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个体创造力的因素分析梁阳,汪安佑中国地质大学人文经管学院,北京(100083)摘要:本文通过考察伽利略、居里夫人、爱因斯坦、高尔基、爱迪生、贝多芬、皮埃尔·杜邦、梵·高、瓦特、法拉第、库克、亨利·福特等创新人才的成果与方法、家庭背景、社会环境、人格特征、工作经历等情况,分析了影响个体潜在创造力和现实创造力的主要因素,包括基本能力倾向、差别能力倾向、经验、专业意识、认知基础、情商、交流等;并结合具体的创新实例得以验证。
关键词:个体创造力;创新;潜在创造力;现实创造力1. 引言本文在涉及产生新颖事物的时候,大部分使用的是“创造”,很少使用“创新”。
创造力也叫创造性,是指一种提出或产生具有新颖性(即独创性和新异性等)和适切性(即有用的、适合特定需要的)的工作成果的能力[1]。
即:创造力首先必须是源自一个或多个个体的合力,其次施力作用的结果能够发挥与众不同的效用。
个体与创造力相关,主要体现在解决工作和日常生活的问题上,也可以仅仅局限在创新人才个体的思维活动中。
无论哪一种情况,创造的结果都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进而构成个体创造力与社会的紧密联系。
本文主要探讨影响个体创造力的因素。
2. 分析层次本文将按照潜在创造力和现实创造力两个层次展开分析。
潜在创造力不仅体现于个体的能力倾向、人格特征,还包括后天的成长因素,比如与同事的交流、组织的能力集合等;它产生于个体机制内,但却是内部与外部、个人与集体、局部与整体的合力。
现实创造力是在潜在创造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研究结论之后表现出来的积极的心理特质。
因此,现实创造力更有灵性,其结果可以是新的文学艺术、新的产品实物、新的技巧方法、新的理论研究等。
3. 影响个体创造力的因素分析3.1 潜在创造力影响潜在创造力的因素主要包括能力倾向、专业素质、创造性技巧、人格特征和后天情境。
各个因素下面又有几个分支,对于不同研究领域的创新人才,各因素的重要性是不同的。
3.1.1 能力倾向第一,基本能力倾向。
是个体基于遗传天赋、培养后可以做出有效行为的反应能力,主要是指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操作力、思维力、质疑力等。
观察力。
个体在大脑思维的支配下,对外界做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反映能力。
对待同一个事物发生,有的人会从观察中探索未知,而有的人把它看成是一个普通的自然现象,从-1-而可能与伟大的发明创新失之交臂。
善于从实际生活中观察事物,获得自己所需的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是很重要的,例如:1902年,高尔基在流放地阿尔扎马斯,根据自己对底层生活20年的观察,创作了剧本《底层》,艺术地表现了被资本主义发展抛出生活常轨的小偷、戏子的生活,启发人们“真理才是自由人的上帝”,是艺术上的一项伟大创新。
记忆力。
通过对过去事物在脑海中的重现,会产生与现在事物的对比、联结、认识的重塑。
这里讨论的不是个体所有的回忆,而是与创造力相关的那一部分记忆,因为个体的能力毕竟有限,智商高的人和智商低的人相比,不是记忆力的好或坏、有或无,而是记忆的选择。
例如爱因斯坦就只记书本上没有的东西。
想象力。
想象力可能是对现实发展水平的一种设想,比如爱迪生的居所在1876年迁至门罗公园时,贝尔正好在这一年获得了电话机的专利权,爱迪生在他的实验室里着手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改善贝尔的发明,他一直设想着电话声音可以变得更好;想象力还可能是对同领域事物外延的一个构造,比如:居里夫人(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为了找博士论文的题材,仔细研究了世界各国在物理学方面研究的现状,从中寻找一个从未被人涉足的空白点,经过半年的推敲,她开始设想一个新的元素。
操作力。
在智力范畴内,操作力是最基本的能力,有了思维活动的控制,双手可以凭借大脑对外界做出反应来支配事物。
这就好像拿到了钥匙,一定要找到它可以打开的那扇门。
思维力。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它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经过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等认识活动的过程。
思维力源自实践,控制个体的行为活动。
质疑力。
与创造力联系的怀疑,总是经过检验、分析、研究才会产生正确的令人信服的结果。
比如,1610年1月7日这一天,伽利略用事实证明了对亚里士多德理论的怀疑:伽利略用望远镜对准木星,发现离木星不远处有三颗小星,两颗在左,一颗在右,呈直线排列;1月13日夜,他又看到木星周围一共有四颗小星,一颗在左,三颗在右,他明白了这四颗小星都是木星的卫星(人类迄今为止知道的木星的十二颗卫星中的四颗)。
他的发现证实了亚里士多德理论和托勒密学说的错误。
所以,笔者认为,在科学的理论永远没有主人,科学需要不断的前进和创新,在学习前人知识的基础上却又蕴涵着对他们理论的质疑。
有许多人会怀疑基本能力倾向的重要性,因为在众多创新人才中,确实有一些人被人们形容为智商低,他们上学时学习成绩也真的不好。
其实,这种现象是有原因的,拿例子来说:爱因斯坦就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直到三四岁还不会说话,很晚才开始读书,从小学到大学的老师都不喜欢他,认为他过于迟钝,不宜于读书[2];我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他比别的孩子更善于想象,将时间花在思考自己非常感兴趣的问题上。
其实,也确实有些创新人才在少年时期,讨厌学校教育,认为那样的教学方式是僵化的、无用的,如门捷列夫。
第二,差别能力倾向。
是指从事某种特殊事业或活动的专门技能或天赋。
正如音乐家必须有旋律感、节奏感、美感;思想家必须有感知力、自我认识力、思维力等。
差别能力倾向很大程度依赖于天赋,但如果后天具有惊人的意志力,还是可以改变命运的。
举两个改变命运的例子:从1807年到1808年,贝多芬陆续完成了《第五号交响曲·命运》和《第六号交响曲·田园》,是他用全副精神和心力完成的伟大作品,当时他的听力几乎接近于零,已经不具备作为艺术家的倾听能力,他却依然用心去感受乐曲;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现场,-2-十几个聋哑姑娘在听不到音乐伴奏的情况下,演出了著名的舞蹈《千手观音》,在原有舞蹈的基础上加入了人与情感的联结,演出受到了各方好评。
一般情况下,人的差别能力倾向的个体差异较大,而基础能力倾向差别较小。
3.1.2 专业素质对于创造力来说,专业的素质不能说是基础,从创新人才取得的成果中看他们的专业领域,专业与创新领域有的是一一对应的,而有的则毫无关系。
比如皮埃尔·杜邦(于1902年-1929年,接管并重组了杜邦黑色火药制造公司和通用汽车制造公司),在麻省理工学院进修的是化学,但是他个人成功和创新却在管理领域,他和罗素·邓纳姆共同发展了一套复杂而高度精确的成本会计系统[3]。
无论学历和专业素质的高低,个体所取得的专业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习过程走过的路径和方法,既然他用好的方法可以学到好的知识,那么用同样的方法也可以取得其他的成果,过程远比结果更重要。
以下是专业素质的三个因素,其中知识的内容最广泛,不仅局限于专业领域。
第一,知识因素。
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自然界、人类社会的认识、学习、感知、分析等的总结。
人们的知识开始来自于感性思维,然后储备在大脑里用于指导个体行为的发生,知识与智力相互作用,客观真理就依附在人的主观思想中,表现出不同的个体对知识不同的驾驭能力。
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可以扩大原有知识的应用范围,进而产生新的知识体系。
特别是对那些驾驭知识能力强的人。
第二,经验。
经验是个体从实践中获得的宝贵的知识和技巧,是连接个体与实践活动的纽带。
通过经验可以产生新的概念,生成创造力。
比如,“鲇鱼效应”是经济学和管理学中常常用到的词语,比喻考虑和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使用逆向思维,这个典故本身就是渔民的一种创新的故事。
鲇鱼体表光华且有刺,生性好动;而沙丁鱼密集喜欢群居,常常靠在一起。
渔民把沙丁鱼拿到市场上卖时,鱼几乎都死了,只有一位老渔民卖活的沙丁鱼,生意兴隆。
他把方法告诉给儿子:把几条有刺好动的鲇鱼放进沙丁鱼群中,由于沙丁鱼庸懒,被捕捞后挤在一起因为缺氧而死,而放进去好动的鲇鱼,就以动制静,沙丁鱼不得不动,因此存活时间长了。
可见,有宝贵的经验是很重要的,这位老渔民清楚地了解鲇鱼的习性。
取得经验的途径有以下几种:偶然的经验,这种经验没有实践的再指导,需要个体不断的学习、分析和研究;学徒的经验,艺术家梵·高、发明家瓦特和法拉第、探险家库克、企业家亨利·福特和松下幸之助等就当过学徒,通过一段时间的学徒生活,可以从实践中获得第一手的知识,具有熟练性和可靠性,但随着教育的普及,这种从经验中学到的知识远不及学校教育系统、丰富;实践和理论共同作用产生的经验,对创造而言这是最有效的经验,以理论剖析和解释实践产生经验经得住检验,说服性最强。
第三,专业意识。
即对专业的发展成果、地位、应用领域、历史作用、研究方法等的认识水平和思维。
它可能是对某种事物的启示产生兴趣,进而涉足该领域,比如:伽利略对于教堂里吊灯的摆动得到的启示,去研究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也可能是自幼受家族氛围的影响,一直从事该专业-3-的学习和研究,比如:爱德华·卡德伯里的成功为现在的跨国公司吉百利史威士股份有限公司铺好了奠基石,他的父亲是巧克力制造商和社会改革家乔治·卡德伯里;也可能是专业意识的兼容,同一个体身处没有关系的两个或多个领域,而且有所创新,比如加雷斯·摩根,在伦敦经济学院取得理学学士的学位,在得克萨斯大学学习的却是公共管理学并取得硕士学位,后来又学习组织理论,取得博士学位,他的创新成果是提出管理工具“组织比喻”思想。
3.1.3 创造性技能创新是对常规事物的一个超越,所以创造性技能的培养是重要的。
其包含三个要素:第一,创造性思维,它多数情况下表现出一种非逻辑的、非程序化的思维,包括的因素很多。
判断,是根据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以往的经验教训,合理地区别事物的好与坏、正确与错误、结果与后果。
判断力在实践活动中是很必要的一种能力。
比如发明活字版的毕升,在发现雕版印书的弊端时,开始注意到能否改进一下,他先用木头做实验,木头遇水会胀,既不便于清洗又影响印书质量,他又试图用石质字块来代替木质字块,但石头不容易刻字,加工困难。
经过这两次的思维判断,他又想到了用胶泥刻字(因为能用胶泥做碗、罐),取材方便且刻制容易,不胀不缩,再入窑烧成坚硬的陶质字块,终于发明了活字版印刷术[4]。
推理,是从已有的理论或方法中,经过分析、研究、判断而得出不同的思想认识,但这个新的结果不一定是符合自然的客观真理,需要在实践中检验。
推理的过程是复杂的,比如海王星的发现过程,由法国巴黎天文台青年数学家勒维列于1845年解开了由几十个方程组成的方程组,于1848年8月31日计算出这颗新行星的轨道,推测其具体的地理位置。
因此,数学的推理和实际的结合产生了地理领域巨大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