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滇龙胆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研究

滇龙胆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滇龙胆种子于 2009年采 于云南 临沧、玉溪、楚雄等 滇龙
胆主产区。 1. 2 方法 1. 2. 1 种子分级 取滇龙 胆种子 100 g, 用 40、50、60、70和 80目套筛将滇 龙胆种 子分级。所 有的种 子均通 过 40目筛, 80目以下的极细小种子及杂质去除。用 0. 000 1 g 精度的分 析天平称量, 分 别称取各级种子的 质量, 重复 3次, 并求出各 级种子所占比例。 1. 2. 2 种子千粒重测定 随机取 级、 级、 级 滇龙胆种 子各 1 000粒, 重复 3次, 用 0. 000 1 g 精度的分析天平称量, 计算各级种子千粒重平均值。 1. 2. 3 种子净度测定 用分析天平称取 2 g 供试种子, 取经 过分样套筛分样的 级、 级、 级种子, 在放大镜 下用解剖 针分选出净种子及杂质, 分别称重, 重复 3次。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试验所用紫花香薷种子为 2009年 11月下旬采集于杭州
临安东湖村, 充分晾晒后进行人工脱粒, 然后种子阴干于室内 自然贮藏。 1. 2 方法
试验设计 5个处理和 2个对照, 处 理方式如下: ( 1) 赤霉
(上接第 363页 )
等级
级 级 级
千粒重 ( mg)
xs 29. 0 0. 7 19. 7 0. 3 10. 3 0. 5
1. 2. 5 种子发芽率测定 随机取 级、 级、 级滇 龙胆种 子各 100粒, 置于铺有 2层湿润滤纸的培养 皿中加盖, 4月份 室温下进行发芽试验, 保持皿 内湿润。重复 3次, 1个月 后统 计发芽率: 发芽率 = 发芽种子总数 /供试种子总数 100% 。
2 结果与分析
2. 1 种子分级 滇龙胆种子 按质 量可分 为 4 级 (表 1)。种 子直 径大 于
3 讨论
目前中药材种子质量标准研究主要参考作物种子的研究 (下转第 364页 )
364
江苏农业科学 2011年第 39卷第 2期
刘 月, 何云核. 紫花香薷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 J] . 江苏农业科学, 2011, 39 ( 2) : 364 - 366.
紫花香薷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刘 月, 何云核
( 浙江农林大学园林学院, 浙江临安 311300)
[ 4]张国荣, 张玉进, 李生彬, 等. 乌拉尔甘草种子种苗分级标 准制定 [ 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04, 18( 5 ): 14- 16.
种子净度 = 净种子重 / (净种子重 + 杂质重 ) 100% 1. 2. 4 种子形态及大小测定 在显微镜下观察种子形态, 随 机取 级、 级、 级滇龙胆种子各 20粒, 测量种子长度和宽 度, 重复 3次。比较各级种子的大小。
收稿日期: 2010- 12 - 20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 支撑专 项 ( 编号: 2011BA I13B02 - 4) ; 云南省 重
发芽率 (% )
xs 60. 50 3. 42 53. 50 4. 65 28. 00 6. 78
范围 56~ 64 49~ 60 25~ 38
等级
级 级 级
表 3 滇龙胆种子质量分级标准 ( 草案 )
粒径 (mm )
千粒重 ( m g)
净度 (% )
0. 355 0. 300~ 0. 354 0. 220~ 0. 299
大科技专项 [ 编号: ( 2007) 1718 ]; 云南省 技术 创新后 备人才 培养 项目。 作者 简 介: 杨 美 权, 农 艺 师, 从 事 药 用 植 物 种 子 种 苗 标 准 研 究。 E - m ai:l ym quan_ok@ sin a. com。 通信作者: 金 航, 副研究员。 E - m ai:l jinhang2009@ 126. com。
范围 28. 2~ 29. 8 19. 5~ 20. 1 9. 6~ 10. 7
表 2 不同等级滇龙胆种子特性
净度 (% )
长度 ( m )
宽度 ( m )
xs 89. 58 0. 78 81. 74 0. 45 75. 75 0. 75
范围
xs
88. 76~ 90. 32 753. 13 96. 45
参考文献:
[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 第 62 卷 [M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8.
[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委员会. 中华 人民共和 国药典: 一 部 [M ].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0.
[ 3]魏建和, 陈士林, 程惠珍, 等. 中药材 种子种 苗标 准化 工程 [ J]. 世界科学技术: 中医药现代化, 2005, 7( 6 ): 104- 108.
表 1 滇龙胆种子质量分级
等级 级 级 级
等外级
直径 ( mm ) 0. 355
0. 300~ 0. 354 0. 220~ 0. 299
< 0. 220
重量 ( g) 8. 217 73. 912 9. 334 6. 243
比例 (% ) 8. 41 75. 65 9. 55 6. 39
2. 2 不同等级滇龙胆种子生物学特性 不同等级滇龙胆种子生物学特性差异显著 (表 2)。
关键词: 紫花香薷; 种子; 萌发特性 中图分类号: S567. 21+ 9. 0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2- 1302( 2011) 02- 0364- 03
紫花香薷 ( E lsho lfiz ia argy i) 别称野薄 荷、牙 刷花等, 唇形 科香薷属, 产于浙江、江苏、安徽、福建等省, 生于山坡灌丛、林 下、溪旁及河边 草地 [ 1], 一 年生 草本, 全草 可作药 用, 能祛 风 散寒解表 [ 2] 。目前, 对紫 花香薷 的研 究很 少, 主要集 中在 它 对重金属的富集作用和土壤修复方面。姜理英对浙江诸暨铜 矿山和三门铜矿进行系统 的调查后, 发现紫 花香薷是 山门铜 矿区的主要 优势 植物 [3]。 紫花香 薷和 海州香 薷都 是能 在矿 山生长的耐性植物, 且对铜有 较强的富集 能力 [ 4]。尤 其是紫 花香薷的根 系可 耐较 高浓度 的铜 [5]。 作为一 种我 国原 生的 铜耐 /富集植物, 紫花香薷为开展铜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及修
0. 355 mm, 称 为 级 种 子, 占 总 数 的 8. 41% ; 种 子 直 径 为 0. 300~ 0. 355 mm, 称为 级种子, 占总数 的 75. 65% ; 种子直 径 0. 220~ 0. 299 mm, 称为 级种子, 占总 数的 9. 55% ; 种子 直径小于 0. 220 mm, 称为等外级种子, 占总数的 6. 39% 。
收稿日期: 2010- 06 - 11 作者简介: 刘 月 ( 1984 ), 女, 山东人, 硕 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 园林
植物与观赏园艺方面的研究。 E - m ai:l liuyuelm y@ 126. com。 通信作者: 何云核, 教授, 从 事野生园 林植物资 源分类与 应用及 相关
教学和研究。 E- m ai:l yunhh e@ 163. com。
( 1.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云南昆明 650223; 2.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云南昆明 650091)
摘要: 对滇龙胆主产区种子进行分级, 分别测定了各等级种子的千粒重、净度、大小及发芽率等 指标, 并据此初步 制定了滇龙胆种子质量分级 标准。
关键词: 滇龙胆; 种子; 质量标准 中图分类号: S567. 23+ 9. 03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2- 1302( 2011) 02- 0363- 01
2. 2. 1 不 同等 级 种 子千 粒 重 级 种 子千 粒 重 最高, 为 ( 29. 0 0. 7) mg; 级种子千粒重居中, 为 ( 19. 7 0. 3) mg;
级种子千粒重最小, 为 ( 10. 3 0. 5) m g。 2. 2. 2 不同等级种 子净度 试验 结果表明, 、 级 种子净 度在 80%以上, 级种子净度在 70% 以上。 2. 2. 3 不同等级种子形 态及大小 不同等 级滇龙胆种 子均 呈长圆形, 灰褐色, 表面有蜂窝状网隙。不同等级滇龙胆种子 长度 和 宽 度 界 限 不 明 显, 级 种 子 长 度 范 围 为 675 ~ 1 000 m, 宽度范围为 400~ 600 m; 级种 子长 度 范围 为 550~ 825 m, 宽度范围 为 325 ~ 525 m; 级种 子长度 范围 为 525~ 750 m, 宽度范围为 250~ 425 m。 2. 2. 4 不同等级种子发 芽率 不同等级滇 龙胆种子发 芽率 差别较大, 发芽率由大到小依次为 级 > 级 > 级。 2. 2. 5 种子质量分级标准 根据本研究测定结果, 初步制定 滇龙胆种子质量分级标准 (草案 )见表 3。
25 15 ~ 24 10 ~ 14
85 80 ~ 84 75 ~ 79
发芽率 (% ) 55
45~ 54 25~ 44
方法, 同时结合中药材种子自 身特性进行 修改 [ 5]。在 分级的 指标中, 千粒重反映了种子的成熟度和饱满程度; 发芽率可以 反映种子的活力和田间出 苗率; 净度反映了 商品种子 分拣工 艺的难易程 度 [ 6]。本 研究 以千粒 重、净度、发 芽率等 指标 初 步制定了滇龙胆种子质量的分级标准, 结果表明, 级与 级 滇龙胆种子质量较好, 适宜人工种植。
江苏农业科学 2011年第 39卷第 2期
363
杨美权, 杨 涛, 杨天梅, 等. 滇龙胆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研究 [ J] . 江苏农业科学, 2011, 39( 2) : 363- 364.
滇龙胆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研究
杨美权1, 杨 涛 1, 杨天梅 1, 张智慧 1, 范正华 1, 张 霁 1, 张金渝 1, 2, 金 航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