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工程评估细则1.总则1.0.1智能建筑工程评估细则(下简称细则)适用于建设行业智能建筑试点项目和智能建筑工程的评估。
本细则是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评估中心评估智能建筑优良工程的重要依据。
可供智能建筑工程申报单位参考。
本细则内容为总则、功能效益项评估、设计质量项评估、施工质量与产品质量项评估、运行维护与资料项评估和总评。
1.0.2 智能建筑工程为公共建筑和住宅小区智能化工程二大类。
1.0.3 推荐公共建筑和住宅小区智能化工程的评估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1)智能建筑工程先进、实用、功能强,达到省(或自治区、直辖市)内同类型工程先进水平;(2)公共建筑和住宅小区的总体规划、建筑结构、生态环境等具有较高水平、且具相当规模,能起到示范作用;(3)智能化系统需求分析与设计科学合理,功能强、技术先进,工程质量优良和运行后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4)工程竣工验收后,智能化系统全部正常运行、且运行时间达3个月以上;(5)对住宅小区智能化工程类还应满足入住率达到50%以上。
1.0.4 智能化工程评估由需求分析、设计质量、施工质量与产品质量、运行维护与资料四个分项组成。
2. 功能效益项评估2.0.1 功能效益项评估包括需求分析与运行效益。
2.0.2需求分析遵循以下原则:(1)需求导向原则:公共建筑或住宅小区的基本需求和社区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定位是设计的出发点。
按需求出发,实事求是,追求最大的性能价格比是公共建筑或社区规划设计的指导方针。
(2)优化配置原则:公共建筑或住宅小区应通过采用先进技术,利用集成和共享实现各种资源和配置的优化。
(3)开放性原则:公共建筑或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要采用国际化的有关标准,应具有充分的开放性、可兼容性和可扩张性。
网络结构与协议要与国际主流网络技术兼容。
(4)技术创新原则:由于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日新月异,公共建筑或住宅小区的建设与工程施工要充分发挥创造性,结合具体条件,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通过创新来提高数字社区的设计和施工水平。
2.0.3智能化工程需求分析项有如下要求:(1)定位正确、满足用户需求。
(2)工程造价合理,性能价格比高。
(3)采用的技术先进、系统可扩充性强,能满足较长时间的应用需求。
(4)系统功能强,公共建筑的类型较多,如写字楼、宾馆、金融办公楼、剧院等等。
不同类型的公共建筑对智能化工程的功能要求相差较大,因此系统功能可与同类型建筑智能化系统相比,达到目前国内先进水平。
(5)公共建筑智能化工程应包括通信网络子系统、信息网络子系统、建筑设备监控子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子系统、安全防范子系统、综合布线子系统、停车场系统、一卡通、智能化系统集成以及相关的电源与防雷接地子系统、机房环境子系统等。
(6)住宅小区智能化工程应包括安全防范子系统、管理与设备监控子系统、信息网络子系统、物业管理或信息应用系统、智能化系统集成以及相关的防雷接地与系统供电、中心控制室等。
2.0.4 智能化工程运行效益项有如下要求:(1)提供了安全、舒适、便利的工作与生活环境;(2)为物业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3)为使用单位或个人应用信息技术,提供了基础设施与应用环境;(4)应用智能化技术在节能、节水、绿化、生态等方面的效益。
(5)智能化工程各子系统运行后所带来具体的功能效益。
2.0.5 实地考察并征求物业管理与用户意见等。
2.0.6 智能化工程功能效益项评分表见附表1。
3.设计质量项评估3.0.1 智能化工程的设计质量项,包括公共建筑智能化工程的设计质量与住宅小区智能化工程的设计质量。
3.0.2 公共建筑智能化工程的设计质量,主要为子系统的功能要求与使用质量:(1) 通信网络子系统通信网络子系统包括电话交换、移动通信与卫星通信、视频会议系统、卫星数字电视及有线电视、公共广播和紧急广播等部分。
应根据需求,确定通信网络子系统的功能。
合理选择接入网系统,提高网络的利用率。
通信网络子系统可靠、安装使用方便。
子系统的可靠性、兼容性、可扩展性及标准化程度等。
(2) 信息网络子系统信息网络子系统包括网络交换设备、内部业务网、公共信息网,根据需求设置涉密网。
做到信息安全,涉密信息中使用符合保密要求的设备和软件。
信息网络子系统可靠、安装使用方便。
子系统的可靠性、兼容性、可扩展性及标准化程度等。
(3) 建筑设备监控子系统建筑设备监控子系统包括暖通空调送排风系统、变配电系统、公共照明系统、给排水系统、热源和热交换系统、冷冻和冷却水系统、电梯系统以及建筑设备综合管理系统,并备有数据通信接口。
中央管理工作站应具备数据存储、历史数据趋势图显示、报警存储统计、权限设置等功能,操作界面应汉化和图形化。
建筑设备综合管理系统应可进行建筑综合节能分析。
应根据需求,确定建筑设备监控子系统的功能。
子系统可靠、操作使用方便。
子系统的可靠性、兼容性、可扩展性及标准化程度等。
(4)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子系统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子系统必须符合国家与行业有关的标准与规范。
实现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子系统与建筑设备监控子系统、安全防范子系统、紧急广播子系统的联动,并保证在发生火灾时与公安消防部门的专线通信。
应根据需求,确定该子系统的功能。
子系统可靠、操作使用方便。
子系统的可靠性、兼容性、可扩展性及标准化程度等。
(5) 安全防范子系统安全防范子系统应包括视频监控、入侵报警、出入口控制、巡更管理、停车场(库)管理等设施的内容。
子系统可靠、操作使用方便。
子系统的可靠性、兼容性、可扩展性及标准化程度等。
(6)综合布线子系统采用综合配置设计方法进行系统设计。
水平布线线缆和配线器件应采用五类及五类以上等级的线缆和配线器件,光纤到桌面系统应采用光缆布线器件。
干线布线线缆和配线器件应采用光缆布线线缆和器件,支持语音、数据、图像信息传输。
应根据不同建筑和不同楼层的使用功能,对干线子系统、水平子系统按适度超前的原则留有发展冗余量,并根据实际需要支持其他智能化子系统的信息传输。
根据需求,确定该子系统的功能。
子系统的可靠性、兼容性、可扩展性及标准化程度等。
(7)智能化系统集成智能化系统集成汇集各智能化子系统的信息,监控各子系统的运行状态,并按操作权限分级设定对报警信息处理、设备联动的控制功能。
子系统可靠、安装使用方便。
子系统的可靠性、兼容性、可扩展性及标准化程度等。
(8)电源与防雷接地电源、防雷接地符合有关现行国家标准的要求。
(9)机房环境机房内应铺设防静电、防尘地板或地毯。
措施降低噪声,防止噪声扩散。
机房空气质量、工作面照度、环境电磁辐射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3.0.3住宅小区智能化工程的的设计质量,主要为子系统的功能要求与使用质量:(1)安全防范子系统安全防范子系统应包括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周界防越报警系统、电子巡更装置、可视对讲装置与住宅报警装置等设施的内容。
子系统可靠、操作使用方便。
子系统的可靠性、兼容性、可扩展性及标准化程度等。
(2)物业管理与设备监控子系统物业管理与设备监控子系统应包括自动抄表装置或IC卡、车辆出入管理、一卡通、电子公告牌、背景音乐与紧急广播装置、给排水、变配电设备与电梯集中监视、物业管理计算机系统等设施的内容。
子系统可靠、操作使用方便。
子系统的可靠性、兼容性、可扩展性及标准化程度等。
(3)信息网络子系统信息网络子系统应包括小区电话、电视、宽带接入网,选用家庭智能终端与通信网络配线箱等设施的内容。
子系统可靠、安装使用方便。
子系统的可靠性、兼容性、可扩展性及标准化程度等。
(4)智能化系统集成根据对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不同需求,采用不同的集成技术。
提倡采用宽带接入网、控制网、有线电视网、电话网等的融合技术,减化居住小区内信息传输通道的布线系统。
各子系统及子系统内功能模块数据通讯接口标准化。
子系统的可靠性、兼容性、可扩展性及标准化程度等。
(5)防雷接地与系统供电防雷接地符合有关现行国家标准的要求。
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宜采用中心控制室集中供电方式,对于家庭报警及自动抄表系统必须保证市电停电的24小时内正常工作。
(6)中心控制机房中心控制机房应设有可直接外开的安全出口,其它还应满足《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中关于机房的规定。
3.0.4设计质量的现场核查重点应包括:(1) 考察智能化各子系统的功能及运行维护记录;(2) 对消防子系统和安全防范子系统考察分析是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规范的规定(3) 实地考察机房、设备间、竖井及其他相关设施。
(4) 审查下列文件:●智能化各子系统的竣工图纸和文件●最近半年的智能化系统的运行维护记录3.0.5智能化工程设计质量项评分表见附表2(1-4)。
4. 施工质量与产品质量项评估4.0.1智能化工程的施工质量,主要为产品与设备等的安装质量、管线、机房、防雷与接地等的工程质量。
智能化工程应做到建设与施工规范,施工质量达到优良。
4.0.2 智能化工程的产品质量,主要为采用有品牌、质量好、维护有保障的材料、产品与设备。
4.0.3 智能化工程施工质量与产品质量项评分表见附表3。
5. 运行维护与资料项评估5.0.1 智能化工程所建的各系统都应开通,正常运行。
5.0.2 物业管理公司具有相应的资质,通过ISO9000论证。
在用户中有较好的信誉。
5.0.3用户满意度高。
用户对智能化工程功能质量与物业管理服务满意。
5.0.4 智能化系统运行后所带来的在节能、节水、生态等方面的效益。
5.0.5 运行维护资料完整、管理规范。
5.0.6 实地考察物业管理中心、机房与设备间,征求用户意见等。
5.0.7智能化工程运行维护项评分表见附表4。
6. 总评6.0.1智能化工程评分方法智能化工程评分指标体系由需求分析、设计质量、施工质量与、运行维护与资料四项组成,每项总分为100。
需求分析项的权值为0.20,设计质量项的权值为0.40,施工质量产品质量项的权值为0.20,运行维护与资料项的权值为0.20。
智能化工程评估得分满分为100,实际得分为以下四项之和:(1)(需求分析项的得分)×0.20(2)(设计质量项的得分)×0.40(3)(施工质量项的得分)×0.20(4)(运行维护与资料项的得分)×0.206.0.2申报的智能化工程总体评价实际得分≥85、申报的智能化工程总体评价为优实际得分<85、且≥70,申报的智能化工程总体评价为良;实际得分<70、且≥60,申报的智能化工程总体评价为合格实际得分<60,申报的智能化工程总体评价为差。
附表附表1 智能化工程需求分析项评分表附表2 智能化工程设计质量项评分表(1-4)附表3 智能化工程施工质量与产品质量项评分表附表4 智能化工程运行维护与资料项评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