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古诗三首

10古诗三首


10 古诗三首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译文:塞外大漠里,黄沙在月光的映照下,犹如皑皑的 白雪。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
10 古诗三首
大漠沙如雪
10 古诗三首
燕山月似钩
10 古诗三首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0 古诗三首
自由读三四句古诗,借助注释理解 诗句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10 古诗三首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10 古诗三首
(5)后来,瓦剌入侵,当时的皇帝明英宗被俘虏了, 于谦领导了著名的北京保卫战,率兵打败了敌人,使 人民免遭生灵涂炭 。 后来明英宗重新回来当皇帝,加 上其他官员的陷害,就以“谋反”罪把于谦杀害了。 抄没家产时,于谦家除了书籍,没有值钱的东西。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10 古诗三首
“千、万”是虚指,形容很多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平常。
看着“千锤万凿”这四个字,你眼前仿佛出 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石灰石把什么当作很平常的事呢?
“若等闲”写出了石灰的态度,不论“千锤 万凿”,还是“烈火焚烧”都被看作平常、轻 松的事。同时也是诗人的心声:无论面对怎样 的严酷考验,都能从容自如,处之淡然。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0 古诗三首
何时将要。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用黄金装饰 的马笼头。
“金络 脑”属 贵重鞍 具,象 征马受 重用。
10 古诗三首
“金络脑”“快走”,这两个词形
象地写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寄托了 诗人自己渴望能像马儿一样被人重用、 一展抱负、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何当” 即“何时将要”,表达出一种遥遥无期的意 味,既含无限期盼,又寓无尽无奈。这 是作者渴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 出的悲叹。
于谦(1398年-1457年),字 廷益,号节庵,汉族,浙江杭 州府钱塘县(今杭州市上城区) 人。明朝名臣、军事家、民族 英雄。
10 古诗三首
解诗题 石灰吟:吟诵、赞美石灰。 吟:吟诵,赞美的意思。 指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10 古诗三首
读第一二句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 句意思,说说:石灰是怎样开采的?
这两个女孩子长得很相似(sì),就像亲 姐妹似(shì)的。
学习字词
多音字
jìng (刚劲 强劲)
yān (燕山 燕国)


jìn (使劲 手劲)
yàn (燕子 燕窝)

__l_u_ò_脉络
__l_à_o_络子

__g_ǔ__骨头 __g_ū__骨碌
小狗一骨(gū)碌从地上爬起来,叼起 骨(gǔ)头就跑了。
络(网络) 锤(锤子) 焚(焚烧) 洛(洛阳) 捶(捶打) 婪(贪婪)
铁匠每天都用锤子捶打铁块。
10 古诗三首
石灰吟
10 古诗三首
互动课堂
自由朗读, 注意读准字音、读 通诗句、读出节奏。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10 古诗三首
读古诗前两句,借助注释理解诗句 意思,思考:诗人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10 古诗三首
沙漠的景象
看到燕山秋月联想到武器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沙漠。此指西 北沙漠地带。
指燕然山, 今蒙古国境 内杭爱山。
古代的一 种兵器, 形似月牙。
10 古诗三首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边塞战场的景色,“大 漠”“燕山”一下子就把人带到了寂寥、冷峻
10 古诗三首
咏煤炭 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1、背诵《石灰吟》并默写。 2、有兴趣的同学背诵《咏煤炭》。 3、推荐阅读《明朝那些事》。
10 古诗三首
金乡实验小学 纪允
马 诗 【唐】
10 古诗三首
“没有金银带些地方特产嘛!”手下人着急地说。“地方 特产?那都是老百姓的血汗,我怎么能拿去讨好上司?” 于谦说着,提起两只袍袖对手下人说:“你看,这就是我 要带的东西。”手下人弓着身子仔细看了看,不 解 地问: “你带的是什么?”“两——袖——清——风!”于谦说 完哈哈大笑起来。于谦又好气又好笑地说:“你看,我一 年只有这些傣禄,家里还有父母妻儿,哪里有多余金银去 巴结上司啊!”
写作背景:
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 际,正是作者不得志之时。 而“燕山”一带又是藩镇肆 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 方。本诗正是当时所写。
10 古诗三首
自读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自己读懂了 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0 古诗三首

10 古诗三首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10 古诗三首
(3)的确,于谦自小就有远大志向。传说于谦小 时候,他的祖父收藏了一幅文天祥的画像,于谦非常 钦佩文天祥,就把那幅画挂在书桌边,表示一定要向 文天祥学习。
(4)后来于谦长大了,他和文天祥一样做了官。 现在大家看一下他做官的故事。
10 古诗三首
诗人简介
李贺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27 岁时在郁闷悲苦中去逝。他生不逢时, 又不愿媚俗取宠,因而饱受世事的嘲弄。 这种情绪直接影响了他的性格,融进了 诗作使他的诗平添了一层冷艳神秘的色 彩,因而人们称他为“诗鬼”。留下了 《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 著有《昌谷集》。
10 古诗三首
10 古诗三首
互动课堂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自由读诗,把古诗读 正确、读流利。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10 古诗三首 诗人简介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 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他是唐朝 宗室郑王后裔,但家族已经没落。他才 华横溢,壮志凌云,满腹傲气,迫切地 想为国家人民奉献,但因为他的父亲叫 李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 名的人,就说他应避讳父亲的名讳不举 进士,使得他终不得登第。
古诗按内容可分为边塞诗、山水田 园诗、送别诗、怀古诗、 咏物诗等。 这三首诗都是咏物诗。自然界中的万物, 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 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 描摹的同时,寄托了自己的感情。
字词学习
luò
chuí
záo
fén
网络 铁锤 凿井 焚烧
络锤 凿 焚
造句 1.这片叶子的脉络很清晰。 2.人要经得起艰苦生活的锤炼。 3.他用凿子在墙上凿了一个洞。 4.圆明园被英法联军一把火焚毁了。
10 古诗三首
译文:即使石 灰石粉骨碎身 也毫不惧怕, 因为它甘愿把 一身清白留在 人世间。
10 古诗三首
后两句以拟人的手法,歌颂了石灰不怕牺牲 的精神。暗喻诗人不管要经历多少磨难,哪怕粉 身碎骨,也要做清白的人。这两句借石灰之口, 一语双关,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 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10 古诗三首
这首诗不仅仅是在赞美石灰,而是在——抒发自 己的志向,用石灰来比喻自己。像这种写法就叫做—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也成了咏物诗的一大特点。
文章结构
石灰的开采
石 灰 吟
石灰的品格
千锤万凿 烈火焚烧 不怕粉身碎骨 要留下清白
主题归纳
《石灰吟》一诗中,借 石灰不怕烈火焚烧、粉骨碎 身,一心想把清白留在人间, 表达诗人坚贞不屈的精神和 清白正直的崇高气节。
10 古诗三首
译文: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的 捶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 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是很平 常的一件事。
前两句写的是石灰从开采到烧制的过 程,歌颂了一种视死如归、从容不迫 的精神。
10 古诗三首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10 古诗三首
齐读第三四句古诗,借助注释 理解诗句意思,说一说:诗句表达
10 古诗三首
金乡实验小学 纪允
第四单元
本单元以“理想和信念”为主题,编排 了《古诗三首》《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 民服务》《金色的鱼钩》四篇课文。从不同 侧面展现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汗青”的英雄气节和民族精神,有助于培养 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学习古诗的方法
一、读古诗 二、知作者 三、解诗题 四、明诗意 五、悟诗情
10 古诗三首
一、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_平__常__。____________ 浑:___全__,__全__然__。______ 清白:_指__高__尚__的__节__操__。____
10 古诗三首
二、将《石灰吟》补充完整。 千锤万凿 出深山,烈火焚烧 若等闲 。 粉骨碎身 浑不怕 , 要留清白在人间 。
10 古诗三首
《石灰吟》一诗是于谦少年时的誓言,伴随了于 谦的一生,是于谦一生的写照。五百多年过去了,于 谦似乎从未离开过我们,他一直活在人们的心中。 “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就是后人对于谦的高度评 价。
10 古诗三首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了诗人怎样的追求?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10 古诗三首
碎成粉末
不怕牺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全,全然。
指高尚的节操
暗指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想一想:
石灰不惧千锤万击,不怕烈火焚烧, 不畏粉身碎骨,那它是为了什么呢?
为的是“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就是石灰的信念,这就是诗人于 谦的信念。为了理想,勇于自我牺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