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滑油系统

滑油系统


蓄压式注油接头
这种注油器每缸设置一个,由多个柱塞 式油泵单元组成。柱塞12由凸轮轴上的凸 轮4驱动,凸轮轴2由驱动轴1经齿轮带动。 驱动轴的转速为柴油机转速的1/2。气缸油 流动路线为吸入阀14、15→排出阀17、 18→观察管19→止回阀22→出油管至注油 接头。由观察管内钢珠20的浮动情况可判 断各泵的注油量。油泵的单调可用调节螺 钉21进行。总调由外部转动偏心轴24实现。 排出阀17、18之间的螺钉可用于排出工作 腔内的空气。
三、滑油和润滑油
1.润滑油的性能指标 润滑油的性能指标主要有粘度、粘度指数、
闪点、凝点、残炭、灰分、酸值(总酸值与 强酸值)、腐蚀性、抗氧化安定性、热氧化 安定性、总碱值、抗乳化度、机械杂质和 水分等十余种
1)粘度和粘度指数(VI)
粘度是滑油最重要的指标。它在很大程度上 决定着两个摩擦表面间楔形油膜的形成。 长期以来,国外广泛使用按滑油的粘度进 行分类的SAE分类法,把发动机用滑油按 粘度分成10个等级
1)湿油底壳式滑油系统
湿油底壳式滑油系统的滑油存放在柴油 机油底壳中,柴油机正常运转时,由其所 带滑油泵抽吸油底壳滑油,经滑油冷却器 送至各要求润滑部位,润滑后流回油底壳, 构成独立的润滑系统。这种滑油系统的特 点是组成简单,柴油机自带滑油泵,管路 依附在机体上,油底壳存油量少。但该系 统的缺点是油底壳中的滑油将经常受到燃 烧室漏泄的高温燃气的污染,容易变质, 故滑油使用寿命短。这种系统常用于小型 柴油机动力装置。
重力-强制混合循环润滑系统
六、筒形柴油机对曲轴箱油的要 求
• 适应的粘度 • 较高的年度指数 • 良好的抗氧化安定性和热氧化安定性 • 良好的抗腐蚀性能 • 良好的清净分散性 • 足够的碱性 • 抗乳化性能、抗泡沫性能、高闪点
七、十字头式柴油机对曲轴箱油 和气缸油的要求
• 粘度和粘温性能 • 清净分散性 • 抗氧化安定性 • 润滑性 • 粘度指数
曲轴箱油净化系统
二、润滑油系统的维护管理
1.正确选用滑油; 2.确保滑油的工作压力; 3.确保滑油的工作温度;滑油的温度一般可通过滑
油冷却器的旁通阀来调节。 4.保证正常的工作油位; 5.备车和停车时的管理; 1)备车时应对滑油柜加温,使滑油温度预热到
38℃左右;2)停车后,应继续让系统运转20min 左右,使发动机各润滑表面继续得到冷却 6.定期检查和清洗滑油滤器和冷却器。
四、气缸润滑的工作条件和润滑 方式
柴油机气缸润滑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 题。在大型十字头式柴油机中,气缸润滑 是一个独立的润滑系统,其润滑设备、滑 油品质以及运转管理均需特殊考虑。
1.气缸润滑的工作条件
气缸润滑的特殊性首先在于高的工作温度。通常,气缸套上 部表面温度约为180℃~220℃,缸套下部表面温度约为 90℃~120℃,活塞环槽表面温度根据测量点位置和活塞 顶的设计约在100℃~200℃之间。高温会降低滑油粘度, 加快滑油氧化变质速度,并使缸壁上的部分油膜蒸发。
我国曾用粘度比来评定粘温特性。它是该滑油在50℃ 和100℃时的运动粘度的比值。粘度比小,表示它在规定 温度范围内粘度变化小,质量好
2)酸值和水溶性酸或碱
滑油中的酸可分为有机酸和无机酸两种。 新鲜滑油中的有机酸来源有二:一是原存 于石油中的精制时没有全部除去;二是有 意识加入的呈酸性的抗氧、抗腐添加剂。 使用中滑油的有机酸主要来自于自身氧化 而产生的有机酸。
3)抗乳化度
海水或淡水漏入滑油经搅拌后使滑油形成 乳浊液并生成泡沫,这个过程叫乳化。乳 浊液影响润滑性能,加速滑油变质,并在 两相界面上吸附机械杂质,污损摩擦表面, 加剧部件磨损。滑油的抗乳化度系指滑油 在乳化后自动分层(油层和水层)所需的时间 (以分计),即滑油的破乳化时间。破乳时间 短,抗乳化度就好,反之则差。
6)碱值
碱值BN(Base Number)表示滑油碱性的高 低。它的单位与酸值相同,也用mgKOH/g 表示,但意义相反。碱值表示一克滑油中 所含碱性物质相当于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天然矿物油本身无碱性,只有加入碱性添 加剂后才呈现碱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 添加剂的损耗,碱值会逐渐降低。
7
浮游性表示含添加剂滑油清洗零件表面胶 质炭渣,使之分散为小颗粒而悬浮携带的 能力。通常是在专用试验机上在规定条件 下进行一定时间的试验,然后根据活塞上 的漆膜情况,按0至6七个级别进行评定。0 级为活塞非常清洁,没有漆膜形成;6级为 严重脏污,活塞完全为漆膜覆盖。
2)干油底壳式滑油系统
干油底壳式滑油系统的滑油存放在单独设 置的滑油循环舱(柜)中。有以下两种形 式: (1)单泵系统 (2)双泵系统
(1)单泵系统
滑油循环舱(柜)设置于柴油机油底 壳之下,滑油泵自其内吸油,经滑油冷却 器冷却后送至各润滑部件,润滑后借助重 力流回柴油机底部,最后流回滑油循环舱 (柜)中。
光; ⑤检查电气系统,在控制箱上用手按动手动钮“Manual”,
一个冲洗循环即开始进行; ⑥开足滤器出口阀,然后缓慢打开滤器进口阀,避免产生压
力冲击。按下控制箱上手动钮,开始进行另一个反冲清洗 循环。反冲清洗循环完成之后,再循环装置内的压力将下 降,“Flush”灯熄灭
4.曲轴箱油净化系统
曲轴箱油净化系统在柴油机运转中可连 续对滑油循环柜中的曲轴箱油进行分离净 化处理,排除曲轴箱油使用中混入的各种 杂质和氧化沉淀物
其次,活塞在往复运动时的速度在行程中部最大,在上、下 止点处为零。因此只有在活塞行程中部才有可能实现液体 动压润滑,而在上、下止点处则不可能。特别在上止点处, 气缸中的温度最高,活塞环对缸壁的径向压力最大,即使 滑油能承受住这里的高温,也只能保证边界润滑条件。
2.气缸润滑的作用
(1)减少摩擦损失和防止气缸套及活塞的过度 磨损;
2.气缸注油润滑
气缸注油润滑使用专用的润滑系统及设 备(气缸注油器、注油接头),把专用气缸油 经缸壁上的注油孔(一般均布8~12个)喷注 到气缸壁表面进行润滑;其注油量可控, 喷出的气缸油不予回收,国外称“一次过 润滑”(once through)。这种润滑方式能保 证可靠的气缸润滑,而且可选择不同质量 的气缸油以满足缸内润滑的不同要求。因 而这是一种较合理的气缸润滑方式。 目前在十字头式柴油机(均装设横隔板)中均使 用此种润滑方式。
8)抗泡沫性
抗泡沫性表示在规定试验仪器内以专用泡 沫头并通入一定数量的空气测量试验油的 起泡体积和消泡时间。滑油在运转时受激 烈搅动,使空气混入油中形成泡沫。泡沫 过多,除损失滑油外,还会使油泵和轴承 引起空泡腐蚀,润滑效能降低,造成轴承 烧毁。
3、润滑油的质量等级
API分类法:这种分类方法按油品质量和适 用机型特点把滑油分为CA、CB、CC和CD 四个质量等级。 CA——轻载荷柴油机润滑油 CB——一般负载的柴油机润滑油 CC——中等负载柴油机润滑油 CD——重载荷柴油机润滑油。
八、气缸注油器的结构、工作原 理和调整方法
液压马达驱动的注油方式 1-流量调节阀;2-调节手柄;3-燃油负荷指示轴; 4-液压马达;5-注油器;6-齿轮泵;7-凸轮轴
蓄压式注油接头
1-蓄压器缸套;2-弹簧;3-活塞;4-螺帽;5-膜盒;6-座;7-螺帽;8-缓冲螺栓; 9-注油管;10-主机缸套; 11-接头;12-顶销;13-止回阀;14-止回阀座
MC型柴油机滑油系统
Sulzer RTA-T 系列柴油机曲柄箱油强制润滑系统
6.33/SK451型自动反冲洗滤 器
使用前的检查
①控制空气应为清洁和干燥的压力为0.4~0.6MPa的压缩空 气;
②截止阀111必须灵活有效; ③润滑器106必须充满润滑油达上部刻度; ④控制箱上的主开关在接通电源后,“Power On”灯应发
九、曲轴箱油变质与检查:变质 原因、检验方法和检验指标
变质原因: 外来物混入 本身氧化
滑油的检验
为了能及时掌握滑油变质规律以便相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需 对曲轴箱油进行定期检验,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经验法 根据轮机人员的使用经验,通过对曲轴箱油的直 观检查,如摸(粘性)、嗅(气味)、看(颜色),以及检查积炭等,可大致定性判断滑油的变质情况。
气缸注油润滑
图5-9气缸注油润滑系统图 1-主机;2-气缸油贮存柜;3-气缸油滤器; 4-气缸油输送泵;5-手动泵;6-气缸油 日用油柜;7-气缸油注油器
五、增压器的润滑方式
其润滑系统通常有两种方式:自身封闭式 润滑(不需另设润滑系统);重力-强制混 合循环润滑系统。在此润滑系统中,设高 置式重力透平油柜,由重力油柜向增压器 供油,重力油柜上装设低油位警报器和溢 油管,当供油中断时,此重力油柜可保证 向增压器短时供油并发出警报。
滑油系统
一、润滑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二、滑油系统的维护管理 三、润滑和润滑油 四、气缸润滑的工作条件和润滑方式 五、增压器的润滑方式 六、筒形柴油机对曲轴箱油的要求 七、十字头式柴油机对曲轴箱油和气缸油的要求 八、气缸注油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调整方法 九、曲轴箱油变质与检查:变质原因、检验方法和检验 指标
(2)油渍试验法(Oil spot tests) 这种方法把待检滑油滴在特殊 试纸上,待该油滴干燥后,根据其扩散状况和颜色的变化 与提供的标准图像(或新油的扩散和颜色)比较,可大致判 断滑油的变质情况。如油渍中心黑点较小,颜色较浅,四 周黄色油渍较大,则表明滑油仍可使用;如黑色较大,且 黑褐色均匀无颗粒,则表示滑油已变质。
滑油的粘度
滑油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这种性 能称滑油的粘温特性。对于航行在不同季 节和不同纬度的船舶,柴油机在冷车起动 和正常运转时,滑油的工作温度不同,其 粘度的大小也不相同,这对保证可靠的润 滑影响极大
粘度指数
粘度指数的物理意义表明,粘度指数大 者,则温度变化时其粘度变化小。一般, 粘度指数在80以上者称高粘度指数,小于 35者为低粘度指数,介于35~80之间者称 中间粘度指数
(2)带走燃烧残留物和金属磨粒等杂质; (3)帮助密封燃烧室空间; (4)在金属表面形成油膜,可防止燃气与金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