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术圆形添画教学随笔导语:在美术课上,老师们指导幼儿在圆形的基础上添画各种物体,使幼儿在添画过程中知道圆能变成各种有趣的东西。
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幼儿园美术圆形添画教学随笔》,欢迎阅读。
幼儿园美术圆形添画教学随笔【第一篇】:圆圈迷宫在生活中,幼儿已经认识很多图形了,尤其是圆形,是幼儿最为熟悉的。
可是如何把幼儿的生活经验转化为活动,让幼儿学会运用,学会创造,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通过幼儿活动区游戏,我发现幼儿喜欢把各种各样的图形搭建迷宫,为此特意设计了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好玩的圆圈迷宫。
活动目标:1、学习在圆圈中心添画,表现自己喜欢的有趣事物。
2、迁移已有经验,在欣赏大师作品的基础上,创造出各种圆圈迷宫。
3、乐意参与“圆圈迷宫”游戏,感受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1、PPT课件一个。
2、人手一张正方形黑色色粉纸,人手一份蜡笔。
活动过程:一、绘画圆形,引出绘画主题老师绘画一个圆形,提问:这是什么形状?神奇的圆形能变成什么?(个别回答)“神奇的圆形可以变出许多东西,老师今天带来一些有意思的图画,我们一起瞧一瞧,这些圆形中有些什么东西?”二、大师的圆圈迷宫——好玩1、欣赏艾姿碧塔作品《突恩与音乐鸟》(1)提问:你觉得这幅画像什么玩具?(迷宫)圆圈里有些什么东西?(数字、小鸟、树、房子、点、线)这会是一个怎样的故事?(2)小结:儿童图画书画家,就像小朋友一样,把画画当游戏,画迷宫、编故事,把这些简单的、零碎的东西组合成一本又一本精彩有趣的图画书。
艾姿碧塔和许多画家一样,心想着有趣的故事与图画,一个、两个、三个……三十多部图画书就这样画出来了。
(3)一起走走这个圆圈迷宫起点开始点数数字,走迷宫,再从中间走出来。
(个别幼儿走进去,师幼一起走出来)2、欣赏保罗·考克斯作品《盘子方案》(1)幼儿说说图画中的主要形状与色彩,重点说说圆圈中心是什么?(2)讨论:你觉得这个迷宫是怎么画成的?(3)小结:一圈又一圈,大圈套小圈,圈圈的中心还有一只鸟儿,一座小屋,一条小路,你闯进去,还能走出来吗?三、我的圆圈迷宫——有趣1、老师示范绘画圆圈迷宫(1)口诀:涂涂涂,露出一个圆圈圈;圈圈圈,圈出一个枪把子;点点点,靶心里点出美丽的风景。
(2)要求:沿纸四边画出一个最大的圆圈圈,一圈一圈套进去,最后在圆圈中心画上美丽的风景。
2、幼儿进行绘画活动,老师巡回观察,并进行适当指导,鼓励幼儿画出和别人不一样的风景。
3、圆圈迷宫接龙游戏(1)介绍玩法:全班幼儿边拍手边说:圆圈迷宫真好玩,第一位幼儿站起来边拍手边说:“我在**玩一玩。
”(2)全班幼儿依次参与游戏,展示作品。
幼儿园美术圆形添画教学随笔【第二篇】:美术活动《树叶添画》教育随笔随着秋天的来临,很多的树叶都凋落了。
一片一片飘在地上。
结合本月的《多彩的秋天》的主题活动以及课程,我帮小朋友们上了一节《树叶添画》的美术活动。
首先感谢家长们配合,带来了很多形状、颜色各异的落叶。
我将幼儿的落叶收集起来后,首先提问幼儿:“你们觉得这个树叶的形状像什么?”小朋友们的回答千奇百怪。
有的说像小船,有的说像扇子,有的说像宝剑等等等等。
幼儿由于手部肌肉活动协调能力差,观察、审美、表现能力等方面都受年龄的限制。
在绘画中容易因不顺利、不成功而丧失信心,失去兴趣。
因此我们不能随意否定幼儿的一切想象力,我们更应鼓励幼儿大胆进行想象。
接着我将两片不同形状的树叶进行组合再次提问幼儿:“这两片树叶他们是好朋友,把他们拼在一起又像什么?”有小朋友说螃蟹,有小朋友说金鱼。
于是我开始示范用两片树叶拼金鱼。
拼好之后与小朋友共同讨论画面的背景添画,小朋友们都很能干,知道小鱼生活在水里,水里有水草,小石头小鱼还会吐很多泡泡。
这些都是幼儿自己发挥想象想出来的。
之后,到了幼儿操作的部分了。
很多小朋友急忙的开始拼拼贴贴,很认真。
所有幼儿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
最后是评价阶段了。
评价作品对幼儿美术活动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首先,她教会小朋友要虚心欣赏别人的作品并加以学习其优点补自己的不足,其次通过欣赏评价,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采用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在讲评作品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通过行之有效的美工活动,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观察力、挖掘幼儿潜在的创造力,进一步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
幼儿园美术圆形添画教学随笔【第三篇】:脚印添画在美工区中,我们开设了脚印添画,让幼儿拓印自己的脚印轮廓然后再在脚印上添画。
幼儿可开心了,一开始脱掉袜子画脚印轮廓就已经兴奋得很了。
文文和小源早早地画好了脚印,开始为脚印添画了。
文文将脚印装饰成火箭的样子。
当他看我在身边时马上就问:“老师,我可以在脚印边上添吗?”得到我的支持后只见文文在火箭的下端添上了机翼,然后又大胆地添上了月亮和星星。
这时,小源的小狗也快画好了,老师一看画面比较单调,就和她说:“我们要不要给小狗嘴边画一根它爱吃骨头呢?”小源轻轻地说:“我不想画,老师,我也不会画。
”我轻轻地拍拍她头,说:“那好的,你的小狗已经很可爱了。
”从上面的例子中可看出,文文比较活泼、自信、大胆,思维也比较开阔,能想像出很多有创意的细节,将画面了布置得很丰富,而且在画画时不忘老师的具体要求,不时地问一问老师。
相对于文文,小源就比较内向、害羞,她静静地画好小狗,当老师提出建议时,她也不太愿意接受,她觉得不需要添了。
也许是的,就如《指南》中说到“成人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
”我想我们应该多放手,让孩子想画什么就画什么,给他们更多的自主权。
这样的活动,新颖、奇特,幼儿兴趣很高。
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还可以再次开展,并可变换形式,如可以拓印手的轮廓,也可以尝试画两只脚印,也可以与同伴共同合作,体验合作完成任务的喜悦感。
幼儿园美术圆形添画教学随笔【第四篇】:圆形添画活动目标:1、指导幼儿在圆形的基础上添画各种物体,使幼儿在添画过程中知道圆能变成各种有趣的东西。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1、各种颜色、各种大小的圆。
2、由圆变成的物体范例。
3、一位大班幼儿活动过程:1、引起兴趣教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班里来了一位小客人,(请出大班的小朋友),他的名字叫元元,(小朋友向元元问好)元元特别喜欢圆的东西,请他来说说他喜欢什么圆圆的东西?(大班幼儿说:我喜欢玩圆圆的皮球,爱照圆圆的镜子,爱吃圆圆的饼干,还会变圆的魔术!)教师:什么是变圆的魔术呀?你能变给我们中二班小朋友看吗?2、元元表演变圆魔术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元元是怎么把红色的圆变成苹果的呀?(在红色圆上画上绿色的叶子就变成苹果了)你们会变吗?你们会变什么呢?怎么变呢?你们真聪明一下子就把元元的变圆魔术学会了。
教师:元元,你还会变什么?元元:我还会变两个圆,三个圆,四个圆,许多圆呢。
元元表演(把两个圆变成了小鸡,三个圆变成了小花,四个圆变成了蝴蝶。
)小朋友,你能把两个圆,三个圆,四个圆,许多的圆变成什么呢?请幼儿自由讨论,告诉身边的好朋友。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1)交代任务:我们今天也来学元元变圆的魔术。
老师出示为幼儿准备的材料(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各种颜色,各种大小的圆。
请小朋友先想好你想用几个圆变成什么东西,然后找到你所需要的圆,撕去圆后面的双面胶的外面一层,粘在纸上,再把它添画好。
我们小朋友把圆变好了,可以互相参观,也可以请客人来参观,告诉客人,你把几个圆变成什么东西了。
现在请小朋友去找一个好朋友一起去变圆。
(2)教师巡回指导:要求幼儿把废纸仍在箩筐里。
变出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来。
帮助能力差的幼儿,鼓励他大胆变圆。
4、评价鼓励幼儿大胆的告诉同伴和客人,你用几个圆变成了什么东西。
延伸活动:小朋友,你们除了认识圆还认识什么形状的图形?正方形,三角形它们也想让我们小朋友来变魔术,以后我们请它们都来,变出更多,更美的东西好吗?幼儿园美术圆形添画教学随笔【第五篇】:幼儿园绘画教学随笔兴趣是指对某项事物的爱好与追求。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为兴趣源于对事物的好奇心,是一种自发的、内在的愿望。
如果这种好奇心能够得到满足、延缓,就能转化为持久而稳定的学习动力。
幼儿的绘画活动中如果生成了这种长效的动力,无疑会为幼儿认识、创造世界的活动打下最好的基奠。
幼儿对绘画的兴趣直接影响作用于绘画过程中的感知、表现表达及想象创造等多个环节。
可以说,兴趣是幼儿参与绘画活动的前提,也是教师设计幼儿美术教学所要围绕的中心。
可是,在如何培养幼儿绘画兴趣的问题上,当前幼儿美术教学中却存在着某种片面性:有的教师过多的强调美术技能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激发幼儿绘画兴趣的必要性;有的教师又唯“兴趣”独尊,在绘画活动中缺乏引导,一味的放任自流,使幼儿绘画水平出现停滞不前或倒退的现象,长此以往反而使幼儿逐渐失去了对绘画的兴趣。
显然,这两种做法都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科学的教育原则,是对“培养幼儿绘画兴趣”这一问题的片面理解和认识。
在绘画活动中如何激发幼儿对绘画对象观察感知的兴趣,调动其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活动,帮助幼儿保持、建立持久的绘画兴趣,是我们当前应该首要研究的课题。
毋容置疑,在幼儿绘画活动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体,但在培养激发幼儿绘画兴趣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却是必不可少的。
那么,教师如何在绘画活动中发挥这种主导作用,将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转化为学习探究的主动性呢?结合多年的幼儿绘画教学实践,我提出几点浅见,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把握对象一个人从一出生,睁开眼睛看世界、动手接触世界那一刻起,就开始对这个世界上有形有色的事物产生了兴趣。
当襁褓中的婴儿用胖胖的肘臂拍打被褥时;当依呀学语的孩子在地上“尿尿和泥时”,他们就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事物的认知欲望和对“涂抹”游戏活动的强烈兴趣。
喜爱绘画是孩子的天性,他们不仅喜欢玩弄各种色彩,更喜欢在纸上大手笔的涂抹,他们不在意画出的作品是否能得到别人的认同,更多的是沉浸在有趣的绘画过程中…幼儿在绘画过程中表现出的这些共性都是因为对绘画情有独钟、兴趣使然。
但是由于幼儿年龄不同、认知水平不同、个性不同、生活环境不同,绘画兴趣也存在着差异,体现出了个性的方面。
比如,农村的孩子喜欢画自家养的大公鸡、田间地头突突奔跑的拖拉机…,而城市中的幼儿则喜欢表现飞速行驶的新干线列车、幻想宇宙中将要爆发的星球大战。
女孩子喜欢画长发飘飘的“美少女”;男孩子则津津乐道自己作品中手拿兵器的“奥特曼”;又如:涂鸦期、象征期的幼儿喜欢描画小花、小草、大鱼、房子等比较单一的事物,而形象期的幼儿却不满足只画一条大鱼、一座房子,描画“神奇的海底世界”、“美丽的城堡”才能表达他们内心世界的五彩斑斓……可见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指向是因人而异的。
那么作为教师就要了解和把握住自己的教育对象对绘画兴趣有什么样的共性和个性,从而在绘画教育教学中充分利用、尊重幼儿的兴趣差异,因势利导,寓教于乐、因材施教,使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