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南亚和印度课堂学案
知识要点
1.了解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城市,主要区域特征;
2.识记印度的位置、范围,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课堂学习
一、南亚:(地图册P21页)
(一)、概况:
经纬度位置:
位置:
海陆位置:北靠,南临,西临,东临。
范围:内陆国:________、______ __临海国:________、____ _ ___、_____ ___岛国:___ _____、。
居民: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
(二)自然环境特征:
1.地形:北部为山地,成因是:;
中部为平原和平原及世界最大的三角洲;
南部为高原,地势特点:。
2.气候:(地图册P12——13页)
(1)主要气候类型:、、。
(2)气候类型的成因和特点:
①热带季风气候:成因:、;
特点:全年,有明显的两季(其中,月至月为季,其余为季)。
风向:
●分析南亚热季出现在3~5月的原因?
●南亚冬季气温较同纬度其他地区_____(高或低)原因是什么?
●描述南亚地区降水的总体分布特点?乞拉朋齐成为世界雨极的原
因?
●分析德干高原东西两侧降水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3.河流:三大河流
①印度河:源于冈底斯山,流经,注入,流经的气候区:
该河的水文特征
.
②恒河:源地,流经,注入,是(国家)重要的灌溉水
源,流经的气候区:,该河的水文特征
③布拉马普特拉河:在我国境内为,与交汇,注入,
流经的气候区:,该河的水文特征
印度河与恒河补给方式:印度河:,恒河:,
二、印度:南亚最大的国家
(一)印度概况及自然地理特征:
1、经纬度位置:
2、地形:北 ;中 ;南。
3、气候:
4、河流:
(二)印度社会经济特征:
1、农业:农业是印度国民经济的主体,是亚洲耕地面积的国家。
(1)农作物的分布:
①说明德干高原为主要棉花产区的原因?
②黄麻分布在恒河三角洲的原因?
③分析东北部和西南沿海种植水稻的不同条件?
④评价南亚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⑤茶树种在东北山地的原因?
(2)印度农业发展的条件分析:
有利条件:自然条件:气候 ,大部分地区地形 ,耕地面积 ,土壤 ,
水源 ;
社会经济条件:人口 ,历史 ,经验 。
不利条件及对策: 灾害频繁,对策: , 压力大,对策: 。
(3)农业发展阶段:“三色”革命依次为:“ ”革命
“ ”革命 “ ”革命。
2、工业:
(1)矿产资源:主要有: 、 、 ,主要分布在 。
(2)主要工业部门及分布:
3、主要城市及地位:
新德里:
加尔各答:
孟买:
班加罗尔:
高一地理 南亚和印度练习
下图所示国家人口稠密,森林覆盖率为29%,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该国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国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南高北低
B.该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频繁
C.该国河流水量丰富,径流量变化大
D.该国多季节性河流,河水补给以冰雪融水为主
2.关于该国经济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国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
B.该国农业多分布在山麓的绿洲上
C.该国适合发展登山旅游业
D.该国北部农业以畜牧业和河谷农业为主
读世界某区域轮廓图,图中虚线MN 为晨昏线。
此时乙岛东北部降
水量大于西南部。
完成3~4题。
3.甲地区商品率较高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 A .水稻种植业 B 大牧场放牧业
C 种植园农业
D 商品谷物农业
4.下列关于该区域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南部海域处于繁忙的海运线上
B .该区域人口密度较小
C .印度教、佛教的发源地
D .甲地分布有黑色人种
右图为印度东部沿海某城市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5~7题。
5.若该城市需布局一大型火力发电厂,其最佳区位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该城市附近沿海盛产海盐,一年中海盐产量最大的时期是
A .3—4月
B .4—5月
C .6—8月
D .9—10月
7.该城市所在地形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
A .商品率高
B .机械化程度高
C .生产规模较大
D .单位面积产量高
读中国、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日本五国某种农作物的栽培面积和生产量表,回答8~9题。
印度
8.该种农作物是
A.咖啡 B.甘蔗 C.茶叶 D.可可
9.上题所选农作物的生活习性(或分布特征)是
A.需水肥、热量很大 B.耐盐碱、干旱环境
C.多分布于中低山、丘陵山麓排水较好的地区 D.需充足的热量和静风环境
东南亚、南亚国家自然地理环境优越,物产丰富多样,具有经济发展的良好条件。
10.下列关于东南亚与南亚地理特征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热带季风影响,农业生产具有良好水热条件
B.大部分地区属高原地形,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C.河流众多,水量丰富,均自北向南注入印度洋
D.利用丰富的石油资源,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工业
读世界某区域略图,回答14~15题。
11.若该国从美国大量进口粮食,合理的运输线应经过
A.苏伊士运河B.巴拿马运河C.马六甲海峡D.合恩角
12.有关图上数码所在地的正确说法是
A.①地盛产黄麻B.①地降水量比②③④地都多
C.③地铁、锰资源丰富D.④地土壤呈碱性
读“某区域某季节(冬或夏)等温线分布图”,回答13~15题。
13.图示区域
A.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B.同纬度地区陆地比海洋气温高
C.北部山区温差显著
D.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洋流
14.图示季节,甲国
A.盛行东北季风
B.正值多雨季节
C.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
D.正午太阳高度在一年中较高
15.图示海域
A.表层海水温度比赤道附近海域高
B.海水盐度比同纬度其他海域高
C.洋流以风海流为主
D.此季节洋流顺时针方向流动
中国和印度是两个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美国和日本是两个人口最多的发达国家,分析四国情况,完成16~18。
16.上述四国人口现状相比较
A. 日本的人口平均密度最低
B. 美国的城市人口比重最低
C. 中国的老龄人口比重最高
D. 印度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读某地区等压线图2-4(单位:百帕),回答17-18题。
17.此时①海域的表层海水的盐度,理由是?
A.偏高大量淡水注入稀释了海水
B.偏低大量淡水注入稀释了海水
C.偏高气温高,蒸发量大
D.偏低气温高,蒸发量大
18.印度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①绝大部分位于温带,雨热同期
②绝大部分位于热带,雨热同期
③耕地面积广大④降水量稳定,有丰收的保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下列气候资料,回答第19~21题。
19.该气候资料所属气候类型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20.该地月均最高气温出现在5月,而不是在7月的原因是
①地处低纬度,5月太阳高度角已经很大②5月降水量还不太大,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
弱作用还不太强③受西南来的暖湿气流的影响强烈④受地形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1.该地在11月至次年4月降水量少的原因是
①吹西南风②吹东北风③受大陆气团的控制④受赤道气团的控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第22~23题。
22.甲区域是世界主要农业区,该地
A.盛产小麦,商品率高
B.农业类型属资金、技术密集型
C.地广人稀,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D.水早灾害频繁,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23.假如丙地有一盐场,其产量最多的时期是
A.3月~5月
B.6月~8月
C.9月~11月
D.12月~次年2月
下图表示“某区城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第24~26题。
24.图中甲处等温线弯曲的原因是
A.海陆差异
B.洋流影响
C.纬度位置
D.地形起伏
25.图中岛上乙地的气温可能是
A.14℃
B.17℃
C.18℃
D.2l℃
26.图中显示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7.读南亚区域略图2-6,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所代表的海域名称分别为:
甲;乙。
(2)A国为世界农业大国,分析该国农业生产的利与弊:
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
(3)A国的最大港口城市是(填序号),工业部门是。
城市①是,该城市附近因盛产(经济作物)而成为世界著名麻纺织工业中心。
城市③是,该城市成为世界电脑软件中心的原因是?
(4)城市a所在的河流是,该河与流经巴基斯坦的最主要河流在水文特征上的差异有哪些?
28.甲、乙两国历史渊源悠久.
(1)简析甲国A地区沙漠广布成因。
(2)①、②两城市分别为甲、乙两国的首都,
对比分析其不同的区位条件。
(3)乙国B平原水灾频繁。
从地形、气候、水文等多方面分析当地洪涝灾害频繁的原因。
(4)甲、乙两国都属本地区重要的人口大国。
分析其共同面临的人口问题及应采取的对
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