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统一考试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十七)第 I 卷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項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先秦诸子中善用“欲擒故纵、引君入瓮”的论辩手法的是()。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庄子答案:B2.李斯的《谏逐客书》选自()。
A.《左传》 B.《史记》C.《战国策》D.《国语》答案:B3.现代倡导诗要格律化,做到“三美”的诗人是()。
A.胡适 B.徐志摩 C.闻一多 D.艾青答案:C4.被誉为“新儒林外史”的一部小说是()。
A.《春之声》B.《伤逝》 C.《围城》 D.《席方平》答案:C5.宋代文艺成就最为全面的一位作家是()。
A.苏轼 B.李清照C.陆游D.欧阳修答案:A6.“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说出这句话的是()。
A.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老渔夫圣地亚哥B.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的哈姆雷特C.王蒙《春之声》中的岳之峰D.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大堰河。
答案:B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玉茗堂四梦”的作品是()。
A.邯郸记B.紫钗记C.牡丹亭D.西厢记答案:D8.《战国策》一书着重记录()。
A.策士的活动B.侠客的活动C.武士的活动D.四君子的活动答案:A9.下列作家中,属于“新月社”的是()。
A.郁达夫和徐志摩B.郭沫若和郁达夫C.闻一多和徐志摩D.郁达夫和闻一多答案:C10.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的是 ( )。
A .欧阳修B .韩愈C .柳宗元D .王安石答案:B第 II 卷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11.《战国策》是西汉著名学者 整理编订。
答案:刘向12.“ ,衣食足而知荣辱”。
答案:仓廪实而知礼节13.《苏武传》选自 。
答案:《汉书》14.李商隐《无题》诗:“ ,东风无力百花残。
”答案:相见时难别亦难15.余秋雨的散文中,历史文化掌故俯拾皆是,事实上他的散文许多都是直接以历史文化掌故为题材的,所以被称为 。
答案:文化散文16. 于 1917 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引发了白话文文学革命。
答案:胡适17.王维《观猎》中“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最突出的写作手法是 。
答案:对偶18.自《诗经》里的 篇开始,杨柳成为中国古典文学歌咏的对象,开创了杨柳怀人的先河。
答案:《采薇》19.柳宗元的《驳复仇议》是一篇驳论性的 。
答案:议论文20. 是特洛伊战争中特洛伊守卫军的领导者,他和希腊联军第一勇士阿喀琉斯决斗,因为众神的裁决和宿命死在对方手里。
答案:赫克托耳三、释词题(解释加点词,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21.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使:答案:使者 22.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过:答案:错误 23.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施:答案:延续 24.卑.身厚币以招贤者。
卑:答案:使动,降低 25.遂去.,不复与言。
去:答案:离开 26.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
贼:答案:破坏,伤害 27.天之道其.犹张弓与!。
其:答案:大概 28.不爱.死,义也。
爱:答案:吝啬 29.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吐哺:答案:吐出口中咀嚼的食物,喻礼待贤才 30.民恶忧劳,我佚..乐之。
佚:答案:佚:通逸,安逸;使动四、翻译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31.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答案:以天下百姓的快乐为块乐,以天下百姓的忧愁为忧愁,然而这样的人还不能称王的从来没有过。
32.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谏逐客书》)答案: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借给敌人武器送给强盗粮食啊!33.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
(《留侯论》)答案:再说,有向人报仇的心愿,却不能做人下人的,是普通人的刚强而已。
34.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郑伯克段于鄢》)答案:修整盔甲和武器,准备好了步兵和战车,将偷袭郑国国都。
35.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蜀道难》答案:高飞的黄鹤尚且飞不过去,猿猱想过去,发愁没有地方可以攀援。
五、阅读分析题(本大题共 30 分)(一)阅读下面的诗词。
回答问题。
(10 分)春游湖宋徐俯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渡一作:度)36.赏析本诗的意境美(3 分)答案:这天是绵绵春雨之后的晴天,使“燕子双飞”有了物候的意味,夹岸的桃花更显出了雨后的 鲜红欲滴,因为水涨高了,岸边桃树半浸水中,所以桃花才贴着水面怒放,映的水上也是一片嫣红。
雨后水涨,小桥被淹没,走到这里,就过不去了。
对称心快意的春游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挫折。
可是凑巧得很,柳荫深处,悠悠撑出一只小船来,这就可以租船摆渡,继续游赏了。
经过断桥的阻碍,这次春游更富有情趣了。
37.前人认为“蘸”字用的尖新小巧,试分析(3 分)答案:“蘸”字用的尖新小巧,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桃花依水的状态。
夹岸的桃花经过连绵春雨的滋润,开得鲜红欲滴;因为水涨高了,桃树半浸水中,所以桃花才贴着水面怒放,映的水上也是一片嫣红,仿佛“蘸”者水而开放。
38.试析后两句所用表达手法(3 分)答案:(4 分)“人不度”点出环境的幽静,与“小舟撑出”形成对比,动静相生。
以实写虚,虚实相生。
小舟撑出柳阴,满湖春色已全然托出。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20 分)母亲莫言①我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一个偏僻落后的乡村。
5岁时,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
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紫红色的洗衣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
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
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
我用耳朵、鼻子、眼睛、身体来把握生活,来感受事物。
储存在我脑海里的记忆,都是这样的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有形状的立体记忆。
这种感受生活和记忆事物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小说的面貌和特质。
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忘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③母亲没读过书,不认识文字,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
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
那是我们家最艰难的时刻,我总担心母亲走上绝路。
每当我下工归来,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
有次下工回来,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
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
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
她对我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
她追问我为什么哭。
我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
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④母亲的话虽然腔调不高,但使我陡然获得了一种安全感和对于未来的希望。
这是一个母亲对她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
活下去,无论多么艰难也要活下去!现在,尽管母亲已被阎王爷叫去了,但她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⑤我曾从电视上看到过一个终生难忘的画面:以色列重炮轰击贝鲁特后,滚滚的硝烟尚未散去,一个面容憔悴、身上沾满泥土的老太太便从屋子里搬出一个小箱子,箱子里盛着几根碧绿的黄瓜和几根碧绿的芹菜。
她站在路边叫卖蔬菜。
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她时,她高高地举起拳头,嗓音嘶哑但异常坚定地说: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即使吃这里的沙土,我们也能活下去!⑥老太太的话让我惊心动魄,女人、母亲、土地、生命,这些伟大的概念在我脑海中翻腾着。
这种即使吃着沙土也要活下去的信念,正是人类历尽劫难而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证。
这种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⑦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饥饿而丧失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村里粮食保管员让一群孩子学狗叫。
学得像,他便把那块豆饼远远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
我也曾是那些学狗叫中的一个。
回家后,父亲和爷爷严厉地批评了我。
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但我感到了话里的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
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⑧我的母亲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难,不屈不挠地活下去;我的父亲和爷爷又教育我人要有尊严地活着。
他们的教育,使我获得了一种面临重大事件时做出判断的价值标准。
⑨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
多年后,当我拿起笔来写作的时候,这些体验,就成了我的宝贵资源。
我的小说里之所以有那么多严酷的现实描写和对人性的黑暗毫不留情的剖析,是与过去的生活经验密不可分的。
当然,在揭示社会黑暗和剖析人性残忍时,我也没有忘记人性中高贵的有尊严的一面,因为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
39.①节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母亲捶打野菜的场景的?为什么说这场景是他文学道路的起点?(4 分)答案:从视觉、嗅觉、听觉、感觉等方面描写了母亲捶打野菜的情景(2 分)。
这样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有形状的立体记忆,(或这种感受生活和记忆事物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作者小说的面貌和特质。
(2 分)40.请解释划线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 分)(1)人性最低的标准(2)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答案:(1)是从母亲和父亲、爷爷那儿懂得的标准,即面对饥饿灾难,要忍受,有活下去的勇气、信念;要不屈不挠,有尊严、有骨气地活着。
(2 分)(2)某些本质,指人在严酷的现实中体现的脆弱、丑陋、堕落等,比如害怕死亡、饥饿、困难等;比如失去人的尊严、骨气;像保管员条件稍稍优越时,不懂得尊重别人,侮辱别人的人格和尊严等。
(2 分)41.请说说⑤节写以色列老太太一节的作用。
(6 分)答案:这是宕开一笔,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1 分)①、内容上,与我母亲、父亲、爷爷的形象互补,说明无论何时何地,在灾难困苦当中,母亲和普通的人们,都表现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坚定不移的信念。
丰富了内容,突出了主题。
(3 分)②、让文章结构灵活多变,有迂回,有张力,为下文抒写感受作铺垫。
(2 分)42.“女人、母亲、土地、生命”,这些伟大的概念,为什么会在作者的脑海中翻腾?阅读全文,请探究作者这么说的多种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