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网络上人际交往》教学设计

八年级《网络上人际交往》教学设计

八年级《网络上人际交往》教学设计
八年级《网络上人际交往》教学设计
八年级《网络上的人际交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分两目,两目分别介绍了网络交往新空间的一般特点:即无限性与两面性。

无限性体现为网络生活很丰富,网络交往突破了传统交往的限制,改变了交往领域、交往对象、交往方式。

两面性体现为网络既有很多优势,如便捷高效、随时随地、资源无限;网络也有可能造成很多伤害。

针对网络上述的特点,教材提出了如何充分发挥网络积极作用的建议,从正面引导学生认识网络的特点,扬长避短,网络作为现代最先进的通信技术,确实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而且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丰富我们的生活经历。

【设计理念】
在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要求初中生“具有世界眼光”,“能力”目标有要求“能够逐步掌握和不断提高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知识”目标有要求“了解我与社会的道德规范”。

对于学生的现实、未来的健康成长,这一课采取什么有效的教学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而面对网络交往这样一个现实又敏感的话题,如果单纯地对学生空讲大道理,学生会觉得空洞又反感,自然也收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探究学习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依据“新课程应该实现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理念,引导学生大力开发信息、资源,来补充新教材的不足之处,使学生在交流合作、质疑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和成长,体验自主学习的成功和愉悦。

【学情分析】
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对计算机网络已经有了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但由于受到其社会成熟度等因素的影响,对此问题理解又有一定的片面性。

因此在教学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从以学生成长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以相关学科知识为背景和支撑。

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对相关知识与能力的践行能力,引导学生趋利避害合理利用网络。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初步感受网络生活与传统生活的不同,了解只有在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才能享受多彩的生活。

通过了解网络的神奇性——无限性,激发学生对网络的向往与探索的兴趣。

能力目标:
学会正确运用网络工具;对某些网络陷阱具有较强的分辨能力。

知识目标:
了解网络交往的特点,明确网络有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并知道如何利用其优势避免其劣势。

【教学重点】网络交往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网络的负面作用,了解只有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的人才能真正享受现代文明,从而激发起完善自我的愿望。

【教学策略】本课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情境案例分析法、经验分享法、辩论法、总结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网络图标
提问:你使用过这些这些网站吗?
归纳:看来同学们对网络并不陌生。

网络已不可阻挡地走进千家万户,来到我们的身边。

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走进第六课网络交往新空间,揭开网络的神秘面纱。

板书课题:网络上的人际交往
二、讲授新课
(一)网络沟通无极限(板书)
活动一:网络交往比现实交往优越在哪?
阅读课本P66故事《小梅得救了》,分析小梅的得救与互联网有什么关系?
网络交往比现实交往更便捷更优越,现实交往不能实现的网络交往能够弥补它的缺憾。

请同学们举例说明,网络交往比现实交往优越在哪里?
归纳:网络交往超越空间,扩大了我们的交往领域、对象;改变了以往的交往方式;丰富了我们的人生经验。

活动二:多姿多彩的网络生活
思考:网络还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学生讨论发言
网络还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扩大我们的视野。

(二)网络交往——一把锋利的双刃剑(板书)
活动三、网络时代的故事
观看视频:网瘾猛于虎
说一说:过度沉迷于网络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
所以说,网络交往犹如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具有两面性。

并非所有的人都会上瘾。

网络成瘾是和某些人的心理因素有关的,所以我们在上网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当我们驾驭好网络成为网络的主人
(三)我们应如何利用网络,成为网络的小主人?(板书)
活动四、自查与反思
结合自身的上网体验,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学会正确利用网络。

网络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我们应该以丰富的交友、学习、健身来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

归纳:1、以健康的心态,把网络作为生活的补充。

2、学会“信息节食”,抵制网络上的不良诱惑。

3、善于利用网络技术,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4、帮助别人,做对他人和社会有用的事情,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设计
网络上的人际交往
一、网络沟通无极限
二、网络交往——一把锋利的双刃剑
三、我们应如何利用网络,做网络的小主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