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遨游汉字王国(课堂实录)

遨游汉字王国(课堂实录)

“遨游汉字王国”导学课(冯霞实录)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富有趣味的内容如“女”的演变过程等激发学生对研究主题产生热情和兴趣,动力和激情;
2、以“反映生活”和“表达生活”为主线贯穿全课,感受中华汉字之源远流长,初知汉字的演变过程,感受汉字的造字方法。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对研究主题产生热情和兴趣,动力和激情,培养对中华汉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
1、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遨游汉字王国
2、师:关于汉字,你有了解吗?
3、师;这是一次“综合性学习”,以前有过吗?
“综合性学习”就是读读课文、查查资料、做做活动。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拉开了综合性学习的序幕。

我们一起去汉字王国走一走,逛一逛。

准备好了吗?
二、“反映生活”篇
(一)示“结绳记事”图片,了解汉字的产生
1、师:走进汉字王国,你首先看到这样一幅图画,他在干什么?(出示“结绳记事”图片)
师:这是汉字产生以前,古人记事的一种方法。

(示“结绳记事”文字)
2、师:除了结绳记事,还有别的办法吗?打开课本,翻到第三课,《仓颉造字》。

(1)我们自由地读一读这篇课文。

(约一分半钟)
(2)指名回答:孩子们,知道了吗?用什么办法记事?(“物语”是什么?比如——小木块、小石块)
(3)用具体的事物表示具体的含义,但是却因为不方便,影响交流,所以人类的文明受到了影响,慢慢地,人们就有了“汉字”(示灯片“汉字”)谁创造的?(仓颉)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汉字不可能是一个人创造的,是我们的祖先经过很长的时间,在劳动和生活中创造的,直到3300多年前,才出现了比较系统的文字——甲骨文(示甲骨图片)
3、对甲骨文,你有所了解吗?(点评:知识丰富)
(二)举“女”为例,初知汉字之演变
1、(出示甲骨文的“女”字)师:这就是一个甲骨文字,你们猜猜看,这可能是什么字?(一组学生猜:虫、史……)
2、继续猜,过了两三百年,出现了“金文”,这个字就变成了它(示金文“女”字),猜猜什么字?(点评:很好,就这样学习!)
3、到了秦朝,这个字又变成了它:小篆(示灯片),我向对汉字有研究的老师求教得来一种猜古文字的方法,有个小秘密,试着把它弯弯曲曲的线条,拉直试试看!
4、那还是不一样。

那到底是什么字呢?继续往下,后来出现了隶书(示灯片),是什么字?
(点评:掌声送给他!)
5、隶书的“女”和现在的字怎么样?(有些像)到了隶书,文字就进入了“今文字”的阶段。

1000多年前出现了楷书,同时又出现了行书和草书。

6、小结:孩子们,我们汉字从甲骨文到——到——到——到——(示箭头),历经3300年,可真谓是“历史悠久”啊!
(三)初识造字方法
1、了解“象形字”
(1)再回头看一看这个甲骨文的“女”字,看出来是个“女”吗?
提示一下,(点击图片)看出来了吗?指名回答……
(2)师:那是殷商时期女子的一种生活状态。

古人造字,就是看见什么刻画什么,将事物的外形和动态刻画下来,研究它,我们还能了解古人的生活习惯呢!
比如(示“鱼”字、“象”字)老师再来考考大家,你认识它们吗?字:这是?(鱼)、这是?(象)学生猜。

(3)师:字形就是事物的外形,就是造字法的“象形字”(示“象形字”),齐读
(4)师:可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要可以刻画下来,所以象形字不多,只有364个。

表达思想、交流思想不够用,怎么办?(造字)怎么造?古人很聪明,他们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或加上一笔,或把两个字合起来,就是一个新的字了!(出示“好”“母”“媚”的甲骨文)它们会是什么字呢?
不急,小组讨论一下。

(约3分钟)
2、小组讨论后汇报
第三个字“媚”:
(1)是什么字?说说理由。

(点评:摸摸眉毛,比划一下,是不是?)恭喜大家猜对了!
(点击“媚”字,出现今“媚”字)
(2)组词
(3)这样造的字叫“形声字”,你还知道哪形声字?
(4)形声字一共有10种形式,研究起来会很有意思!
第二个字“好”:
(1)学生理解:男孩、女孩是好朋友/夫妻和美,是好事/儿女孝顺父母,是好事/妈妈生了孩子,生命的延续,是好事……(点评:按现代文字来猜测,也是个好方法/能自圆其说)
(2)(点击灯片,跳出“好”字)师:掌声送给自己,看来今天我是遇到了研究汉字的高手!做研究,做学问,就要像你们这样,大胆想象,积极参与,当然有时候,也可以查查资料。

经过查找资料,大部分认为,女子生了孩子。

两个象形字综合在一起,我们称它为“会意字”。

(示“会意字”)
第一个字“母”:
(1)什么字?(生简答)到底是什么字呢?(点击灯片)
(2)3300年前的字,有点难,为什么加上两点变成“母”?这两个点表示什么?(点评:很有想法)
(3)师:是母亲的乳房,是妈妈用乳汁养育了我们,我们不忘养育之恩,3300年来,我们的祖先用这样的方法告诉我们这样的意义,我们又叫做“指事字”(示“指事字)小结四种造字法:
你最想用什么词赞美我们的汉字?(多姿多彩、生动形象、历史悠久)古人用这些字
来记录思想和生活。

有了汉字后,现代人又怎样来使用这些汉字来表达生活的呢?
三、“表达生活”篇
(一)成语
1、汉字笔画最少的字是什么?(“一”字)简单吗?(简单)组词会吗?
2、“一”字打头的成语你能说多少?小组比一比。

(30秒钟)
师:估计还有多少个成语?184个!汉字的组词能力特别地强,这是其他国家的语言文字无法企及的。

你们说,汉字简单吗?(不简单!)
3、老师在对这些成语的研究过程中,查了不同版本的字典,发现“一”的意思在这些成语中真可谓变化多端,老师整理了一下(课件出示),供大家研究时作参考。

瞧,汉字多神奇啊!
(二)诗歌
1、师:数字不仅能数数、能组词,还能作诗呢!能不能背背有数字的童谣、古诗词?(点评:快乐的童年!琅琅上口的童年谣!)
2、师:清朝一位有名的诗人郑板桥,一日出门赏梅,见雪花飘舞,顿时诗兴大发,作诗一首(示《咏雪》诗1至3句)谁能往下作第4句?
3、(示第4句“飞入梅花都不见”及标题“咏雪”)觉得这首诗怎么样?(点评:有想法)
4、(音乐起)师读后,问:你看见了什么呢?(漫天飞舞)看似机械呆板的数字,却描绘出了雪越下越大的情景,仔细体会,想象情节,你就会觉得妙不可言!
5、生和着音乐齐读。

师:连数字都那么有韵味,我们的汉字真是魅力无穷!
(三)对联
1、师:说到“魅力无穷”,不得不提“对联”,对联是汉字文化最独特最为人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连普通百姓也能随口而作。

从前有个买豆芽菜的人在自己屋前贴了一副18个字的对联,写的都是一个字:“长。

”(示对联: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看看谁有自己的读法,好玩吧,谁来读。

2、师:这节课,老师就把这副对联送给你,你想贴到哪里?为什么?(农户的家里:粮食丰收;收入增长;书房里,希望你们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这就是老师的愿望)
3、师:一个字能成一副对联,而且有不同的读法、用法,卖豆芽的老板正是利用了汉字的一字多音、一字多义,但凡路过的人都禁不住驻中观望,在品品读读间,老板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了。

(四)感受升华
让我们再次走进这魅力无穷的文字!(音乐起)汉字可不是僵硬的符号,它是一个个独具特色的小精灵。

(示灯片:牛、京)看见“牛”,你就想到了它——犀利的牛角;看见“京”振起的双臂,就看到全中国人民在北京奥运会上喝彩加油。

在书法家的笔下,(示书法图片)她更是变化多端,魅力无穷,让人不禁为之赞叹,为之惊讶。

在对联里,在灯谜(示相应图片)里,她们的魅力更是发挥到了极致。

如今,汉字更是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
(示运动员“我爱中国”的横幅、孔子学院图片)为世人所珍爱!
此刻,你最想对汉字说些什么?用一句话说一说。

(点评:充满情感的表达!)有人这样评价汉字(示灯片:“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四、确定研究意向
1、想一想,你最感兴趣的,最想研究的是什么?学生纷纷举手
师:别急着说,可以参考一下编辑叔叔的活动建议,整理一下自己的研究思路,把研究意向写下来,填在下发的表格中(1分钟)
我是小小汉字研究员
汉字多有趣呀!让我们赶紧加入研究的队伍,去探究汉字的奥秘吧!
2、交流:
生:我想研究谜语。

我准备上网去查找谜语知识,上书店去买谜语书。

师:等研究有了结果,还可以搞一个猜谜比赛。

生:我要研究有谐音的笑话,歇后语。

生:我要研究对联。

我准备上网查资料。

师:上网可以了解对联的分类,查找一些名联。

他还可以到哪里去研究对联,其他同学有建议吗?
生:可以去生活中找,有些人家家门口就有对联。

生:可以去买书,还可以向老师请教。

生:到名人故居,或风景区去找对联。

师:这些方法都很好,到生活中去做研究,看看文字在生活中的现状,这很有意思。

生:我要研究甲骨文……
师:谁也有这样的研究意愿?(学生纷纷举手)老师建议你们可以组成小组进行研究,在研究前分分工,比如有人研究甲骨文的起源,有人研究甲骨文的发现,这样研究起来会更有效的。

甲骨文的发现,建议研究几个字;透过甲骨文研究古人的思想和生活;数字写起来简单,来历可不简单,值得研究;
3、总结全课:老师被你们的能力折服了。

一节课讲不完汉字的博大精深,音乐声中结束这堂课。

(我们将在接下来的具体研究中领略到更多汉字的奥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