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衰老与基因表达

衰老与基因表达

衰老与基因表达
文章《过了生育年龄,连进化法则都开始抛弃你,2017-05-12 Amy Maxmen 环球科学ScientificAmerican》就是说,生完孩子就没用了,有的昆虫干脆把妈妈吃掉。

有的雌性干脆把老公吃掉,主要是为了更好把基因传给后代。

2012年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的研究显示,103岁的个体上的DNA甲基化程度低于新生儿。

而且减少的数量不是一个小数目,百岁以上的人的甲基化位点比婴儿甚至要少50万个。

在另一项研究中,研究者比较了一对3岁同卵双胞胎和另一对50岁同卵双胞胎的基因状况。

他们发现,三岁的同卵双胞胎之间的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程度基本一致,而50岁的同卵双胞胎之间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基因表达上具有很大的差别。

端粒缩短是导致衰老的原因,而且很多因素都会影响端粒缩短速度,例如,因每个人的基因不同,生活方式不同,环境不同,情绪不同。

因此,短暂的青春期过后,就会受到更长的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各人的端粒缩短和衰老速度的不同,有的老的快,有的老的慢。

就象一群人一起长跑,一开始距离差不多,由于每个人的速度都有一点差异,结果是跑的时间越长,差距就越大。

我2011年发表的论文认为,至于衰老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变化,这是受到端粒的驱动,而与基因突变积累无关。

端粒是通过修改表观遗传学来改变基因表达模式的,由于每个人端粒缩短速度不同,因此,表观遗传学修饰和基因表达模式才不一致。

所谓的表观遗传标记主要是指DNA甲基化修饰。

DNA甲基化水平会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衰老过程表观遗传学变化是由端粒缩短引发的次生现象,是可逆转的。

如果端粒长度恢复或端粒酶活性上升,DNA甲基化会重新上升到相应水平。

依据是,SV40病毒及大T抗原转染细胞都会激活端粒酶,DNA甲基化水平会重新上升(Matsumura等人,1989),因此,表观遗传变化不是衰老的部分驱动因素之一或衰老的原因。

-作者:黄必录,欢迎转载
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