:
W
=3 W
L N,与非门 L N,内部反相器
tf 方程来求。关键点是先求出式中 CL(即负载)。
图 4 内部反相器 它的负载由以下三部分电容组成:①本级漏极的 PN 结电容 CPN;②下级 的栅电容 Cg;③连线杂散电容 CS。 ① 本级漏极的 PN 结电容 CPN 的计算 CPN=Cj×(Wb)+Cjsw×(2W+2b) 其中 Cj 是每 um2 的结电容,Cjsw 是每 um 的周界电容,b 为有源区宽度,可从 设计规则获取。如若最小孔为 2λ×2λ,孔与多晶硅栅的最小间距为 2λ, 孔与有源区边界的最小间距为 2,则取 b=6λ。Cj 和 Cjsw 可用相关公式计算, 或从模型库选取,或用经验数据。其中采用的模型库参数如下所示: C j.N 9105 F / m2 C jsw.N 5.251010 F / m C j.P 2.033104 F / m2 C jsw.P 31010 F / m 总的漏极 PN 结电容应是 N 管和 P 管的总和,即:
图 5 内部逻辑门 代入内部反相器的尺寸得,内部逻辑门的尺寸为:
3.2.4 输入级设计 由于本电路是与 TTL 兼容,TTL 的输入电平 ViH 可能为 2.4V,如果按正常内部 反相器进行设计,则 N1、P1 构成的 CMOS 将有较大直流功耗。故采用如图 6 所 示的电路,通过正反馈的 P2 作为上提拉管,使 ViH 较快上升,减小功耗,加快 翻转速度。
③ 连线杂散电容 CS
CS=
A
ox tox
一般 CPN+Cg≈10CS,可忽略 CS 作用,因此可以得出:
又因为:
tf
CL tox oxn
L W
n
2Vtn 0.1Vdd Vdd Vtn 2
Vdd
1 Vtn
ln
19Vdd 20Vtn Vdd
tr
CL tox ox p
0
1
1
0
1
0
1
0
1
1
0
1
0
1
1
1
110源自1××1
1
1
1
从图 1 可以看出 74HC139 芯片是由两片独立的 2—4 译码器组成的,因此设 计时只需分析其中一个 2—4 译码器即可,从真值表我们可以得出 Cs 为片选 端,当其为 0 时,芯片正常工作,当其为 1 时,芯片封锁。A1、A0 为输入 端,Y0-Y3 为输出端,而且是低电平有效。
2
p
Vtp Vdd
0.1Vdd
2
Vtp
1 Vdd Vtp
ln
19Vdd
20Vtp Vdd
令 tr=tf 可以计算(W/l)p,min 的值,计算过程如下:
计算得出:
则(W/L)P=140 取其中的大值作为输出级 P 管的尺寸,则(W/L)P=140
3.2.2 内部反相器中各 MOS 管的尺寸计算 内部基本反相器如图 4 所示,它的 N 管和 P 管尺寸依据充放电时间 tr 和
图 6 输入级电路
(1)输入级提拉管 P2 的(W/L)P2 的计算 为了节省面积,同时又能使 ViH 较快上升,取(W/L)P2=1。若取 L=2λ,W=2 λ,要特别注意版图的画法,不要违反设计几何规则。为了方便画版图,此 处的 L 允许取 6λ。 所以, (2)输入级 P1 管(W/L)P1 的计算 此处 P1 管的尺寸取内部反相器中 P 管的尺寸,则
图 8 输出缓冲级 同理,级间的扇出系数为:
N=前级等下效级反栅相的器面栅积的面积
将内部逻辑门等效为一个反相器,则其等效尺寸等于内部反相器的尺寸,计 算得出:
所以,
3.2.6 输入保护电路设计 因为 MOS 器件的栅极有极高的绝缘电阻,当栅极处于浮置状态时,由于某种 原因(如触摸),感应的电荷无法很快地泄放掉。而 MOS 器件的栅氧化层极 薄,这些感应的电荷使得 MOS 器件的栅与衬底之间产生非常高的电场。该电 场强度如果超过栅氧化层的击穿极限,则将发生栅击穿,使 MOS 器件失效, 因此要设置保护电路。 输入保护电路有单二极管、电阻结构和双二极管、电阻结构。图 9 所示的为 双二极管、电阻结构输入保护电路。保护电路中的电阻可以是扩散电阻、多 晶硅电阻或其他合金薄膜电阻,其典型值为 300~500Ω。二极管的有效面积 可取 500μm2,或用 Shockley 方程计算。
150mW。 2.2 设计要求 1. 独立完成设计 74HC139 芯片的全过程; 2. 设计时使用的工艺及设计规则: MOSIS:mhp_n12; 3. 根据所用的工艺,选取合理的模型库; 4. 选用以 lambda(λ)为单位的设计规则; 5. 全手工、层次化设计版图; 6. 达到指导书提出的设计指标要求。 3. 设计方法与计算 3.1 74HC139 芯片简介
74HC139 是包含两个 2 线-4 线译码器的高速 CMOS 数字电路集成芯片, 能与 TTL 集成电路芯片兼容,它的管脚图如图 1 所示,其逻辑真值表如表 1 所示:
图 1 74HC139 芯片管脚图 表 1 74HC139 真值表
片选
输入
数据输出
Cs
A1
A0
Y0
Y1
Y2
Y3
0
0
0
0
1
1
1
0
(3)输出级 N1 管(W/L)N1 的计算 由于要与 TTL 电路兼容,而 TTL 的输出电平在 0.4~2.4V 之间,因此要选取 反相器的状态转变电平:
又知: 代入数据得:
VI * ViL,max
ViH ,min 2
1.4V
VI
*=Vdd
Vtp 1
Vtn n /
n p
/
p
计算得到:
管的理想电流方程分段表达式:
因此,
则,
2. N 管和 P 管的充放电时间 tr 和 tf 表达式分别为
tf
CL tox oxn
L W
n
2Vtn 0.1Vdd Vdd Vtn 2
Vdd
1 Vtn
ln
19Vdd 20Vtn Vdd
tr
CL tox ox p
L W
2—4 译码器的逻辑表达式,如下所示:
Y0 Cs A1 A0 Cs A1 A0
Y1 Cs A1 A0 Cs A1 A0
Y2 Cs A1 A0 Cs A1 A0 Y3 Cs A1 A0 Cs A1 A0
74HC139 的逻辑图如图 2 所示:
图 2 74HC139 逻辑图 3.2 电路设计
W
= W
L P,与非门 L P,内部反相器
3.2.3 内部逻辑门 MOS 的尺寸计算 内部逻辑门的电路如图 5 所示。根据截止延迟时间 tpLH 和导通延迟时间 tpHL 的 要求,在最坏情况下,必须保证等效 N 管、P 管的等效电阻与内部基本反相 器的相同,这样三输入与非门就相当于内部基本反相器了。因此,N 管的尺 寸放大 3 倍,而 P 管尺寸不变,即:
注意:此处 WN 和 WP 都为国际单位 ② 栅电容 Cg 的计算
Cg=Cg,N+Cg,P=
AN
ox tox

AP
ox tox
=(WN+WP)L
ox tox
此处 WN 和 WP 为与本级漏极相连的下一级的 N 管和 P 管的栅极尺寸,近似取 输出级 WN 和 WP 的尺寸。
将输出级 N 管和 P 管的宽长比:(W/L)N=48 和(W/L)P=140 代入公式 进行计算,根据设计规则,λ=0.6μ,L=2λ=1.2μ,代入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