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1 议论文写作指导及范文练习(高一入门)
1 议论文写作指导及范文练习(高一入门)
或安贫,或安富,或爵通侯封万户。一任秋霜换鬓毛,本来面目长如故。 ——苏轼《老人行》 这一润色,留传固然留传了。但可惜的是一定失去了许多本来面目。 ——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
•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所给材料为名人 的诗、文原句,审题立意的关键是弄明白这两则材料的 意思。第一则材料是说安于本来的状态,老人尽管头发 一年一年变白,但本来面目始终不变,坚守自己的节操。 核心含义是保持本色,强调坚守。第二则材料中鲁迅的 情感倾向很明显,他没有完全否定润色的好处,但是遗 憾润色会使事物失去本来面目,所以这则材料也是在强 调要保持本色。另外,“本来面目”既可以是纯正的, 也可以是阴暗的,根据两则材料作者的情感倾向,这里 应该都是在说本来面目是好的、纯正的。根据以上信息 可以立意为:去除伪饰,保持本色,莫忘初心,坚守本 心(或节操)。
议论文写作指导 (高一入门)
你寒窗苦读十余载,而我们 只有90秒。
——阅卷人箴言
议论文的三要素
1、论点
2、论据 作者所持的观点和看法 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
3、论证
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例如:3岁的小孩:我最喜欢我的奶奶。 (论点)因为她从来不打我。(论证) 所以我最喜欢她。(结论)
论
点
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 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 般可以有分论点。
面对民众的指责、刁难,面对教会的示威迫害, 哥白尼面不改色,对“日心说”坚信不疑。面对强加 给他的污名,他宁死不改变自己的观点,他发自内 心地追求真知,所以无法颠倒黑白。在生命与灵魂 之间,他坚守初心,在世界科学历史的起点为人类 树立下追求真理的伟大丰碑。文天祥在狱中也不忘 初心,绝不投降,戊戌六君子在戊戌变法失败后, 为坚守初心,甘愿赴刑场英勇就义……他们以生命 为代价坚守的是什么?不是赞誉,不是尊严,而是 不忘初心的信仰。(排比事例,详略得当)
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 绝不可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 定。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可分为事实 论据和理论论据(也称事理论据)两类。事实 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描述和概括,具有 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 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 这个道理。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 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理论论据是 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 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它包括经典 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如名人名言等), 以及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
论
论证的基本类型
立论
正面论述
驳论
驳论从反面论述
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
三段论式的结构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
引论 本论 结论
• 议论文练习: •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文体为议论文。
• 或安贫,或安富,或爵通侯封万户。一任秋霜换 鬓毛,本来面目长如故。 ——苏轼《老人行》 • 这一润色,留传固然留传了。但可惜的是一定失 去了许多本来面目。 ——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
春秋时期周天子地位不复,各诸侯国开始征战 争霸,百姓饱受战乱之苦。这时,孔子以瘦弱身躯 奔走各国,传播自己的思想。纵然受人白眼冷待, 纵然两鬓泛白贫苦不堪,孔子依然未曾改变自己的 初心。(举实例,事例与论点初心一致)假如孔子 当初半途改变自己的志向迎合君主,还会有中华民 族至今仍崇尚的仁礼吗?还会有启人心智的思想吗? 不会的。(假设论证,分析事例)“饭疏食饮水, 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孔子不失初心,甘 受贫苦,最终成就了自己的圣人之名。(升华总结 事例,回扣论点)
• 参考事例: 庄子、屈原、陶潜、李白、柳宗元、苏轼、关汉卿 启功、沈从文、马寅初、陈寅恪 王宝强、阿甘 • 立意: 一等:(1)做自然、率性、直率、朴素、纯厚的 人(真我),表现真性情, 不做作。 (2)坚持自我 (3)做淡泊名利、清洁自守的人 二等:人之初,性本善 三等:乐观、坚强、宽容、奋斗、诚信、责任等是 人的本色。
③论据的表述要精练、简要,与记叙文的表 述不同,它只要求表述出与论点相关的内容 即可。
不要一叙述起事例来就长篇大论,时间, 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全出 来了,弄得文章前后像议论文,中间像记叙 文,四不象! 议论文中叙述事实:宜简不宜繁
所以行文时应注意: 一、限制字数 叙述一个事例一般不要超过100字。 二、找能紧扣话题的内容
• 莫失初心 • 我们常在书中看到绿林好汉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不掩真容,不改真性情。坚守本色者,是为真英 雄!真英雄,不失初心。(扣题,提出论点) • 鲁迅认为,有些东西,经过润色,虽仍留存, 却失去了本来面目。事物经过润色,大体成了俗 物,失了心性。人存于世,应该做到苏轼所谓 “一任秋霜换鬓毛,本来面目长如故”。(引材料) • 这好比重新着色的腐朽吉他,无论外表的颜色 多么令人着迷,尖锐的音色早已暴露其木质的溃 烂,如何能与原木的天然醇厚相比,所以说,莫 失初心,方可始终。(类比论证,回扣观点)
论据
论据必须围绕中心论点,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选用 的事例与论点若不能保持一致,势必削弱说服力量。
①论据必须具有典型性 典型就是指论据要具有代表性 ②论据必须具有新颖性
不少学生的议论文写作离不开一些陈旧的事例,像 一写失败与成功的关系,似乎就离不开爱迪生发明灯泡, 一写逆境成才就非写张海迪不可,类似的内容不是说不 可以用,而是说你用,他用,大家都用,谁的作文与众 不同呢?
选择论据还要有鲜明的时代性。例如,封 建社会效命帝王的那种“愚忠”,“卧冰求 鲤”“割股疗疾”式的“痴孝”,这与我们现 在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对父母的孝顺,早已 不可同日而语,是不足为“据”的。 论据的使用,其排列的顺序也是有讲究的。 论据的排列应有一定的逻辑性,或以时间为序, 先古代后近代,最后现代、当代;或以地域为序, 先本地后外地,先中国后外国;或以人物身份为 序,先革命导师后政治家,先政治家后思想家、 科学家、文学家;或以事件的情节为序,那就是 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