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环境温度升高时,二极管的反向饱和电流I s将增大,是因为此时PN结内部的B 。
[ ]A 多数载流子浓度增大B 少数载流子浓度增大C 多数载流子浓度减小D 少数载流子浓度减小2. 某只硅稳压管的稳定电压Vz = 4v,其两端施加的电压分别为+5v(正向偏置)和-5v(反向偏置)时,稳压管两端的最终电压分别为 D 。
[]A +5v和-5vB -5v和+4vC +4v和-0.7vD +0.7v和-4v⒊根据某只晶体管的各极对地电压分别是V B = -6.3v,V E = -7v,V C = -4v,可以判定此晶体管是管,处于 B 。
[]A NPN管,饱和区B PNP管,放大区C PNP管,截止区D NPN管,放大区⒋场效应管起放大作用时应工作在其漏极特性的 B 。
[ ]A 非饱和区B 饱和区C 截止区D 击穿区⒌在单级放大电路的三种接法中,它们相互比较起来正确的说法是: B 。
[ ]A 共发射极电路的A V最大、R I最小、R O最小B 共集电极电路的A V最小、R I最大、R O最小C 共基极电路的A V最小、R I最小、R O最大D 共发射极电路的A V最小、R I最大、R O最大⒍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存在零点漂移的原因主要是 C 。
[ ]A 电阻阻值有误差B 晶体管参数的分散性C 晶体管参数受温度影响D 受输入信号变化的影响7.差分放大电路的长尾电阻的主要功能是 A ,而提高共模抑制比. [ ]A 抑制共模信号;B 抑制差模信号;C 放大共模信号;D 既抑制共模信号又抑制差模信号;8.组合放大电路的输出级采用射极输出方式是为了使 D 。
[ ]A 电压放大倍数高B 输出电流小C 输出电阻增大D 带负载能力强9.集成运放电路的实质是一个 B 的多级放大电路。
[ ] A阻容耦合式B直接耦合式 C 变压器耦合式 D 三者都有10.放大电路在高频信号作用下放大倍数下降的原因是 B 。
[ ]A 耦合电容和旁路电容的影响B 晶体管极间电容和分布电容的影响C 晶体管的非线性特性D 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设置不合适11.在输入量不变的情况下,若引入反馈后 D ,则说明引入的是负反馈。
[ ] A电路稳定性变差B输出量增大 C 净输入量增大 D 净输入量减小12、共发射极电路中采用恒流源做有源负载是利用其 B 的特点以获得较高增益。
[]A 直流电阻大、交流电阻小B 直流电阻小、交流电阻大C 直流电阻和交流电阻都小D 直流电阻大和交流电阻都大13、在RC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中,当满足相位起振条件时,则其中电压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必须满足 D 才能起振。
[]A A V = 1B A V = 3C A V<3D A V>314、迟滞比较器有2个门限电压,因此在输入电压从足够低逐渐增大到足够高的过程中,其输出状态将发生 A 次跃变。
[]A 1B 2C 3D 015.当我们想要放大频率为10kHz以上的信号时,应采用 B 滤波器。
[ ]A 低通B 高通C 带阻D 带通16.串联型稳压电源正常工作的条件是:其调整管必须工作于放大状态,即必须满足D 。
[]A V I = V O + V CESB V I<V O + V CESC V I≠V O + V CESD V I>V O + V CES2.理想二极管构成的电路如题2图所示,则输出电压U0为(B )A.-5V B.+5VC.+10V D.+15V3.测得电路中某晶体三极管(锗管)各管脚的电位,如题3图所示,则可判定该管处在( C),上图A.放大状态B.饱和状态C.截止状态D.不确定状态4.测得某放大状态的晶体三极管,各管脚的电位如题4图所示,则可判定该管为(B )A.PNP型管,①是e极B.PNP型管,③是e极C.NPN型管,①是e极D.NPN型管,②是e极5.下列基本放大电路中,有电压放大作用无电流放大作用的是(C )A.共射极放大电路B.共集电极放大电路C.共基极放大电路 D. 共源极放大电路6.为了使输出电阻降低,在放大电路中应引入交流(C)A.串联负反馈B.并联负反馈C.电压负反馈D.电流负反馈8.在共射极放大电路中,当其他参数不变只有负载电阻R L增大时,电压放大倍数将( B )A.减少B.增大C.保持不变D.大小不变,符号改变9. 在单管固定偏置共射极放大电路中,若测得三极管的静态管压降U CE近似等于电源电压U CC时,则该管工作状态为( B )A.饱和B.截止C.放大D.不能确定10.若图示运算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U0=3V,则P点必须( D )A.接n点B.接地C.悬空D.接m点1.当温度升高时,二极管反向饱和电流将。
[ A ]A 增大B 减小C 不变D 等于零2.场效应管起放大作用时应工作在漏极特性的 B 。
[ ]A 非饱和区B 饱和区C 截止区D 击穿区3.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存在零点漂移的原因主要是。
[ C ]A 电阻阻值有误差B 晶体管参数的分散性C 晶体管参数受温度影响D 受输入信号变化的影响4.差动放大电路的主要特点是。
[ A ]A 有效放大差模信号,有力抑制共模信号;B 既放大差模信号,又放大共模信号C有效放大共模信号,有力抑制差模信号;D 既抑制差模信号,又抑制共模信号。
5.互补输出级采用射极输出方式是为了使。
[ D ]A 电压放大倍数高B 输出电流小C 输出电阻增大D 带负载能力强6.集成运放电路采用直接耦合方式是因为。
C[ ]A 可获得较高增益B 可使温漂变小C 在集成工艺中难于制造大电容D 可以增大输入电阻7.放大电路在高频信号作用下放大倍数下降的原因是 B 。
[]A 耦合电容和旁路电容的影响B 晶体管极间电容和分布电容的影响C 晶体管的非线性特性D 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设置不合适8.当信号频率等于放大电路的Lf和Hf时,放大倍数的数值将下降到中频时的B 。
A 0.5倍B 0.7倍C 0.9倍D 1.2倍[ ] 9.在输入量不变的情况下,若引入反馈后,则说明引入的是负反馈。
[ D ]A输入电阻增大B输出量增大 C 净输入量增大D净输入量减小10.带通滤波器所对应的幅频特性为 C 。
[]A、B、C、DA V A VA VMAXo oof ff5.下列基本放大电路中,有电压放大作用无电流放大作用的是( C)A.共射极放大电路B.共集电极放大电路C.共基极放大电路 D. 共源极放大电路6.为了使输出电阻降低,在放大电路中应引入交流(C)A.串联负反馈B.并联负反馈C.电压负反馈D.电流负反馈8.PN结加反向偏置时,其PN结的厚度将( A )A.变宽B.变窄C.不变D.不能确定9.理想二极管构成的电路如题2图,其输出电压u0为( D )A.-10V B.-6V C.-4V D.0V10.NPN型三级管,处在饱和状态时是( B )A.UBE<0,UBC<0 B.UBE>0,UBC>0 C.UBE>0,UBC<0 D.UBE<0,UBC>011.某放大状态的三极管,测得各管脚电位为:①脚电位U1=2.3V,②脚电位U2=3V,③脚电位U3=-9V,则可判定( D )A.Ge管①为e B.Si管③为e C.Si管①为e D.Si管②为e12.在下列组态的放大电路中,若要求输出电阻低,应选( B )A .共射组态B .共集组态C .共基组态D .共源组态13.若要求放大电路输入电阻高,且稳定输出电压,在放大电路中应引入的负反馈类型为( C)A .电流串联B .电流并联C .电压串联D .电压并联14.电流放大系数为β1和β2的两个晶体管构成等效复合晶体管,其等复合管的β值约为( D )A .β1B .β2C .β1+β2D .β1·β21、单级放大电路如图3-1:在输入信号的中频段C 1、C2、C 足够大且对交流短路,试求:(1)该放大电路的I BQ ,I CQ ,V CEQ 的表达式;(2)画出该放大电路的交流小信号等效电路,并推导出A V 、R I 、R O 的的表达式;(3)该电路为何能稳定工作点?若要提高电压增益,可采取哪些措施?解:① 画出直流通路如下图,求解各Q 点参数:212BQ CC R V V R R =⋅+()()553451BQ BEQ EQ CQ BQ BEQ BQ CEQ CC CQ EQ V V I Z R V V I R V V I R R I R β-=≈-=+=-+-② 画出交流小信号等效电路如图:V CC()()()'451250411////1T be bb EQ v be i be V r r I R A r R R R R r R R R ββββ=++=-++=++⎡⎤⎣⎦= ③ 由于该电路具有分压式偏置电路,BQ V 固定不变,静态工作点就基本稳定,同时射极电阻5R 引入直流电流负反馈作用,可以自动跟踪CQ I 的变化,使晶体管的Q 点受温度的影响减小,从而进一步稳定了工作点。
若要提高输出电压增益,可以采取以下措施:a 、 用有源负载电阻代替3R 、4R 支路;b 、 更换β值更高的晶体管;在发射极电阻5R 旁加一旁路电容E C ,以减小交流发射极电阻,进一步提高交流电压增益。
2.组合电路如图3-2,已知 :V CC = 9V , 晶体管的V CES1 = V CES2 = 1V ,R L = 8Ω,(1) T 1、T 2构成什么电路?(2) D 1 、D 2起何作用?(3) 若输入电压U I 足够大,求电路最大输出功率OMAX P = ?图3-1 图3-2解:(1)1T 、2T 构成互补对称输出级电路;R 1 R 2 R 4 R 5 r be i b βi b +V 0 --+V i(2)1D、2D的作用是为1T、2T提供预偏置,使1T、2T微导通而达到消除交越失真的目的;(3)当输入电压足够大时,电路的最大不矢真输出功率为:()()22max914228CC CESoLV VP wR--===⨯3.图3-3中的各运放为理想运放,已知:V D = 0.8v,Vom = ±12v;(1) 试定性画出V O随V I变化的传输特性图。
(2) 试分别写出当V I>0和V I<0时,电路的V O与V I的关系式。
图3-3同类题VD = 0.7v,Vom = ±15v解:(1)当iV>0时,0102,i omV V V V==-此时D截止而断开,R支路无电流,则0iV V=;(2)当iV<0时,0102,i omV V V V==+此时D导通,2A构成反相比例运算电路,有:03i iRV V V VR+==-=-所以,从上述两方面的分析,再考虑到运放的饱和值15V±,可以画出V随iV变化的传输特性图为:OV0V i45°15V45°(3)O V 与i V 的关系式为:0i V V =000,i i i iV V V V V >=⎧⎨<=-⎩0当时,V 当时4. 组合电路如图所示,集成运放是理想的,请做如下分析:(1) T1和T2,T3和T4各构成什么电路?理想运放A 又构成什么电路?(2) 试计算I O ,U C2Q (A 点对地的直流电压)的数值,设U BEQ = 0.7v ,U CC = 12v , R 2 = 2K 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