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背影》导学案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背影的线索作用。
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朴实简洁的语言。
3、感受深切父爱,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抓住感动点,抒写感动文。
学习重点: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朴实简洁的语言。
学习难点:感受亲情,抓住感动点,抒写感动文。
学习过程:音乐导入:播放崔京浩《父亲》,熟悉的歌中有一个熟悉的身影,生活中我们把他叫作“父亲”。
也许是因为父亲少了母亲般细腻温情的呵护,生活中他们对儿女的爱往往很容易被我们忽视。
其实细想想,不是他们没有去爱,而是我们没有细心去感受罢了。
歌词中唱到“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这足以说明父亲在我们生命中的地位是多么重要。
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浓浓深情一起走进朱自清的《背影》,来感受一下他们之间的父子深情,希望能给你以启示。
一、自主学习(一)基础达标:1.作者作品介绍朱自清,原名______,字______,号______,江苏扬州人,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他一生之中共著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26种,约二百多万字。
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
他的文章大都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
毛泽东曾赞扬过朱自清的骨气,说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
2.文体、背景介绍这篇《背影》写于1925年,《背影》是他的______(文体)代表作之一,作者当时28岁,在清华大学任教。
“那年冬天”就是指1917年冬。
我们在七年级时学过他的一篇非常精美的散文《______》。
3.字音、字形、词语(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交卸(______ )______ 奔丧(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晶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颓(______ )唐______ 差(______ )使(______ )______ 拣(______ )____________搀(______ )____________ 迂腐(______ )____________ 举箸()(2)根据拼音写汉字狼j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sù sù____________ suǒxi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ù______ 闲__________________ gōu留____________ pán shā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文章语境,理解下列字词意思。
踌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蹒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琐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颓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3)我推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同学们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初读感知:1. 本文的文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我”与父亲最后一次相见于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 地点?当时见面时的境况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作者是通过“______ ”这一特殊角度来表达______ 情感的,那么文中一共写了父亲几个背影?各是在什么情景下的背影?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出来。
小支架:文眼就是文章的字眼儿,读出了文眼,就读出了中心。
文眼常常出现在开头或结尾。
二、合作探究(一)研读赏析A1.四次对背影的描写哪一次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2.根据提示选择你认为最合适的方式来分析、体会这浓浓的父子深情。
提示:(1)感情基调的把握(如:我认为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来朗读这段文字,因为……)(2)抓住特征来刻画人物的方法(文段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原文哪个地方有所体现)(3)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我认为文中什么词句运得好,因为……)(4)特定环境下人物的情感体现(可选择父亲或我的表现来分析)小支架(1)基调指的是课文的基本情调,把握基调,就是把握朗读课文的整体感,要读出作者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2)刻画人物的方法有: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里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一)展示交流A预设:这里提到“我”的一次流泪,老师可以追问:体会此时流泪“我”的内心感受?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流泪”,每次的泪又该如何理解呢?深情朗读“望父买橘”情节。
(二)研读赏析B本文情真语质,特别是父亲的话,虽然不多,却含义丰富。
请问:父亲一共说了几句话?(学生指出句子后,师生共同体味父亲言语里面蕴涵的深厚感情。
在学生自主、探究、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加以适当引导、点拨)(二)展示交流B(三)研读赏析C1.我们描写人物的肖像,常常以正面描写为主。
比如:“皱纹很深”,“两鬓苍苍”等等,本文的作者为什么不写父亲的正面,而只写父亲的背影呢?(学生的答案可能是多方面的,教师适当予以肯定)小支架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特点擅长选取表达感情的聚焦点。
本文的聚焦点就是“背影”。
这个“背影”就凝聚着“深深的父爱!”。
2.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捕捉过这样的感动时刻,体会到父母对你深深的无私的爱。
(三)展示交流C预设:如果孩子们不能理解,可以出示范文。
明确:感动点可以是动作描写,也可以是语言描写等等。
三、拓展延伸1.联系实际想一想,其实我们的父母很多时候何尝又不是这样做的呢?而更多时候我们内心所反馈出的却是对父母行为的一种排斥和厌恶。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篇流传很广的小文章。
看完后,说说你的感受。
《变化的爸爸》4岁:我爸无所不能。
5岁:我爸无所不知。
6岁:我爸比你爸聪明。
8岁:我爸并不是无所不知的。
10岁:我爸长大的那个年代跟我们非常不一样12岁:喔,好吧!自然的,爸对这件事毫无所知。
14岁:别太在意我爸,他是一个老古板。
21岁:他?我的天!他的陈腐实在是无药可救。
25岁:爸对我所知甚少,但他在我旁边这么久,实在是应该知道!30岁:也许我该问问老爸是怎么想的?毕竟他经验丰富。
35岁:除非我和爸爸谈过,否则我不做任何事。
40岁:我想知道爸爸是怎么来处理这件事的,他如此有智慧,又拥有整个世界的经验。
50岁:如果爸爸还能在这儿让我和他讨论事情,我愿意付出一切代价我不能欣赏他的聪明真是再糟糕不过的!温馨提示:人生路漫漫,亲情相陪伴。
拥有之时,要懂得珍惜,别等失去之后,只剩悔恨内疚的回忆。
别让这几世修来的缘分,转瞬即逝,别让自己的年少无知,挥霍在宝贵的青春岁月!2.《背影》(片断)三毛不知是荷西葬下去的第几日了,那天的风特别的大,拍散在车道旁边堤防上的浪花飞溅得好似天高。
我缓缓的开着车子,堤防对面的人行道上也沾满了风吹过去的海水,突然,在那一排排被海风蚀剥得几乎成了骨灰色的老木房子前面,我看见了在风里,水雾里,踽踽独行的母亲。
那时人行道上除了母亲之外空无人迹,天气不好,熟路的人不会走这条堤防边的大道。
母亲腋下紧紧的夹着她的皮包,双手重沉沉的各提了两个很大的超级市场的口袋,那些东西是这么的重,使得母亲快蹲下去了般的弯着小腿在慢慢一步又一步的拖着。
她的头发在大风里翻飞着,有时候吹上来盖住了她的眼睛,可是她手上有那么多的东西,几乎没有一点法子拂去她脸上的乱发。
这个憔悴而沉默妇人的身体,不必说一句话,便河也似的奔流出来了她自己的灵魂,在她的里面,多么深的悲伤,委屈,顺命和眼泪像一本摊开的故事书,向人诉说了个明明白白。
可是她手里牢牢的提着她的那几个大口袋,怎么样的打击好似也提得动它们,不会放下来。
我赶快停了车向她跑过去:“姆妈,你去哪里了,怎么不叫我。
”“去买菜啊!”母亲没事似的回答着。
“我拿着超级市场的空口袋,走到差不多觉得要到了的地方,就指着口袋上的字问人,自然有人会拉着我的手带我到菜场门口,回来自己就可以了,以前荷西跟你不是开车送过我好多次吗?”母亲仍然和蔼的说着。
荷西去了的这些日子,我完完全全将父母亲忘了,自私的哀伤将我弄得死去活来,竟不知父母还在身边,竟忘了他们也痛,竟没有想到,他们的世界因为没有我语言的媒介已经完全封闭了起来,当然,他们日用品的缺乏更不在我的心思里了。
是不是这一阵父母亲也没有吃过什么?为什么我没有想到过?只记得荷西的家属赶来参加葬礼过后的那几小时,我被打了镇静剂躺在床上,药性没有用,仍然在喊荷西回来,荷西回来!父亲在当时也快崩溃了,只有母亲,她不进来理我,她将我交给我眼泪汪汪的好朋友格劳丽亚,因为她是医生。
我记得那一天,厨房里有油锅的声音,我事后知道母亲发着抖撑着用一个小平锅在一次一次的炒蛋炒饭,给我的婆婆和荷西的哥哥姐姐们开饭,而那些家属,哭号一阵,吃一阵,然后赶着上街去抢购了一些岛上免税的烟酒和手表、相机,匆匆忙忙的登机而去,包括做母亲的,都没有忘记买了新表才走。
以后呢?以后的日子,再没有听见厨房里有炒菜的声音了。
为什么那么安静了呢?好像也没有看见父母吃什么。
“姆妈上车来,东西太重了,我送你回去。
”我的声音哽住了。
“不要,你去办事情,我可以走。
”“不许走,东西太重。
”我上去抢她的重口袋。
“你去镇上做什么?”妈妈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