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4.2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恩格斯恩格斯::“辩证法被看作关于一切运动的各个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各个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
这就是说这就是说,,辩证法的规律无论对自然界中和人类历史中的运动史中的运动,,或者对思维的运动或者对思维的运动,,都必定是同样适用的”•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4.2.1 4.2.1 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1.1.矛盾及其特点矛盾及其特点•对立统一规律深刻地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本质内容以及事物运动和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及事物运动和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规律又被称为“矛盾律”,其核心范畴是“矛盾”•所谓矛盾所谓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就是对立统一,,是指事物所包含的对立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总是内在于事物自身的矛盾总是内在于事物自身的,,或者说或者说,,对立面总是指统一于某一事物内部的两个相反的规定性•矛盾的内在性意味着两个独立事物之间的对立关系并不一定就是矛盾关系•马克思马克思::“无产和有产的对立无产和有产的对立,,只要还没有把它理解为劳动和资本的对立解为劳动和资本的对立,,它还是一种无关紧要的对立,一种没有从它的能动关系上一种没有从它的能动关系上、、它的内在关系上来理解的对立来理解的对立,,还没有作为矛盾来理解的对立还没有作为矛盾来理解的对立。
”这就是说这就是说,,“无产和有产的对立”属于一种完全外在的关系的关系,,唯有将私有财产同劳动联系起来考察唯有将私有财产同劳动联系起来考察,,这种外在的对立才可能发展成为一种内在的矛盾关系•强调矛盾的内在性强调矛盾的内在性,,是为了避免任意捏造矛盾的做法,这种做法常常将任意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称为矛盾矛盾,,从而将矛盾泛化和庸俗化2.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对立面之间相互依赖矛盾的同一性是指对立面之间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关系•矛盾的同一性首先意味着对立面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互依赖的关系::矛盾着的对立面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和发展存在和发展,,矛盾的一方总是成为另一方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和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只要矛盾的一方消失了,另一方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另一方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这个矛盾也就不复存在了•矛盾的同一性还意味着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转化•矛盾的同一性规定了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在一定条件下总是向着自己的对立面即和自己相反的方面转化•毛泽东毛泽东::“事情不是矛盾双方互相依存就完了,更重要的更重要的,,还在于矛盾着的事物的互相转化。
这就是说这就是说,,事物内部矛盾着的两方面事物内部矛盾着的两方面,,因为一定的条件而各向着和自己相反的方面转化了去了去,,向着它的对立方面所处的地位转化了去。
”(2)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是指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矛盾的斗争性是指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关系•正因为矛盾的对立面之间是正相反对的正因为矛盾的对立面之间是正相反对的,,所以它们之间必然存在着相互排斥们之间必然存在着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关系•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的这种相互排斥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的这种相互排斥、、相互否定互否定,,实际上是事物的自我否定•一般来说一般来说,,矛盾的斗争性即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矛盾的斗争性即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关系会经历一个逐步展开的过程相互否定的关系会经历一个逐步展开的过程,,其最初往往只表现为一些不太明显的差别最初往往只表现为一些不太明显的差别,,尔后会逐渐激化逐渐激化,,直至发生剧烈的对抗和冲突而使矛盾得到解决得到解决、、使旧事物发展为新事物(3)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是不可分割的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一方面,,矛盾的同一性不能离开矛盾的斗争性而存在性而存在,,没有矛盾的斗争性就没有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不是那种抽象的矛盾的同一性不是那种抽象的、、无差别的同一关系一关系,,而是以对立和差别为基础和前提的统一关系统一关系,,是包含着斗争性的同一性•只承认事物与自身的同一关系只承认事物与自身的同一关系,,主张一切事物不能同时既是它自身又是别的东西物不能同时既是它自身又是别的东西,,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特点•另一方面另一方面,,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离开矛盾的同一性而存在•矛盾着的对立面彼此互为存在的前提和条件条件,,对立面之间的差异对立面之间的差异、、对立和斗争是矛盾统一体内部的差异是矛盾统一体内部的差异、、对立和斗争,因此因此,,矛盾的斗争性寓于矛盾的同一性之中•正如没有矛盾的斗争性就没有矛盾的同一性一样一性一样,,没有矛盾的同一性也没有矛盾的斗争性3.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矛盾的普遍性•所谓矛盾的普遍性所谓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的共性是指矛盾的共性,,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其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也就是说也就是说,,处处有矛盾处处有矛盾,,矛盾无处无在•其二其二,,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也就是说也就是说,,时时有矛盾有矛盾,,矛盾无时不有(2)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就是矛盾的个性矛盾的特殊性就是矛盾的个性,,也就是说也就是说,,每一事物的矛盾及其侧面都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矛盾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第一,,矛盾的性质具有特殊性矛盾的性质具有特殊性,,即不同事物具有不同性质的矛盾•不同物质运动形式存在着的矛盾是各不相同的不同物质运动形式存在着的矛盾是各不相同的,,即便是同一种运动形式即便是同一种运动形式,,其矛盾在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上也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同阶段上也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如不同社会形态的矛盾都有其特殊性•第二第二,,矛盾的地位具有特殊性矛盾的地位具有特殊性,,即复杂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常常不是单一的矛盾常常不是单一的,,而是由众多矛盾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杂系统,,其中其中,,不同的矛盾具有不同的地位•根据其在事物整个发展过程中的地位的不同根据其在事物整个发展过程中的地位的不同,,我们可以把不同的矛盾区分为基本矛盾和非基本矛盾•基本矛盾是指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并决定着事物本质的矛盾•非基本矛盾是指那些不一定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对事物的本质也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根据其在事物发展过程某一阶段上的地位的不同,我们又不同的矛盾区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的某一阶段上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指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次要矛盾是指处于从属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根据矛盾的各个方面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地位的,我们又可以区分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不同不同,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矛盾统一体中起主导作用主导作用、、居于支配地位的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则是指在矛盾统一体中起次要作用起次要作用、、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在矛盾的特殊性问题上在矛盾的特殊性问题上,,唯物辩证法坚持“两点论”,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第三第三,,矛盾的解决形式具有特殊性矛盾的解决形式具有特殊性,,即不同的矛盾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加以解决•矛盾的解决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矛盾的解决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矛盾的一方克服或战胜另一方一是矛盾的一方克服或战胜另一方,,如真理战胜谬误胜谬误、、先进文化取代落后文化等•二是矛盾双方共同被新的矛盾双方所取代二是矛盾双方共同被新的矛盾双方所取代,,如封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斗争的结果是它们被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所取代•三是矛盾双方通过相互融合使矛盾获得最终解决(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之间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之间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首先首先,,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它总是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中,它总是存在于特殊性之中性表现出来其次,,矛盾的特殊性体现着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体现着矛盾的普遍性,,•其次并始终受到矛盾的普遍性的规定和制约最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最后可以相互转化4.2.2 4.2.2 质量互变规律质量互变规律1.1.质质、量、度•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基本形式,要理解这一规律要理解这一规律,,首先必须把握质首先必须把握质、、量、度等范畴的基本涵义(1)质•质是一个事物成其为自身并区别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事物的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事物的质是通过属性表现出来的事物的质是通过属性表现出来的,,属性就是一事物与他事物发生关系时表现出来的质•事物的属性与事物的存在不一定是同一的,因为事物的属性是多方面的因为事物的属性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本质属性也有非本质属性既有本质属性也有非本质属性,,只有当事物的本质属性发生了变化事物的本质属性发生了变化,,事物的质和存在才会发生改变•人们认识事物首先就要认识事物的质人们认识事物首先就要认识事物的质,,把握事物的质是认识和区分各种事物的基础基础,,也是在实践中取得成功的首要前提(2)量•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程度、、范围范围、、速度以及事物的构成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示的规定性,,它也是事物所固有的属性•事物的量也是多方面的事物的量也是多方面的,,每一事物的不同方面的质都有相应的量的规定性•事物的量与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事物的量与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并不影响事物的存在量的增减并不影响事物的存在,,即不会使一事物变成他事物•从认识事物的质进到认识事物的量从认识事物的质进到认识事物的量,,是对事物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深化和精确化;;准确地把握事物的量准确地把握事物的量,,正确地处理事物之间量与量的比例关系物之间量与量的比例关系,,是进行科学决策是进行科学决策、、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条件(3)度•度是事物保持自身的质的量的界限度是事物保持自身的质的量的界限,,是质与量的对立统一•一方面一方面,,在度中在度中,,质与量是相互对立质与量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即质总是规定着量的变化幅度即质总是规定着量的变化幅度、、限制着量的增减界限增减界限,,而量的变化则趋向于突破质的限制而量的变化则趋向于突破质的限制、、超出质的数量界限•另一方面另一方面,,在度中在度中,,质与量又是相互规定质与量又是相互规定、、相互依存的依存的,,即在度的范围内即在度的范围内,,质是由它的对立面即量来规定的量来规定的,,而量也是由它的对立面即质来规定的,如水如水((质)与0℃—100100℃℃(量)是相互规定的,因而质量双方处于统一状态•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着关节点或临界点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着关节点或临界点,,度就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在这个范围内在这个范围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的质保持不变;;超出了这个范围超出了这个范围,,事物的质就会发生变化会发生变化,,因此因此,,关节点既是事物保持特定质的量的限度的极限点质的量的限度的极限点,,也是事物由量变进入质变质变、、从一种质过渡到另一种质的转折点•认识事物的度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认识事物的度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只有认识了事物的度了事物的度、、把握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数量界限量界限,,才能真正认识事物的质才能真正认识事物的质;;同时同时,,正确地认识事物的度地认识事物的度,,掌握“适度”的原则的原则,,也是做好各项实际工作的重要保证好各项实际工作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