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熟悉我国基本法律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首先,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便于人民参 加国家管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发挥 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其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力地保障了全国各 族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族决策、民主管 理、民主监督的权利,享有广泛的民主自由和 人权。 再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比较全面地体现了我 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最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机关高效 协调运转。
熟悉我国基本法 律制度
学习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
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
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我国社会主义
宪法的精神、了解宪法规定的基本 制度,掌握我国主要的实体法律制 度和程序法律制度。学习法律制度 的基本知识,增强法治观念,提高 法律意识。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 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在多党合作的关系中,共产党是处于政治领导地位 的唯一政党,虽然共产党同其他民主党派在法律上 是完全平等的,组织上是独立的,但在政治上,各 个民主党派是接受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的指导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这一方针是多党合作的 思想基础。
(三)经济法主体 经济法主体是依据法律规定的经济权限,参加或能 够参加经济法律关系的社会主体。经济法主体资格 的取得的条件:一是具有一般法律地位。二是具有 经济权限。根据职能性经济活动的类型,可以把经 济法主体分为五类: 国家。 国家机关。 社会组织。 经济组织的内部结构。 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济户和自然人。 (四)经济法律制度 反不正当竞争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四、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一)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公民的基本权利是指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基本的、 必不可少的权利。 我 平 国 等 公 权 民 的 基 本 权 利
政治权利和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 公民的教育、科学、 文化权利和自由
人身自由权
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
特定人的权利
(二)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我国国家的 阶 级 性 质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宪法-行政法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 政 国 的 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 国 的 政权组织形式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宪法-行政法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内容是: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在普选的基 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 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 家机关并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各级人民代 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并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 机构,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宪法的内容:规定国家生活中最重要的方面 国 家 性 质 根本 制度 根本 任务 基本经济制度
国 家 形 式
基本权利义务 现代化建设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宪法-行政法
(二)宪法的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 人民主权原则 基 本 原 则 法 治 原 则
民主集中制原则
尊重和保障人权 原 则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宪法-行政法
中央军事委员会——是我国最高的军事领导 机关,领导全国武装力量。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 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是我国 的审判机关,是我国国家机构的有机组成部 分,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是我 国的法律监督机关,是我国国家机构的有机 组成部分,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
二、我国的国家制度
(一)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制度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我 国 的 国 家 性 质 我 国 国 的 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 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 国家。
我国宪法规定 的 基 本 制 度
我 国 的 基 本 经 济 制 度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我 国 的 国 家 机 构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宪法-行政法
一、宪法的基本特征和原则
(一)宪法的特征
首先,宪法的内容不同于一般法律。 其次,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 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最高准则,宪法具有 最高的法律效力。 最后,宪法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
二、经济法律制度
(一)经济法的概念 经济法是调整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关 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我国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1)保障、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原则。 (2)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原则。 (3)权、责、利相统一原则。 (4)维护国家经济主权原则。 (5)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基本原则:一是促进网络发展与加强监管 相结合的原则。二是信息自由与社会公共 利益有机结合的原则。三是与现代网络发 展相适应、与传统法律规范相协调的原则。 主要任务: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 障网络安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和社会管理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 组织的合法权益。
思考题:简述《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及其规 定的劳动者权利的内容?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民族 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 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 权的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是把国家的集中统 一与民族地区的自治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既保证少 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的地方性事 务,发挥地方优势,促进各民族的经济、文化、教 育、科技的发展,共同繁荣,又能保证国家的集中 统一领导,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公民基本义务是指公民依照宪法应当履行的 最主要、最基本的责任。它主要有以下内容: 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 遵守宪法和法律。 保守国家秘密。 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 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依法纳税。
五、我国的国家机构
现行宪法规定的中央国家机构组织系统简表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所有行政法律关系当 事人都必须严格遵守并执行行政法律的规定, 一切行政活动都必须以法律为依据,任何行 政关系主体不得享有法外特权,违反行政法 律规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行政合理性原则——指的是行政法律关系当 事人的行为,特别是行政机关的行为,不仅 要合法而且要合理,也就是行政行为要做到 合理、恰当和适度。 程序正当性原则——是指行政机关作出影响 行政相对人权益的行为时必须遵循正当法律 程序。
个体经济是城乡劳动者依法占有少量生产资料和产 品,以自己从事劳动为基础,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 一种经济形式。 私营经济是生产资料由私人占有,并存在雇佣劳动 关系的一种经济形式,私营经济是在我国改革开放 不断深入,劳动者个体经济规模不断扩大,雇工日 益增多的基础上形成的。 中外合资企业是中国的经济组织同外国的经济组织 或者个人依法在中国境内举办的双方共同投资、共 同管理和共负盈亏的股权式合营企业。 中外合作企业是中国经济组织和外国经济组织或个 人依法在中国境内举办的契约式的合营企业。
思考题:简述行政行为的内容和效力?
行政行为的内容,主要指行政行为作用于行政相对 人所产生的影响效果。可以概括为:设定权利和义 务,撤销权利和义务,赋予能力和剥夺能力,变更 法律地位,确认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或行为合法, 赋予特定物以法律性质等。 行政行为的效力有:(1)确定力。行政行为有效 成立后,非依法律规定不得随意变更和撤销,既不 可变更力。(2)拘束力。行政行为的内容对行政 相关人员的约束效力,包括对行政机关自身的拘束 力和对行政相对人的拘束力。(3)执行力。行政 行为成立后,行政机关依法采取一定手段,是行政 行为的内容得以完全实现的效力,又称为实现力。
第一节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1. 我国现行宪法1982年12月4日公布施行 2. 1988年、1993年、1999年、 2004年修改
3. 结构:由序言及四章组成,共138条
序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总纲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国家机构 国旗、国徽、首都
宪 法 的 特 征 和 原 则 我 国 的 国 家 制 度
基本原则:一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兼顾用 人单位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二是按劳分配与公 平救济相结合的原则。三是劳动者平等竞争与 特殊劳动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四是劳动行为自 主与劳动标准制约相结合的原则。 劳动者的权利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 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 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 动争议处理的权利;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 利。
(七)与公共生活相关的主要行政法律规范 治安管理处罚法。 集会游行示威法。 环境保护法。 道路交通安全法。 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八)与职业活动有关的主要法律规范 公务员法。 劳动法。 劳动合同法。
思考题:简述《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 定》的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第二节 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
一、行政法律制度 (一)行政法的概念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具体 来说,它是调整国家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能过程中 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反映行政法本质和具体制度 规则内在联系的共同性规则,是贯穿于国家行政 机关活动的所有环节,并由全部行政法规范反映 出来的共同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