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的动力学过程讲义
第9章 药物的 体内动力学过程
第一节 基本概念
• 房室模型:把药物在体内的配置状况分成若干个房室
k
X0
X
静脉注射给药单室模型
k12
X0
XC
XP
k21
k10
静脉注射给药双室模型
• 1.速率常数(rate constant) dX = kX n
其中k表示速率常数d,t 速率常数越大,体内过程进 行得越快。
– 表观分布容积是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间相互关 系的一个比例常数,用“V”表示。
– 对于某一具体药物来说,V通常是定值,V的大 小能够表示该药物的分布特性。
• 4.清除率(clearance)
– 清除率是单位时间从体内消除的含药血浆体积 或单位时间从体内消除的药物表观分布容积。
– Cl=kV
第二节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
0
k
)
ekt
C
ka 2.303
log
ka FX0 V (ka k)
设 ka FX 0
V (ka - k)
e-kt - C Cr
ka FX 0 e-kt
V (ka - k) 为t时间后段直线 相(即
则,log Cr
ka t log ka FX 0
2.303
V (ka - k)
外推线)上的数值;
• 2.生物半衰期(biological half life) – 生物半衰期是指药物在体内的药物量或血药浓度 通过各种途径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以t1/2表示。 – 生物半衰期是衡量一种药物从体内消除快慢的指 标。
• 3.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
稳态血药浓度
• 稳态血药浓度(Css)
当t→∞时,e-kt→0,(1-e-kt)→1,则式
中的血药浓度C用Cs kV
• 达坪分数
fss 1 ekt
• 静脉滴注达坪浓度所需t1/2个数
•
n=-3.32lg(1-fss)
负荷剂量
• 为尽快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第1次给予 一个较大的剂量,使血药浓度达到有效治 疗浓度,之后再按给药周期给予维持剂量, 使血药浓度维持在有效治疗浓度范围,这 个首X次0 给予的较大剂量,称为负荷剂量或 冲击量,亦称首剂量,常用 表示
t
lg
ke
·X
0
• 从上式可知,以 lg dXu 作t 图,可以得到一条
直线 ,
dt
• 且斜率为 k
2.303
• 截距为lgA
。
单室模型静脉滴注
一、血药浓度
k0
X
k
单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模型
C = k0 (1 - e-kt ) kV
因此,这种模型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药物以恒定速度k0进入体内, 二是体内药物以一级速率常数k从体内消除。
• 血药浓度分析 • 尿药排泄数据分析
一、血药浓度
k
X0
X
静脉注射给药单室模型
X0为静脉注射的给药剂量
X为t时刻体内药物量
药物在体内按照一级速率常数k消除
dX dt
kX
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dX kX dt
X = X0·e-kt
等式两侧同除以V, 则 C = C0·e-kt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见右图:
C = C0·e-kt
LgC
k 2.303
t
LgC0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血药浓度对数-时间图
• 基本参数的求算
1. 半衰期(t1/2): t1/2表示药物在体内消除一
半所需要的时间。
将t=t1/2,C=C0/2代入LgC-t关系式,得:
lg C0 2
k = - 2.303 t1/ 2 + lg C0
两端取对数,得:
lg C - k lg ka FX 0 2.303 V (ka - k)
C ka FX 0 (e-kt - e-kat ) V (ka - k)
ka FX 0 - e-kt - C ka FX 0 e-kat
V (ka - k)
V (ka - k)
取对数,得:
log
Vk(ka Fa X
维持剂量:X0=CssV
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
血管外给药时,药物以一级速度过程吸收进 入体内,然后以一级速度过程从体内消除。
X0 F
Xa
ka
X
k
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示意图
X0是给药剂量;F为吸收率;Xa为吸收部位的药量; ka为一级吸收速率常数;X为体内药量;k为一级消除
速率常数。
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ka - k
• 两端除以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V,得:
( ) C = ka FX0 e-kt - e-kat
V (ka - k)
C ka FX 0 (e-kt - e-kat )
•
V (ka - k)
假设ka>k,若t充分大时, e-首kat先趋于零,上式简化为:
C Fk a X 0 e-kt V (ka - k)
• AUC=C0/k
二、尿药浓度
(一)尿排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速度法)
• 静脉注射某一单室模型药物,其原形药物经肾排泄 的速度过程,可表示为:
dX u dt
ke X
•将
X X 0ekt代入上式,得:
dX u dt
ke ·X 0e-kt
• 两边取对数,得:
lg dX u dt
-
ke 2.303
式中,Cr为残数浓度,以lgCr→t作图,得到第二条直线,称 为“残数线”,该直线的斜率为(- ka/2.303)。
t1/ 2
ln 2 k
0.693 k
2. 表观分布容积(V):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间
相互关系的一个比例常数。
V X0 C0
3.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
AUC =
Cdt
0
=
0
C0 ·e
-k t dt
=
C0 k
4. 清除率(Cl):机体在单位时间内能清除掉 多少体积的相当于流经血液的药物 。
Cl dX / dt C
Cl kX C
,即 Cl = kV
KV X 0 AUC
Cl X 0 AUC
例1
• 给患者静脉注射一单室模型药物,剂量 1050mg,消除速率常数0.312h-1,给药后 初始浓度150ug/ml,求t1/2, V, Cl, AUC
• 解:
• t1/2 =0.693/k • V=X0/C0 • Cl=kV
dX a dt
= -ka X a
dX dt = ka X a - kX
( ) X = ka X 0 e-kt - e-kat
ka - k
• 由于血管外给药,吸收不一定很充分,所以习
惯上在给药剂量X0项前加上“吸收系数 F”(0≤F≤1),表示吸收占剂量的分数值,即
吸收率,或称其为“生物利用度”。
( ) • 则上式变成: X = ka FX0 e-kt - e-k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