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答题纸(20 15 —20 16 学年第一学期)课号:课程名称:文化产业概论改卷教师:学号:136331942姓名:陈若敏得分:一、当前文化产业十大热门行业(归纳几段文字介绍)新闻服务,主要范畴是新闻业指从事新闻工作、业务的职业,或新闻行业。
以新闻手段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的职业。
新闻职业的基本特征:①有合法的新闻传播机构;②采用各种新闻传播手段;③拥有以传播新闻为职业的专业人员;④面向社会,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图书出版业图书出版是指书籍、地图、年画、图片、画册,以及含有文字、图画内容的年历、月历、日历,以及由新闻出版总署认定的其他内容载体形式的编辑,并通过印刷发行向社会出售的活动。
或者说,是指依照国家有关法规设立的图书出版法人实体的出版活动。
在我国,图书出版执行许可证制度。
图书出版业作为一个产业在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版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十大产业之一,特别是此产业还是思想、文化、道德和政治意识等内容的重要传播手段,所以出版业得到各国无论是经济还是政府的重视。
我国的出版业总称为新闻出版业,是个广义的概念,包括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及相关印刷、制作等多个体系。
图书出版是出版总类中的一个大类,是出版业中最原始的代表。
报刊业在我国,报刊中的。
报。
是指有固定名称、刊期、开版,以新闻报道为主要内容,每周至少出版一期的散页连续出版物。
报刊。
中的。
刊。
是指有固定名称、开卷、期或年、月顺序编号,成册的连续出版物。
它是从属第三产业的信息产业。
我国报刊业是随着经济改革的步伐进行改革,并且是中国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
报纸的发行量是衡量一报纸国际影响力的主要指标,同时也是评价一报社经营规模的重要指标。
扩大经营规模,实行规模化经营是我国报业扩大国际影响力,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因素。
音像业音像产业是文化产业中最具商品属性的产业,音像产业的产品是精神文明、文化艺术、科技教育最直接的载体,科技含量也相当高,肩负着宣传、教育、娱乐的重任。
音像业也称视听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音像业是由唱片业延伸发展起来的,产品包括录音、录像两大类,录音产品主要指唱片、盒带、CD等为载体的记录音乐与戏曲等内容的产品;录像产品主要包括记录电影、电视剧、音乐录像、卡拉OK、百科知识等内容的录像带、VCD、DVD等产品。
国外的同行业仍称作唱片业。
音像业是资本和科技含量高的行业,它呈现出资本高积累和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同时由于它是满足人们的视听娱乐爱好,故它同人们的消费偏好,消费习惯有很大的关联度。
电影业我国电影的市场化是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被提上日程的,同文化产业的其它行业相比,我国电影改革的步伐相对滞后。
电影作为文化商品,具有两种重要功能。
一方面具有意识形态功能,长期以来各国都把它作为宣传思想文化的阵地;另一方面它又承担着娱乐消遣的功能。
我国正是因为对这两重功能认识的偏差,长期以来没能被正常的当成一项经济活动,也很少被当作产业进行研究,从而导致我国电影业改革滞后。
当前我国电影业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1、电影放映业落后;2、资金不足,经营方式落后;3、国际竞争力不足电影业是高科技应用的行业,同时又是文化艺术思想的充分展现。
电影产品的制作和生产不同于一般的物质消费品,它具有文化和艺术的唯一性,同时也是高资金投入,高科技应用的结晶。
广播电视业广播电视业是以生产(制作),播放、经营广播电视节目(信息)以及提供广电文化服务为主的企业组织的集合。
这里的/企业0是指无线电视台、有线电视台和卫星直播电视台、广播电台、节目(信息)制作公司、经营公司等。
我国广播电视业历史较长。
1922年有第一个无线广播电台,1959年有第一个电视台,到现在都有很长的历史,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广电业长期是在以事业性经营方式为主,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把广电业归入第三产业。
从1993年开始,我国的广电业才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广告收入成为广播电视业的主要收入来源。
广播电视业是以节目的制作和播放来满足人们精神消费的行业,它的前期资本投入高,回收时间长。
故经营的规模性很重要,同时对节目的文化艺术等要求也高。
广告业广告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我国文化产业中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
广告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逐步完善,对GDP 的贡献率会越来越高,目前发达国家的广告业占GDP比重达到了2%。
我国的广告业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高速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80年代的高速发展,90年代的成熟发展,和加入WTO过后的新增长这么几个阶段。
游戏娱乐业游戏娱乐业又称为数码娱乐业,它主要包括个人电脑、电视、掌上机、街机、网络等不同方式的游戏。
游戏娱乐产业是当今世界最看好的朝阳产业。
进入21世纪,游戏娱乐业获得空前发展,己成为各发达国家的一项主导产业,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信息消费市场,电话用户和手机用户数量己跃居世界首位,网民数量也跻身世界第二。
中国正成为全球最大的游戏娱乐产业潜在市场。
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中国火爆的游戏娱乐市场并且希望能够参与进来。
中国政府的改革开放政策,为国内外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提供广阔发展空间,也为中国数码娱乐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2003年,网络游戏技术研发首次被纳入国家863科技计划,显示中国政府在游戏领域的重视,也标志中国的网络游戏产业进入发展的第二阶段。
动漫业:动漫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因为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动漫产业被称为。
新兴的朝阳产业。
网络文化业网络文化产业,从字面上理解,网络文化就是在互联网上延伸的文化。
而这种文化与网络的所有上下游厂商相联系时所衍生出的产业集群,即为网络文化产业。
确切地说此产业应为众多产业组合成的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包括网络游戏、网吧、网络动漫、在线点播、网络视频、网络培训、网络教育等诸多方面内容。
不过目前整个产业链中,受资本青睐且声势壮大的唯有网络游戏产业。
网络文化产业作为中国的新兴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并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加快发展网络文化产业,不但有利于优化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文化旅游业真正的文化旅游产业主要是由人文旅游资源所开发出来的旅游产业,是为满足人们的文化旅游消费需求而产生的一部分旅游产业。
它的目的就是提高人们的旅游活动质量。
文化旅游的核心是创意。
特别强调。
创造一种文化符号,然后销售这种文化和文化符号。
,并强调文化旅游的。
文化。
是一种生活形态,。
产业。
是一种生产行销模式,两者的连接点就是。
创意。
因此,文化旅游可以理解为。
蕴含人为因素创造的生活文化的创意产业。
二、推荐十本文化产业研究专著(出版社,作者,年份)政策,专业等,介绍内容[1]顾江,《文化产业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8本书为第3辑《文化产业研究》,书中收录了《大象无形道隐无名——论文化软实力与中国电影的发展》、《。
文化引导未来。
——略论文化竞争理论与实践》、《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文化地位的解析》、《试论中国发展文化软实力的迫切性及途径》、《中国分省区旅游生产效率模型创建与评价》、《我国文化软实力及其产业竞争力的SWOT分析报告》等文章。
[2]叶取源,王永章,陈昕,《中国文化产业评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本书是《中国文化产业评论》第七卷,这是一本专业性较强的文化产业研究文集,由上海交通大学与文化部共建的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主办。
本卷收录了《论技术长波理论与文化产业成长周期》、《厚积薄发:文化产业五年快速发展》等数十篇文章,是文化界学者最近一年来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进行研宄、探索的最新成果汇萃。
[3]赫斯蒙德夫著,张菲娜译,《文化产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0什么是文化产业?它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如何变化?《文化产业》一书,将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同文化社会学、文化研究、传播研究以及社会理论等研究方法的优点结合起来。
概述了围绕着文化产品产生的一系列关键性论争。
本书共有8个章节。
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讨论了文化产业的定义、特性、研究方法以及人们对文化产业的评估和解释等方面;第二部分则是在前一部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文化产业的变迁与延续做了详细的论述。
近年来,文化产业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
然而相关的理论研究却远远落后于实践。
本书对于我国当代文化产业理论研究与探索无疑是具有独特意义的。
[4]张晓明,王家新,章建刚,《文化蓝皮书: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2文化蓝皮书指出,十八大的召开将开启我国文化产业的新发展周期,我国的文化产业已经进入拐点,必须积极应对。
我国文化市场已经从总体。
短缺。
转向。
短缺。
与。
过剩。
并存,我国的文化产业正在从。
分业发展。
走向融合发展,从区域性竞争发展走向统一市场条件下的整体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效应也随着本轮改革结束而逐渐衰减。
蓝皮书建议,针对形势的变化而调整政策,以深化改革启动新的。
制度红利期。
蓝皮书还建议,适应融合发展的新需要而合并原有分业管理的部门,尽快组建综合文化管理机构。
作者张晓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首席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兼职研究员。
王家新财政部中央文资办常务副主任,财政学博士,中国财政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艺术经济学研究生导师。
章建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院文化研究中心理事、副主任、兼职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兼职研究员;文化蓝皮书:《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执行主编。
[5]叶朗,《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0《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13)》是由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和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为主发起人,联合国内文化产业领域内的众多知名学者和企业家共同编撰而成的年度报告。
本年度的报告秉承以往年度报告的编撰原则,继续以文化产业领域内的微观企业主体为重点分析对象,全力考察那些充满创新精神与进取意识的文化产业企业和企业家们的经营行为。
此外,为了全面反映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本书还将在报告中重点探讨我国文化产业领域在2013年内比较有代表性的创新行为和商业模式。