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萃取分离

萃取分离


B) 成相聚合物的浓度

聚合物分相的最低浓度为临界点,系线长度为零,此时分 配系数为1,即组分均匀的分配于上下相。 随着成相聚合物(聚合物/盐混合物)的总浓度增大,系 统远离临界点,系线长度增加,两相性质(疏水性等) 差别 增大,蛋白质分子的分配系数将偏离临界点处的值(m=1), 即大于1或小于1。 因此,成相物质的总浓度越高,系线越长,蛋白质越容易 分配于其中的某一相。

pH微小的变化,有时会使蛋白质的分配系数发生巨大的
改变(改变2~3个数量级)。
(4) 温度的影响

分配系数对温度的变化不敏感
成相聚合物对蛋白质有稳定化作用,所以室温操作活
性收率依然很高,且室温时粘度较冷却时(4 ℃) 低,有助 于相的分离并节省了能源开支。
四、双水相萃取技术的应用
主要应用于胞内酶的提取和精制
① 盐的种类
溶菌酶
卵蛋白
② 盐的浓度
影响蛋白质的表面疏水性,扰乱双水相系统,改 变各相中成相物质的组成和相体积比。 例如,PEG/磷酸盐体系

PEG、磷酸盐浓度及Cl-在上下相中的分 配平衡随添加NaCl浓度的增大而改变, 这种相组成即相性质的改变直接影响蛋 白质的分配系数。

离子强度对不同蛋白质的影响程度不同。
将含有反胶团(W0=3~30)的有机溶液与蛋白质固 体粉末一起搅拌,使蛋白质进入反胶团中。
(六)反胶团萃取的原理
反胶团萃取的特点
影响反胶团萃取的生物分子的主要因素
(1) 水相pH值的影响
(2) 水相离子强度的影响
这两方面的效应都会使蛋白质分子的溶解性下降,甚至 使已溶解的蛋白质从反胶团中反萃取出来。
传统胞内酶的提取: 细胞破碎、离心去除细胞碎片、提取。
存在问题: 能耗大;
细胞碎片尺寸变化,固-液分离困难;
产品活性和功能对pH值、温度和离子强度等敏感; 大部分蛋白质亲水性强,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低,且易变 性,传统的溶剂萃取法不适合。
双水相萃取的工艺
(一)目的物的萃取
(二)PEG的循环 (三)无机盐的循环
蛋白酶的收率高于60 %,蛋白酶 的分离系数高达15. 1,比活率为 原发酵液的1. 5 倍。
应用实例2:
提取抗生素和分离生物粒子
萃取丙酰螺旋霉素

双水相体系:PEG/ Na2HPO4
最佳萃取条件:
pH= 8. 0~8. 5 PEG 2000 (14 %) Na2HPO4 (18 %)


(2) 盐的种类和浓度

盐的种类和浓度对分配系数的影响主要反映 在对相间电位和蛋白质疏水性的影响。
① 盐的种类
在双聚合物系统中,无机离子具有各自的分配系数, 不同电解质的正负离子的分配系数不同,从而产生不同 的相间电位。 由于各相要保持电中性,使得带电生物大分子(蛋 白质、核酸)分别向两相移动分配。
双水相的选择原则:
必须有利于目的物的萃取和分离,同时又要兼顾高聚物 的物理性质。
二、双水相萃取相图(ATPS)
双节线 :
双节线以下的区域为均相区,以上的区域为两相区。 系线:连接双节线上两点的直线。

两相区 系线
杠杆规则:在同一条系线上的各点分 成的两相组成相同,体积比不同。其 体积比服从杠杆规则:
高聚物/高聚物 体系
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 PEG)/葡聚糖(dextran, Dx)
聚丙二醇(polypropylene glycol) / 聚乙二醇
甲基纤维素(methylcellulose)/葡聚糖
高聚物/无机盐 体系 PEG/磷酸钾(KPi)
PEG相对分子质量 Dextran相对分子质量
生物分子分配于 富含PEG的上相
生物分子分配于 富含Dextran的下相
分配系数
分配系数
A) 成相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 PEG/Dextran双水相体系:
希望上相获得较高的蛋白质收 率,降低PEG聚合物的平均分 子量。 若希望在下相获得较高的蛋白 质收率,则应增加PEG聚合物 的平均分子量。
PEG/磷酸铵
PEG/硫酸钠
双水相萃取
双水相系统 (aqueous two-phase system, ATPS)
PEG = 聚乙二醇 (polyethylene glycol)
Kpi = 磷酸钾 DX = 葡聚糖(dextran)
一、双水相分离理论
双水相萃取的原理
生物物质在双水相体系中的选择性分配,当物质进入 双水相体系后,由于表面性质、电荷作用和各种作用力(如 疏水键、氢键和离子键等)的存在和环境的影响,使其在上、 下相中的浓度不同,即分配系数不同。
两步双水相萃取工艺
(一)目的物的萃取
2、若细胞匀浆液中的目标产物的分配系数较小,则可 采用多步双水相萃取工艺以获得较高的纯化倍数。
三步双水相萃取酶的流程示意图
(二)PEG循环
在大规模双水相萃取过程中,成相材料的回收和循 环使用,不仅可以减少废水处理的费用,还可以节约化 学试剂,降低成本。
PEG的回收有三种方法: ① 加入盐使目标产物转入富盐相,从而回收PEG ② 将PEG相通过离子交换树脂,用洗脱剂先洗去PEG,再洗 出蛋白质。 ③ 超滤
(2) 反胶团萃取基本概念
反胶团 (Reversed micelle)
两性表面活性剂在非极性有机溶剂中,当其浓度超过某 临界值时,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基团便会自发地向内聚集而 成,内含微小水滴的,微米或纳米级的聚合型胶体。 它是一种自我组织和排列而成的,热力学稳定的有序构 造。
在反胶团中,表面活性剂的非极性基团在外与非极 性的有机溶剂接触,而极性基团则排列在内形成一个
(3) 助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4) 溶剂体系的影响
溶剂的性质(尤其是极性)对反胶团的形成和 胶团大小都有影响。
蛋白质的溶解
蛋白质向非极性溶剂中反胶团的纳米级水池的 溶解,有四种机理: (1) 水壳模型; (2) 蛋白质中的亲脂部分直接与非 极性溶剂的碳氢化合物接触; (3) 蛋白质被吸附在微胶团的“内 壁”上; (4) 蛋白质被几个微胶团所溶解, 微胶团的非极性尾端与蛋白质 的亲脂部分直接作用。
Chapter 3 萃取分离
双水相萃取

发展历史 世纪60年代,从1956 年瑞典伦德大学Albertsson 发
始于20
现双水相体系
1979
年德国GBF 的Kula 等人将双水相萃取分离技术应用于
生物产品分离

国内自20世纪80 年代起也开展了双水相萃取技术研究。
双水相萃取?
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两水相间分配系数的差 异来进行萃取的方法。
小试收率达69. 2 % 。 (乙酸丁酯萃取工艺的收率为53. 4 %)
作业:
(1)名词解释:聚合物的不相容性;相图。 (2)双水相体系的是怎样形成的?其组成是什么? (3)影响双水相萃取的因素有哪些? (4)双水相萃取技术有什么优越性? (5)设计一个PEG/磷酸盐的双水相体系,并从番木瓜 中初步萃取木瓜蛋白酶。
(2) 一种聚合物分子的周围将聚集同种分子而排斥异种分子, 当达到平衡时,即形成分别富含不同聚合物的两相。 向水相中加入溶于水的高分子化合物,可以形成密度不同 的两相(或多相),轻相富含某一种高分子化合物;重相富含 盐类或另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因两相均含有较多的水,所以称 之为双水相。
常见的双水相体系
(1) 反胶团的临界胶团浓度:
表面活性剂在非极性溶剂相中能形成反胶团的最小浓
度。
(2) 反胶团的含水率 W0
W0用水和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浓度之比来定义,即

反胶团萃取的可能机理
2、反胶团的制备
(1)注入法: 将含有蛋白质的水溶液直接注入到含有表面活性剂 的非极性有机溶剂中,然后进行搅拌直到形成透明的溶 液为止。 (2)相转移法: 把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有机相和含有蛋白质的水相接 触,在缓慢搅拌下,一部分蛋白质慢慢转入有机相。 (3)溶解法:
双水相的形成
将两种不同的水溶性聚合物的水溶液混合时,当聚合物 浓度达到一定值,体系会自然的分成互不相溶的两相,这就 是双水相体系。
这种含有不同聚合物分子的溶液发生分相的现象叫聚合
物的不相容性。
3.6.1 双水相萃取
形成原因:
(1) 当两种高分子聚合物之间存在相互排斥作用时,由于相对 分子质量较大,分子间的相互排斥作用与混合过程的熵增 加相比占主导地位,
(一)目的物的萃取
1、若目标产物在上相中的分配系数足够大,则细胞匀
浆液中的目标产物可采用一步或两步双水相萃取工艺 获得较高的纯化倍数。

一步双水相萃取:
把生物材料悬浮液和双水相系统混合后,其中下 相含有大多数杂质,而上相含目标产物。

两步双水相萃取: 把一步萃取体系中的上相分离出来后,再加入盐 使其形成新的双水相体系,则富含PEG的上相得到回 收,同时,含有目标产物的盐相通过超滤等操作得到 分离目标。
利用这一特点,通过调节双水相系 统的盐浓度,可有效地萃取分离不同的 蛋白质。
(3) 体系pH值的影响

pH影响蛋白质中可解离基团的离解度,从而改变蛋白质
所带电荷和分配系数。

pH还影响系统缓冲物质磷酸盐的离解程度,影响H2PO4和HPO42-之间的比例,影响相间电位差U2-U1,从而影 响分系数。
3.6.2 反胶团萃取
(1) 反胶团萃取特点
反胶团萃取技术在分离生物大分子(特别是蛋白
质)上,有突出的优点:
(1)萃取率和反萃取率高,且具有选择性; (2)分离、浓缩可同时进行,过程简便;
(3)能解决蛋白质(如胞内酶)在非细胞环境中迅速失活的 问题;
(4)由于构成反胶团的表面活性剂常具有细胞破壁功能,因 此可直接从完整的细胞中提取具有活性的蛋白质和酶; (5)反胶团萃取的成本低,溶剂可反复使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