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硫酸 酸雨及其防治练习题

高中化学--硫酸 酸雨及其防治练习题

高中化学--硫酸酸雨及其防治练习题1.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B.浓硫酸在常温下可迅速与铜片反应放出二氧化硫气体C.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氢气等气体D.浓硫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等金属钝化答案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浓H2SO4的特性.浓H2SO4表现吸水性的前提是物质中含有水分子,利用此性质可干燥除氨气、还原性气体外的气体;而表现脱水性时,一般是物质中无水分子,但含氢、氧元素,浓H2SO4使H、O原子按2∶1的个数比脱出,故A、C皆不正确;浓H2SO4具有强氧化性,在加热时可与金属和非金属反应,但在常温下不与Cu反应却能使铁、铝等钝化,故B不正确.2.在下列物质中,能用铝槽车盛装的是( )①浓盐酸②浓硝酸③浓硫酸④稀硫酸⑤稀硝酸A.①②③B.②③C.②④D.③⑤答案 B解析常温下,Fe、Al在浓H2SO4、浓HNO3中发生钝化,利用此原理可用铝槽车装运浓H2SO4、浓HNO3.3.下列对酸雨和雾霾的理解正确的是( )A.酸雨是指pH<7的降水(包括雨、雪、霜等)B.酸雨放置后酸性会降低C.酸雨和雾霾的形成只与空气中的SO2有关D.对化石燃料的不合理利用是导致酸雨、雾霾的原因之一答案 D解析pH<5.6的降水称为酸雨,A项错误;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SO2+H 2O H2SO3,H2SO3在空气中能被O2氧化成H2SO4使酸性增强,B项错误;雾霾的形成与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有关,汽车尾气中的NO x是指NO、NO2,它们会形成硝酸型酸雨,C项错误.4.下列化学反应中浓H2SO4只起酸性作用的是( )A.Cu+2H2SO4(浓)=====△CuSO4+SO2↑+2H2OB.2FeO+4H2SO4(浓)===Fe2(SO4)3+SO2↑+4H2OC.CuO+H2SO4(浓)===CuSO4+H2OD.C+2H2SO4(浓)=====△CO2↑+2SO2↑+2H2O答案 C解析H2SO4只起酸性作用,在生成物中只以硫酸盐的形式存在.5.区别浓硫酸和稀硫酸,既简单又可靠的方法是( )A.常温下与铜片反应B.与石蕊溶液反应C.用玻璃棒各蘸少许溶液涂在纸上D.加入锌片看是否有气体生成答案 C解析常温下浓硫酸和稀硫酸都不能与Cu反应;锌与浓硫酸反应产生SO2,与稀硫酸反应产生H2,可以区别,但不是最简单的方法;C项利用浓硫酸有脱水性而稀硫酸没有脱水性来区分两种溶液,较简单.6.下列事实与浓硫酸表现出的性质(括号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浓硫酸,溶液质量增大(难挥发性)B.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强氧化性、酸性)C.蔗糖与浓硫酸反应中有海绵状的炭生成(吸水性)D.浓硫酸使pH试纸先变红后变黑(脱水性)答案 B解析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浓硫酸,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溶液的质量增大,表现的是浓硫酸的吸水性,A错误;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部分硫元素化合价变化,体现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和酸性,B正确;蔗糖与浓硫酸反应中有海绵状的炭生成,体现浓硫酸的脱水性,C错误;D项体现浓H2SO4的酸性和脱水性,D错误.7.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将造成某市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分为4种:A.燃烧农作物秸秆B.燃烧含硫煤C.粉尘污染D.机动车尾气污染并就造成某市空气污染最主要的原因,调查了某市100名市民和100位环保部门人士,调查结果如图所示:(1)该市市民认为造成本市空气污染最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环保人士认为造成该市空气污染最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2)上述调查结果说明该市市民对________造成的空气污染认识不足.该原因造成的大气污染的主要有害成分是________,空气中该成分含量较高时,在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下,会形成酸雾,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答案(1)粉尘污染燃烧含硫煤(2)燃烧含硫煤SO22SO2+O2+2H2O===2H2SO4解析正确认识人类活动对硫在自然界中转化的影响.含硫煤和石油的燃烧,除了产生二氧化碳外,还会产生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是空气的一种污染气体,它在氧气和水蒸气的共同作用下,会形成酸雾及酸雨.8.飘尘是物质燃烧时产生的粒状漂浮物,颗粒很小,不宜沉降,它与空气中的SO2、O2接触时,SO2会部分转化为SO3,使空气的酸度增加,飘尘所起的作用可能是( )①氧化剂②还原剂③催化剂④吸附剂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③④答案 D解析SO2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作用下,会被O2氧化成SO3.飘尘在上述变化中,起催化剂和吸附剂的作用.9.浓硫酸和2 mol·L-1的稀硫酸在实验室中敞口放置,它们的质量和放置天数的关系如图.分析a 、b 曲线变化的原因是( )A .a 升华、b 冷凝B .a 蒸发、b 吸水C .a 蒸发、b 潮解D .a 冷凝、b 吸水 答案 B解析 在两种溶液中都存在吸收水分与水分蒸发两个过程,只不过在浓硫酸中以吸收水分为主,溶液质量增加;而2 mol·L -1稀硫酸中以水分蒸发为主,溶液质量减小.10.有四位学生设计下列四个方案验证溶液中含有SO 2-4,你认为合理的是( )A .试液――→BaCl 2溶液白色沉淀――→足量盐酸沉淀不溶解B .试液――→足量盐酸无沉淀――→BaCl 2溶液白色沉淀C .试液――→足量稀硝酸无沉淀――→Ba (NO 3)2溶液白色沉淀D .试液――→Ba (NO 3)2溶液白色沉淀――→稀HNO 3沉淀不溶解 答案 B解析 A 中白色沉淀可能为AgCl ;B 中加盐酸无沉淀,确认无Ag +,同时也排除了CO 2-3、SO 2-3等的干扰,加入BaCl 2溶液后白色沉淀只能为BaSO 4;C 中加稀HNO 3后,若有SO 2-3或HSO -3则可被氧化为SO 2-4;D 中若白色沉淀为BaSO 3,加入稀HNO 3,沉淀被氧化为BaSO 4,也不溶解.11.向浓盐酸中加入浓硫酸会产生大量白雾,下列关于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③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④盐酸具有挥发性⑤盐酸具有还原性⑥气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A.①③⑥ B.②④⑥C.③⑤⑥ D.②③④⑤答案 B解析向浓盐酸中加入浓硫酸会有白雾产生,说明加入的浓硫酸吸水放热,导致溶液温度升高,加快了HCl的挥发,因此该实验现象表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盐酸具有挥发性,且气态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该实验现象与浓硫酸的脱水性、氧化性及盐酸的还原性无关.12.硫是很重要的一种元素,下列关于硫的说法正确的是( )A.SO2和SO3都是酸性氧化物,二者的水溶液都是强酸B.将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现象是因为铜片发生了钝化C.硫粉在过量的纯氧中燃烧可以生成大量的SO3D.富含硫黄的矿物在工业上可用于制造硫酸答案 D解析SO2与H2O生成的H2SO3是弱酸;无论O2是否过量,S在O2中燃烧只生成SO2.13.向50 mL 18 mol·L-1H2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H2SO4的物质的量( )A.小于0.45 molB.等于0.45 molC.在0.45 mol和0.90 mol之间D.大于0.90 mol答案 A解析Cu与浓H2SO4的反应中,Cu+2H2SO4(浓)=====△CuSO4+SO2↑+2H2O,被还原的H2SO4是参加反应的H2SO4的一半,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变小,变成稀硫酸时,反应不能进行,因此50 mL 18 mol·L-1H2SO4溶液中的H2SO4不能全部反应,被还原的H2SO4小于它的一半.14.一定量的浓硫酸与足量Zn充分反应时,有SO2和H2生成.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此进行如下探究.按图组装好实验装置,微热试管A,观察到C、D、E中均有气泡产生;随后品红溶液退色,气泡量减少,D中先出现浑浊后浑浊消失,反应一段时间后,C、D、E中的气泡量又会明显增加.请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中需用浓硫酸,用两种简单的方法确定一瓶试剂是浓硫酸还是稀硫酸:_________________.(2)从甲、乙中选择合适的装置填入B、C中,并进行正确连接,a接________、________接b,c接________、________接d;D、E两支试管中CCl4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3)能证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反应一段时间后气泡量又会明显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4)D中浑浊消失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用火柴梗蘸取少量试剂,火柴梗若变黑,证明该试剂是浓硫酸;用滴管吸取少量试剂,滴加在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若试管壁发热,则证明该试剂是浓硫酸(其他合理答案也可)(2)3(或4) 4(或3) 2 1 防倒吸(3)C中品红溶液退色浓硫酸变成稀硫酸,稀硫酸与Zn反应放出H2(4)SO2+H2O+CaSO3===Ca2++2HSO-3解析(1)可根据浓硫酸的特性选择简单易行的实验方法进行确定,如利用其脱水性及稀释时放热等.(2)C装置应是检验SO2气体的,故应选择甲,且应长管进短管出;则B处需要接一个防倒吸的安全装置,故应选择乙.15.为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甲、乙两同学分别设计了图1、图2所示装置,将足量铜和10 mL 18 mol·L-1的浓硫酸共热,直到无气体生成为止(假定反应前后试管中溶液的体积不变).(1)比较两实验装置,图2装置的优点是: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同学在实验结束后拆除图2装置时,在不打开橡胶塞的情况下,为使装置中的残留气体完全被吸收,应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3)为测定铜与H2SO4停止反应时剩余H2SO4的浓度,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反应产生的气体(不含水蒸气)缓慢通过预先称量过的盛有________的干燥管,反应结束后再次称量,干燥管质量增加m g.则反应后的溶液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答案(1)能更好地吸收有毒气体SO2,防止其污染环境停止加热时,能防止倒吸通过铜丝的上下抽动可以控制反应的停止和发生(任意两点均可)(2)通过A中的玻璃导管向A中鼓入大量空气(3)碱石灰(18-258)m mol·L-1解析(1)比较两个实验装置,图2装置的优点是通过铜丝的上下抽动可以控制反应的进行;用NaOH溶液能更好地吸收SO2,减少有毒气体的排放,更环保;停止加热时,图2装置中的玻璃导管能平衡压强,防止倒吸现象的发生.(3)由于SO2是酸性气体,能与碱发生反应,将反应产生的气体缓慢通过预先称量过的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反应结束后再次称量,所得质量差m g即为SO2的质量,即n(SO2)=m64mol,反应消耗的H2SO4的物质的量为m32mol.剩余的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 L×18 mol·L-1-m32mol0.01 L =(18-258)m mol·L-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