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工业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第5册全册教案(安徽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第5册全册教案(安徽版))

第1单元电脑小报我制作第1课制作小报初规划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本单元的第1课,也是开学的第1课,教材以Word内容为起点,在前两册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

教育部每年举办的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中都有“电子板报”比赛,本单元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既能学习到新的知识,也能学以致用,为参加电脑制作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第一阶段安排欣赏小报,让学生对电子小报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接着分析小报的各个部分,了解制作电子小报的流程,让学生更加详细地了解电子小报,为后面的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工作。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电子小报后,让学生规划好的小报,通过教材的引导和教师的指导,学生们对自己将要制作的电子小报有了一个初步的规划。

再通过画一画,把自己的规划初步地绘制在纸上,通过这一过程,让学生们对自己将要制作的小报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

二、学情分析:学生们对本单元的学习有一定的学习基础。

本课以欣赏和规划为主,学生们的学习任务相对轻松。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子小报的要素和制作流程。

2、能够合理地规划电子小报,确定小报的内容与栏目。

3、了解纸张的大小和排版方向,在稿纸上绘制出规划的电子小报。

【过程与方法】1、通过欣赏电子小报,了解电子小报的各要素,并掌握制作电子小报的流程。

2、规划自己将要制作电子小报的内容、栏目、素材等,并能将他们绘制在稿纸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电子小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能够合理规划电子小报,确定小报的内容与栏目。

(2)了解纸张的大小和排版方向,在稿纸上绘制出规划的电子小报。

2、教学难点了解纸张的大小和排版方向,在稿纸上绘制出规划的电子小报。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1)谈话导入,直奔学习主题。

(2)教学中多鼓励学生探究、交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六、教学准备:学生机上安装Word软件,将本课的学习素材发送到学生机上。

七、课时:1课时第1课制作小报初规划欣赏小报小报主题规划小报栏目名称绘制草图十、教学反思:第2课美化标题突主题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电脑小报制作单元的第2课,在确定电子报刊的主题、构思版面的结构、收集电子报刊中的素材后,下面就开始正式制作电子报刊。

本课主要讲如何选择纸张大小、设置页面边距和制作报头部分,重点介绍报头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及制作的详细过程。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报头的组成部分、设计报头的方法和技巧。

要求学生掌握艺术字的插入方法,理解与艺术字相关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Word学习,基本掌握了文字的录入的方法,知道如何设置文字的字体格式。

本课在此基础上,学习艺术字的插入方法,认识艺术字的作用。

艺术字漂亮突出,学生有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地去探究。

教学中,可以放手让学生设计漂亮的字体,在赏评中提升其审美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在Word中设置纸张大小、页面边距的方法。

2、掌握Word中艺术字的特点及制作方法。

3、了解电子报刊报头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教师通过分析和演示艺术字标题的添加方法,指导学生,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熟练掌握与艺术字相关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掌握艺术字的移动和修饰技巧,了解制作艺术字的流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报头设计方法与技巧的介绍,使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建立友爱、合作的情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认识电脑报头的组成,了解艺术字标题在报头中的作用。

(2)学会根据版面内容合理地插入艺术字。

(3)掌握选择纸张大小、设置页面边距的方法。

2、教学难点调整艺术字。

五、教学策略:在开始本课的教学时,先让学生观察美化好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通过教师的演练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掌握设置页码边距和利用艺术字美化标题的技能。

教学中不要对艺术字样式作硬性规定,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采用学生互评和自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别人的长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1、教法本课主要采用对比和演练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2、学法本课的学法主要有观察分析、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六、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教学课件、微课等辅助学生学习的资源。

做好机房设备的调试工作。

2、学生准备准备教材,熟练Word 2003的基本操作,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

七、课时:1课时第2课艺术报头突主题报名——艺术字主编小报报头日期刊号……十、教学反思:第3课编辑文本巧排版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利用文本框输入小报中的文字内容,让学生掌握插入文本框的基本方法,并能根据需要对文本框进行相应的修饰。

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文本框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并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在不同的文档中插入文字内容,进一步学习调整和修饰文本框的技巧,通过学习和实践操作,了解利用文本框输入文字内容的流程。

二、学情分析:对于本单元前几课学习得比较扎实的学生来说,本课的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认知。

对于后进生,需要温习前面学习的内容才能完成本课内容。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文本框的插入方法。

2、学会采用多种方法,在文本框中输入内容。

3、掌握文本框的修饰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师分析和演示文本框的插入方法,指导学生练习,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熟练掌握与文本框相关的操作。

2、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修饰文本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文本框的讲解和使用,提高学生知识运用和迁移的能力;在作品的制作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文本框的插入方法。

(2)掌握文本框的修饰方法。

2、教学难点掌握文本框的修饰方法。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1)谈话导入,直奔学习主题。

(2)教学中多鼓励学生探究、交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六、教学准备:将本课需要的素材发送到学生机。

七、课时:1课时第3课编辑文本巧排版插入文本框:选择插入位置→绘制文本框编辑文字:复制→粘贴修饰文本框:大小、位置、格式十、教学反思:第4课插入图片美版面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在小报中插入图片,并对插入的图片进行简单的调整,包括设置图片排版方式、调整图片大小和裁剪图片及透明色的设置。

本课是在上一课的基础上继续制作版面内容,所以需要上一节课的文档“交通安全小报”。

除此之外,在制作过程中所需要的素材,可以在课前或上课过程中发送到学生机上。

二、学情分析:对于本单元前几课学习得比较扎实的学生来说,本课的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认知。

对于后进生,需要温习前面学习的内容才能完成本课内容。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图片的插入方法及图片的文字环绕方式。

2、学习调整图片大小和移动图片的方法。

3、掌握图片裁剪的方法和透明色的设置。

【过程与方法】通过在小报中插入照片,学生熟练掌握图片插入与修饰的方法,美化小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在小报中插入并修饰图片,使学生能够感受美、鉴赏美,体验自我创作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在Word中插入图片。

(2)调整图片的环绕方式。

(3)调整图片的大小和位置。

2、教学难点调整图片(环绕方式、大小、位置、边框)。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1)谈话导入,直奔学习主题。

(2)教学中多鼓励学生探究、交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六、教学准备:将本课的学习素材发送到学生机上。

七、课时:1课时《电脑小报我制作》综合练习【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版面规划的作用和方法。

2.能够在Word中进行页面设置、导入文字内容。

3.能够利用Word设置页面背景。

4.在Word中插入艺术字并能进行相应的修饰。

5.能够在Word中插入图片并进行格式设置。

6.能够利用Word中的文本框插入文字,并设置文本框格式。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制作电子小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制作电子报刊的方法。

2.通过制作电子小报,体验作品的制作流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制作小报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2.在欣赏和制作电子小报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电子小报版面规划设计。

2.页面背景设置。

3.Word中的图形对象:艺术字、图片、文本框的插入与设置。

4.作品的展示与交流。

教学难点:1.版面规划设计。

2.图形对象版式的设置。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师布置任务1.教师:分发“防溺水小报”模板及素材(文字、图片)。

2.要求:对小报进行图文混排,版面美化,制作出精彩的图文并茂的防溺水小报。

二、学生操作1.学生自主操作,互助。

2.教师巡视指导,个别辅导。

三、作品展示1.展示学生作品。

(展示数量,视课堂时间而定)2.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点评。

3.学生继续完善个人作品。

四、教师小结第2单元电脑系统及维护第5课电脑硬件知多少一、教材分析:这是本单元的第1课,主要介绍计算机硬件的相关知识。

本课是学生第二次接触硬件知识,教材先带领学生了解常见的外部设备,知道哪些是输入设备,哪些是输出设备,并大致了解各设备的功能。

教材第二个环节,带领学生打开机箱认识神秘的主机内部设备,认识主机内的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主板等主要设备。

本环节给予了学生特大的“福利”,即学了几年的信息技术,终于近距离接触了主机内部各种设备,了解了各设备的功能。

最后一个环节是带领学生学习主机内部各部件的连接方法,认识常见外部设备接口,并学会常见外部设备的连接方法。

通过学习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的硬件,更全面地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消除硬件带给学生的神秘感。

二、学情分析: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基本上能够认识并大致说出计算机各外部设备的功能。

但主机是学生接触计算机以来最神秘的“魔盒”,主机里有什么是绝大多数学生脑子里的谜。

学生有打开主机箱一探究竟的欲望,但极少有机会去体验。

对于设备的连接,部分学生或多或少地用过U盘等设备,但如何连接其他外部设备,对学生来说就相对困难得多了。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常见的计算机设备外观,了解其功能,学会对计算机外部设备进行分类。

2、认识主机箱内的硬件,了解其功能。

3、认识主机箱内部的连接方法,学会计算机常见外部设备的连接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浏览硬件图片或实物观察,认识计算机外部设备和主机内部连接。

2、通过观看演示和亲手实践,学会连接外部设备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连接硬件设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的精神。

2、通过实物观察及动手操作。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认识常见的计算机设备外观,了解其功能,学会对计算机外部设备进行分类。

(2)认识主机箱内的硬件,了解其功能。

(3)认识主机箱内部的连接方法,学会计算机常见外部设备的连接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