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数学试题分析

中考数学试题分析

中考数学试题分析一、试卷整体概述1.覆盖面:试题的考点覆盖了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知识点,突出了新增内容的考查,各部分比例力争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一致,试卷考查内容涵盖了《课程标准》知识领域中的主要部分:数与代数约48.5分,所占比例为40.42%,图形与几何约占57.5分,所占比例约为47.92%,统计与概率约11分,所占比例为9.17%.突出了对学生的能力、方法、过程的考查.2.试题结构:2016数学初中学业考试试卷共有25题,满分120分,试卷共分为两卷,第一卷为选择题,第二卷由填空题和解答题两部分组成.第一卷有12道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占总分的30%.第二卷有13道非选择题,共84分,占总分的70%.其中有6道填空题,每题4分,共24分,占总分的20%;有7道解答题,19—23题每题8分,24、25题,每题10分,共60分,占总分的50%.各种题型的题量、分数、结构合理,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具体分布见下表:表格说明:1.知识点所占分值采取小分制,如8(2)表示该知识点占本题8分中的2分;2.百分比利用四舍五入,精确到0.01%;3.知识领域划分参照新课标2011年版.表一:数与代数部分试题分值分布表表二:图形与几何部分试题分值分布表表三:概率与统计部分试题分值分布表3.试题难度:(1)试卷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试题背景取于教材、贴近教材、贴近学生,体现人文关怀,激发学生对考试的参与意识,减轻学生考试的心理压力,整份试卷无繁、难、偏、旧的题目,未超出新课程标准要求,符合中考说明的样题,体现其选拔功能.(2)从学生答题看,老师们反映选择题、填空题的梯度、难度、区分度较好,其中7、16、20、23、24体现了较强的灵活性,特别是第20和24题,较为考验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所以这两道题完成情况并不理想.通过调研来看,试卷整体运算量、思维量大,考查基础的知识较多,试题有较强的灵活性.二、试题主要特点1.关注支撑数学学科(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思想的考查以保证试题的效度.试题重点考查数与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三角形和四边形及图形的变换等数学核心主干内容及整体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分类思想、转化思想、统计思想、待定系数法等.2.关注载体公平、题目陈述准确精练以保证试题的信度.题目力争在语言陈述、图形、图像的展现均准确明白、精练而无异议.3.关注了不同层次的学习习惯,以确保试卷的区分度.在试题的赋分方面,注意了有利于考查结果形成不同认知水平学生的得分区间,从而形成合理的得分分布区间.这样既尊重了学生数学水平的差异,又能较好的区分出不同数学水平的学生.三、Ⅱ卷阅卷具体分析13—18填空题得分情况一览表本题共有6小题,共24分,大部分同学得分的题目为13、14、15三道,16、17、18题相对失分比较多。

2 60%左右。

第13题,主要考察计算能力,其中求1第14题,主要考察三角函数的相关计算,但此题得分率并不高。

学生求出2.92的答案,但此题考查了近似数的知识点,要求答案精确到0.1米,但很多学生审题不清,没有得到最终结果,此题得分率大概55%左右。

第15题,考察了圆的相关知识,是对于较为基础的“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及“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这两个知识的考察,学生失分原因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得分率大概为50%左右。

第16题,考察了一次函数与相似三角形或摄影定理的相关知识,失分原因主要有两个:①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②计算失误,漏掉“﹣”,得分率大概为30%左右。

第17题,考察的是旋转图形及等边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其中本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辅助线不能准确做出,导致找不到解题方法,得分率大概35%左右。

第18题,是数列规律题,本题解题的技巧是通过计算前几个数值,寻找规律,从而得到a 2016的值。

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是不能找到方法,平时训练此种题目不到位,此题得分率大概45%左右。

整体来看,填空题6个小题难度不大,主要失分在其中的技巧运用及身体不细心等方面。

19 化简求值得分情况一览表本题整体来看难易度适中。

从阅卷情况来看,满分卷和零分卷各占1/3。

在满分卷中,字迹工整,书写认真的不足三分之一,多数满分卷同学书写潦草,这也是满分卷中的一个现象。

下面重点分析一下本题的失分点。

本题有约1/3的同学未能得到满分,这部分同学中大约一半的同学仅得到4分,我从本题的三个方面分析失分原因:1.化简本题的化简过程考察了因式分解和通分。

因式分解考察了提取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这部分错误较少。

通分过程出现的错误较多。

错误原因一是不会通分,二是通分后分子相减时,后面的代数式忘记加括号,这个现象整体来看不突出。

看来老师们平时对这种情况强调的比较严格。

另外,化简过程中出现错误较多的地方是在约分过程中,如:2(1)(1)(1)1a a a a a a +-⨯-+,再往下做月份时,错误五花八门,很多同学得出的答案是: 2(1)(1)2(1)11a a a a a a a a +-⨯=-+-,即把分子的2a a a ⨯=。

2.解方程在解方程时,2230x x +-=,学生主要运用了2种方法,即“公式法”和“十字相乘法”。

出现的错误主要有运用公式法解方程时,解出的答案不对,占很大一部分。

还有部分同学运用十字相乘法,但是运用不够熟练,得出的答案符号相反,正确的答案应是11x =,232x =-,很多学生的答案是11x =-,232x =。

综合来看,学生解方程的正确率还要提高,特别是解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二元一次方程。

20 阅读理解得分情况一览表1.考察内容:①数形结合思想; ②函数思想的应用; ③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④对多边形对角线的认识。

2.试题难度不是很高,但学生完成情况不理想。

其中:得0分的学生占接近40%,满分人数占20%左右。

4分及以下比率近67%。

3.失分原因:①审题不清,不能认真读题,根据题意画出准确图形; ②对P n 与n 的关系式理解不透彻,有畏难心理;③计算能力欠缺,不能准确迅速求得方程组的解。

4.综合分析:学生完成情况一般,思路不清。

但也有不少学生完成情况很好,对数形结合的题目需加强训练。

21 统计与概率得分情况一览表本次考试第21题满分8分,题型是统计学类的题目。

全是共有33832人参加考试,其中满分的有14778人,0分的有3231人,其他分数的人参差不齐。

失分的原因主要是:一、不自信的心理本题的文字叙述较长,表格中的数字较多,而且7组不等式组,7个百分数,多数同学根本不认真看题,感觉本题难度较大,根本没有下手去做。

二、审题不清1.本题失分最多的是第(2)问。

题目明确说明:“估计总体中的”,正确的计算方法应该是:450×(20%+12%+6%)=171(户),但不少学生用的是样本数据50×(20%+12%+6%)=19(户)。

2.第(3)文中的表格完全是送分题目,平时练得表格题目中已经列好,把数字(或字母)照抄即可,不少学生失去机会。

三、题意理解中有误第(3)问中的两个范围已明确给出,而且要求“来自不同范围”,不少学生没有正确理解题意而失分。

应注意事项:1.认真读题、审题,正确理解题意;2.增强自信心,增强读题耐心,增强定性;3.对题目中的关键文字要逐字逐句的去领会;4.加强平时的心算、口算能力的培养。

22 反比例函数综合得分情况一览表本题是代数与几何综合题,考察知识点有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和建立函数模型求面积最大问题。

第(1)问出现的错误有:①审题不仔细,如:有的学生求出点F 坐标为(3,2),求出k 的值为6. ②马虎,计算不准确,如:有的学生把点F(3,1)代入k y x =,求出13k =。

第(2)问出现的错误有:①没有建立函数模型,直接判断当k =3或点F 在线段AB 中点时,△EF A 面积最大。

②计算出现错误:学生设出点E 和点F 坐标后,表示△EF A 面积时出现运算错误,如:1(2)(3)232EFA k kS ∆=--,226122EFAk kS k k ∆=-+=-+213(3)122EFA S k ∆=--+ 219(3)1212EFAS k ∆=--+教学建议:(1)加强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的培养;(2)教学中要渗透函数建模思想,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3 圆综合得分情况一览表一、本题考查知识点:本题为圆的综合问题,考察了直径对直角,切线的判定,三角形相似等知识。

题目难度中等,方法灵活多样。

二、学生常见错误第(1)问,主要出现的错误有:1.未说明直径,直接使用直角;2.未说明半径相等,直接使用角相等;3.将第二问OP∥BC放到第(1)问中使用;4.自己添加条件AP=BP,或添加AP为切线,或添加∠P AO=90°等;5.错误证明三角形OBC为等边三角形,或△ABC为含有30°的直角三角形等;6.辅助线没在答题纸上体现。

第(2)问,主要出现的错误有:1.找不到正确的相似三角形,乱写一气。

2.证明△ABC∽△PBO时,没有写出条件直接使用,或条件不全(漏写直角相等的居多);3.相似后得出相似比列错;或相似比列队之后代入错误;或代入正确计算错误(解得BC和4的居多)。

4.错误证明三角形OBC为等边三角形,或△ABC为含有30°的直角三角形等;5.默认三角形中位线后直接使用;默认三角形全等;未说明条件直接使用垂径定理等;6.使用其他方法计算错误。

三、其他好的做法对于第(1)问,方法两种,且都属于同一类,在此不赘述。

对于第(2)问(在此假设AB与OP交于点D):方法一、先证明△OBD ∽△BPD 后,利用相似比求出OD =1,或BD后,继续计算。

方法二、将相似的比例转化为直角三角函数进行计算,即利用cos ∠BOP =cos ∠C 。

方法三、利用勾股定理22222OB OD BD BP DP -==-,设OD =x ,DP =8-x ,后列方程求出OD ,再继续计算。

方法四、利用三角形面积法,1122BOP S OP BD OB OP ∆=⋅⋅=⋅⋅,直接求出BD后,继续计算。

方法五、利用射影定理,得出2OB OD OP =⋅,直接求得OD =1后,继续计算。

四、总结通过阅卷发现的问题主要为,根据图直接默认添加条件或将第(2)问的条件放到第(1)问使用,证明过程缺失,计算错误。

所以在将来的教学中,一是要让学生认真审题,了解已知条件;二是要注意证明过程的完整性,让学生明晰每一步的依据,避免少写步骤;三是利用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来分析需要使用的方法;四是加强二次根式的计算训练。

24 四边形综合得分情况一览表一、本题考查知识点:此题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主要涉及到等腰三角形,菱形性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角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及三角形的全等,等知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